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動 記者 徐慧興 通訊員 吳立高/文 童俊霖/攝
營巢求偶、産卵孵化、破殼而出……
近段時間,甯波市甯海縣強蛟鎮狗山島鹭鳥栖息繁殖保護基地進入集中孵化期,首批1000多隻鹭鳥寶寶出殼後茁壯成長,形成極為罕見的鳥島奇觀,呈現出一幅藍灣綠島的生态畫卷。
“現在是繁殖旺季,島上的白鹭、夜鹭、牛背鹭、綠鹭、池鹭等鹭科鳥類都已進入孵化期。這幾日,每天都會增添約50隻鹭鳥寶寶,一出生就嗷嗷待哺,這可把鳥爸鳥媽忙壞了。”正環島巡護的“生态義警”王華波告訴橙柿互動記者,相比往年,今年鳥島新增了大群池鹭前來安家,脖頸處粟紅色的裝飾羽尤其引人矚目。
放眼望去,隻見鳥島的樹桠上密布着一個個淺蝶形鳥巢,巢穴裡住滿了各種鹭鳥,鳥鳴聲此起彼伏。有的安穩地坐在鳥巢之中孵蛋,有的忙碌着哺育雛鳥,有的在高枝上望哨守衛,成千上萬的鹭鳥在島嶼上繁衍生息,萬鳥蹁跹和諧共生的畫面,彰顯生物多樣性之美。
4月至7月是鳥島鹭鳥的繁殖季。王華波介紹,這段時期的鹭鳥是一年中最美的,它們會換上光鮮亮麗的繁殖羽,長出特别漂亮的矛狀羽,看上去就像披上了華麗的婚紗。“蓬蓬裙”似的繁殖羽既能吸引異性,又能給鹭鳥寶寶遮風擋雨。
“從一枚鳥蛋變成一隻雛鳥,大約需要23至25天,每窩孵化成功一般為2到4隻,成鳥會寸步不離輪流守護。”甯海灣義務護鳥隊隊員、“船老大”胡勝江說,這段時間也是護鳥隊最忙的時候,主要是做好鹭鳥孵化、育雛的各項監測和保護工作,確定這些鹭鳥寶寶安全度過哺育期。
甯海灣上的狗山島,面積約為4.5公頃,這裡地處東亞——澳洲候鳥遷徙路線的中段,是候鳥南北遷徙的重要通道和理想栖息地。每年4月初,島上都會迎來絡繹不絕的鹭鳥,多種鹭科鳥類在此繁衍栖息,使這裡成為鹭鳥自然孵化的天堂,又稱當地人稱為“鳥島”。
“雛鳥出生後,食量非常大,一個月内都不會離巢活動,這期間全靠成鳥投喂。”護鳥隊員鐘旺說,甯海灣水域環境良好,豐富的魚蝦、貝螺、浮遊生物等食物資源,是鹭鳥群選擇在此繁衍生息的主要原因。“環境好不好,鳥兒來投票!”鐘旺的臉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值得一提的是,鳥島上鹭鳥數量和種類逐年增加,得益于當地守護野生鳥類的種種努力和付出。近年來,強蛟鎮大力推進生态濕地修複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同時組建起由黨員團員、民警民兵、漁民船老大、群衆志願者組成的義務護鳥服務隊,常态化開展候鳥監測、巡查管護、科普宣教、撿拾海漂垃圾活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生态環境好了,觀鳥拍鳥的遊客多了,我們的旅遊生意也更紅火了。”胡勝江笑着說,靠海吃海、靠山吃山,現在明白為什麼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了,這些可愛的精靈成了大自然饋贈給人們的一筆獨特财富,愛鳥護鳥也成為村民們的共識。
如今,甯海灣義務護鳥隊成員由最初的12人增至153人,當地鹭鳥種群和珍稀鳥類的“朋友圈”不斷擴大。預計到今年7月底,鳥島上将再新添3000多隻鹭鳥寶寶,8月初開始就會有鹭鳥陸續遷徙飛離,還有一部分會留下來,成為鳥島的“永久居民”。
責任編輯:劉徽 黃捷
稽核:金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