天天看點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明代曆史上有一位特殊的女性——萬貴妃。她不是出身名門,也沒有美貌傾城,卻能憑借自己的溫順和賢惠,俘獲了明憲宗皇帝的芳心,成為他最疼愛的女人。

可是,即便萬貴妃在皇帝心中地位如此重要,她也最終沒能成為皇後,而是一生做着皇後的夢,卻隻能作為貴妃過着不是皇後勝似皇後的日子。

明憲宗為何會如此鐘情于一個微賤的宮女?明憲宗為何會廢黜自己指定的皇後吳氏,卻始終不敢立萬貴妃為正式的皇後?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樣複雜的權力鬥争和人性糾葛?他們最終都是以何種結局收場的呢?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一、明憲宗的摯愛——萬貴妃

1430年,一個出身貧寒的小女孩萬貞兒出生在河北的一個小縣城裡。她的父親萬貴是當地一個小吏,家境貧窮,生活并不寬裕。但是,這個看似平凡的女孩,最終卻成為了明憲宗最寵愛的女人——萬貴妃。

萬貞兒從小就耐勞善良,受到了周圍人的喜歡。當她父親因為一些親屬的事務而受到株連,不得不流落到外地時,有人建議把萬貞兒送進宮中,說不定能帶來意外的機會。萬貴思慮再三,最終還是決定把這個女兒送進宮中。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這一決定,可謂是改變了萬貞兒的一生。進入宮中後,萬貞兒憑借自己的乖巧聽話和勤勉工作,很快就受到了宣宗的孫皇後的喜愛,被安排在身邊伺候。

等到明英宗因為"土木之變"而被俘,宣宗急忙把明英宗的兒子明憲宗立為太子時,萬貞兒就被安排去東宮照顧這個年僅兩歲的小太子。

1449年,明憲宗即位,成為明代的第九位皇帝。而萬貞兒,也在這個時候被封為"萬貴妃"。這個出身微賤的女子,憑借自己的溫順賢淑,俘獲了年輕皇帝明憲宗的芳心,成為了他最疼愛的女人。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即便萬貴妃已年過三十,比明憲宗大十六七歲,甚至已經是一個半老徐娘的模樣,明憲宗依然對她癡心不改。他對萬貴妃的寵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不惜與自己的生母周太後作對,最終廢黜了原本由先帝指定的皇後吳氏,隻為了讓自己的心上人萬貴妃得到應有的地位。

但是,即便明憲宗如此疼愛萬貴妃,她最終還是沒能成為正式的皇後。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麼樣的權力鬥争和人性糾葛?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二、力排衆議廢黜吳氏皇後

1449年,明英宗病重之際,他想為年僅兩歲的太子朱見深標明一位合适的太子妃。照理說,這應該是一個漫長而繁瑣的選秀過程,但是明英宗已經病入膏肓,無暇再親自考察這3位最終的人選。

于是,他隻好在臨終前囑咐身邊的錢皇後和周太後,一定要在這3個女孩中選出最合适的一位,盡快讓太子大婚。

這3位最終的候選人中,有一位就是出身微賤的萬貞兒。不過,當時的明憲宗已經對這個宮女萬貞兒一見傾心,并且兩人已是情投意合。然而,明英宗心中想要的,顯然并不是一個普通的宮女,而是一個地位顯赫、品格出衆的女子,才能擔當起做太子妃和未來皇後的重任。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于是,在明英宗去世半年之後,18歲的明憲宗不得不在嫡母錢太後和生母周太後的強烈要求下,立吳氏為皇後。吳氏出身雖然不顯赫,但也算是三位候選人中最合适的人選之一。

可是,這個性格高傲的吳皇後,顯然并不滿足于僅僅做一個名不副實的皇後。她一上位就開始肆意妄為,當衆狠狠地杖責了明憲宗最愛的女人——萬貞兒。

這在明憲宗看來,無疑是在打他的臉。他勃然大怒,先是親自到皇後宮裡給萬貞兒出了氣,然後開始謀劃廢黜吳皇後。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但是,吳氏并非一個容易被廢黜的皇後,因為她是先帝指定的三位候選人之一,不能輕易撤換。更何況,明憲宗也知道,如果他直接說是為了萬貞兒廢後,一定會被兩位太後和大臣們的口水淹沒。

于是,明憲宗決定從吳皇後的合法性入手。他授意錦衣衛,逼迫當年明英宗身邊的一個太監牛玉說出,明英宗原本指定的皇後是另一個叫王氏的女孩,而不是吳氏,但是吳氏的父親賄賂了牛玉,才導緻了這次錯誤的立後。

這麼一來,原本由先帝親自指定的吳皇後,被說成是靠作弊上位的,被廢黜也就理所當然了。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1452年,吳氏被正式廢黜,隻能居住在西宮,但仍然享受皇家供養。而她被廢的那些年裡,明憲宗心愛的萬貞兒成了他的貴妃,為他生下了長子,可惜這個皇長子卻不久就夭折了。

緊接着,三位候選人之一的柏氏也為明憲宗生下了次子,當上了賢妃,但這個皇次子同樣在被立為太子之後不久也夭折了。西宮又多了一個小皇子,是明憲宗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朱佑樘。

這位小皇子朱佑樘為什麼會被安置在西宮,而不是與其他皇子一同養育在東宮,曆史上有着不同的說法。根據明史記載,萬貴妃善妒,不能容忍後宮中有其他人生下皇子。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是以在紀氏懷孕之後,她就派人去給紀氏灌藥,企圖害死這個孩子。不過,紀氏僥幸保住了孩子,并躲在西宮裡把朱佑樘生了下來。而萬貴妃和明憲宗都對這個孩子的存在一無所知。

而另一些史料記載,則說明憲宗擔心萬貴妃不高興,就把懷孕的紀氏隐藏在了西宮,并派人全程照顧她和新出生的朱佑樘。這種版本下,包括明憲宗在内的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孩子的存在,隻是瞞着萬貴妃而已。

無論曆史的真相是哪一種,被廢的吳氏都參與了對這位小皇子朱佑樘的撫養,這也為她後來的待遇埋下了伏筆。

1458年,明憲宗把6歲的朱佑樘正式接回了皇宮,并立他為皇太子。這位原本被安置在西宮的小皇子,終于得到了明憲宗的重視。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三、王皇後:寡情寵恩兼備

在廢掉吳皇後之後,明憲宗必須要標明一位新的皇後。考慮到自己對萬貞兒的癡戀,明憲宗自然希望能立她為皇後。但是,明朝的規矩是不能随意廢黜和選立皇後的,還需要得到兩位太後的同意。

此時,錢太後和周太後的态度成為了關鍵。錢太後是明英宗的嫡母,一向不太喜歡萬貞兒,自然也不會同意明憲宗立她為皇後。

而周太後雖然是明憲宗的生母,卻也不太贊同這個決定。畢竟,作為皇後,她們自然更希望看到一個出身顯赫、品行端正的女子,而不是一個來路不明的宮女。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在兩位太後的強烈反對下,明憲宗不得不放棄了立萬貴妃為皇後的念頭。最終,他選中了那個性格溫婉隐忍的王氏,成為了新的皇後。

與吳皇後不同,王皇後從來不會與萬貴妃争風吃醋。她明白自己不過是明憲宗無奈之舉,隻是一個徒有虛名的皇後,是以從未奢望得到皇帝的寵愛。在23年的相處中,明憲宗寵幸她的次數屈指可數,但她也從未抱怨過。

甚至有一些大臣都看不過去,上書請求明憲宗要雨露均沾,不要過于忽視皇後。但王皇後卻始終隐忍不發,從來不把帝王的寵愛當回事。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雖然明憲宗極度寵愛萬貴妃,但他從未削減過王皇後的待遇,也從未打算讓萬貴妃或是其他妃嫔淩駕于皇後之上。在這一點上,王皇後的地位還是很穩固的。

不僅如此,明憲宗對王皇後的家人也格外照顧。王皇後的父親和兄弟都得到了一路提拔,連王皇後的父親去世後,也被追封為公爵,在明朝外戚中可算是待遇極好的了。

這也讓王皇後即便一生無寵,卻最終成為了明憲宗後宮中的最大赢家。在明憲宗去世之後,她以新帝的嫡母身份晉升為皇太後,并一直活到明孝宗去世,又當了13年的太皇太後,才因病去世,享年70歲。

相比之下,哪怕吳皇後被廢後也一直過得很好,而萬貴妃一生雖然得到了明憲宗的極度寵愛,但始終沒能成為正式的皇後,最高的地位也隻有貴妃而已。可以說,在這個後宮的博弈中,善于隐忍的王皇後最終赢得了最大的人生赢家。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四、被命運抛棄的萬貴妃

作為明憲宗最愛的女人,萬貞兒可謂命運多舛。我們前面提到,萬貞兒出身微賤,隻是一個普通的宮女。她比明憲宗大了十六七歲,又是一個半老徐娘的模樣,卻偏偏能夠俘獲這位年輕皇帝的芳心。

或許這就是萬貴妃的獨特之處,她雖然沒有傾城傾國的美貌,但卻以自己的溫順賢淑和善良,讓明憲宗對她一見鐘情,視她如珍寶。

不過,這個出身低微的女子,要想成為正式的皇後,似乎注定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首先,她和明憲宗的年齡差距實在是太大了,這在古代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更重要的是,在生育方面,萬貞兒也沒有能給明憲宗留下一個健康的兒子,這在當時被視為是極大的過錯。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就在明憲宗最疼愛萬貞兒的時候,他的生母周太後對這個兒媳婦充滿了嫉妒和仇恨。周太後曾經想要在史書上取代忠貞不渝的錢皇後,當然也不會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子明憲宗對一個出身寒微、又比自己年紀大得多的女子如此癡迷。

更何況,萬貞兒還接連害死了明憲宗的幾個兒子,這在周太後看來更是不可饒恕的罪過。此外,明憲宗身邊還有一些剛正不阿的大臣,比如商辂,他們也一直對萬貴妃的地位表示不滿。

畢竟,在他們看來,一個微賤的宮女憑借自己的手段,竟然能榨幹明憲宗的心血和資源,這是對整個大明王朝的一種冒犯。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五、萬貴妃的結局

即便明憲宗對萬貴妃如此寵愛,但是在生母周太後和大臣們的強烈反對下,他終究還是無法真正讓萬貴妃成為正式的皇後。最終,明憲宗隻能妥協,選擇了出身相對顯赫的王氏為皇後,而把萬貴妃封為貴妃。

這樣的結果,對于癡戀明憲宗的萬貴妃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打擊和失望。她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成為明憲宗的正式皇後,成為後宮的最高統治者。但現實卻給了她沉重的一擊,讓她隻能苦苦維系着"貴妃"的名号,過着與皇後無異的日子。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然而,即便無法如願成為皇後,萬貴妃在明憲宗的心中,依然是獨一無二的地位。明憲宗對她的寵愛從未有絲毫的減少,甚至連皇後王氏都無法與之相比。明憲宗時常親自到萬貴妃的宮中探訪,與她遊樂嬉戲,形影不離。

可以說,作為明憲宗的心頭肉,萬貴妃的生活确實要比正式的皇後王氏幸福得多。她雖然無法擁有皇後的名号,但實際上的地位和權力,卻遠遠超過了名義上的皇後。在明憲宗眼中,她就是無可替代的最愛。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不過,即便得到了這樣的寵愛,萬貴妃的内心也并非一直平靜安甯。她曾經奢望能成為正式的皇後,但最終卻被無情的現實所打擊。作為一個出身低微的女子,她能進入後宮已經是萬幸,能得到皇帝的寵愛更是超出了她的想象,但是終究還是無法實作自己最大的心願。

這種無法實作的夢想,或許一直在折磨着萬貴妃敏感的心靈。她雖然表面上高高在上,過着不輸于皇後的生活,但内心深處一定也會隐隐作痛。畢竟,作為一個女人,能否成為正式的皇後,與自己的地位和尊嚴息息相關。

也許是受不了這種折磨,年僅59歲的萬貴妃病逝了。從這一點來看,命運對于這個女子來說,是格外殘酷的。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六、皇後之位的争奪

在明憲宗先後廢黜吳皇後和廢立王皇後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後之位的争奪,往往都涉及到一些複雜的權力鬥争和人際糾葛。

首先,明憲宗自己對皇後人選的選擇,并不完全是出于個人的真實愛好。正如我們所見,他本來最想立自己心愛的萬貴妃為皇後,但最終卻不得不做出妥協,選擇了出身更加顯赫的王氏。這其中,兩位太後錢太後和周太後的反對,無疑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作為明代兩大權勢家族的代表,錢太後和周太後并不希望看到一個出身卑微的宮女登上皇後寶座。在她們看來,一個不懂規矩、出身低微的女子,怎麼可能勝任做後宮之主的重任?是以,她們毫不猶豫地反對明憲宗立萬貴妃為皇後,甚至不惜與自己的兒子明憲宗對抗。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除了太後們的阻撓,大臣們的态度也同樣很關鍵。我們前面提到了商辂這樣的大臣,他們一直對萬貴妃的地位表示不滿。在他們看來,這個出身寒微的女子竟然能夠獨占明憲宗的寵愛,這無疑是對大明王朝的一種亵渎。是以,他們自然也不會支援明憲宗立萬貴妃為皇後。

對于吳皇後的命運來說,也同樣受到了這些複雜因素的影響。作為先帝指定的三大皇後候選人之一,吳皇後本來應該是一個相對穩妥的人選。但是,她的性格高傲,加上不滿明憲宗對萬貴妃的偏愛,最終還是導緻了她與明憲宗的對抗。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最終,明憲宗隻能從另外兩位候選人中選擇了性格更為溫和的王氏。雖然王氏并非皇帝心中的第一選擇,但是她總算能夠符合太後和大臣們的心意,避免了再次引發激烈的權力争奪。

由此可見,明朝的皇後人選并非僅僅取決于皇帝個人的意願,還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訴求。太後的态度、大臣們的傾向,乃至于皇後自身的品性和處世能力,都會對最終的選擇産生重大影響。隻有能夠在這些複雜的因素中找到平衡,才能最終确立一個穩固的皇後地位。

明憲宗兩任皇後是何等身份,讓萬貴妃未能被扶正?她們結局如何?

結語

我們從這些明憲宗時期後宮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權力鬥争和人性糾葛的交織。一個出身微賤的女子,憑借自己的溫順賢淑,竟然能夠俘獲年輕皇帝明憲宗的芳心,成為他最疼愛的女人。

可是,終究還是無法順利登上皇後寶座,隻能終其一生做着皇後的夢。曆史給予我們的啟示,或許正是:在紛繁複雜的人際關系和權力角力中,智慧與韌性往往比單純的美貌和寵愛更加可貴和重要。隻有能夠處理好各種沖突,取得各方的平衡,才能真正赢得人生的最終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