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汪曾祺《人間草木》:草木間的詩意與人生哲學

作者:破局者Breaker

#頭條創作挑戰賽#

“生活如夢境般流逝,我卻傾注了全部真心。

是世界先予我以溫柔,讓我怎能不熱愛這方天地?”

在文壇巨匠汪曾祺的視角中,一草一木,山川河流,無不含情脈脈,而人間的點點煙火,更是暖人心扉。

《人間草木》成為了他筆下的自然贊歌,每一細微之處的生命力都被細膩捕捉。

井中懸挂的西瓜,在他的描述下,一刀裂開,仿佛能溢出夏日的清涼;

頭戴小花帽的苗家女孩,輕呼“賣楊梅”,聲音嬌柔,餘音袅袅,動人心弦。

他筆下,有肆意綻放的栀子花,有惹人情思的昆明雨,還有市井中悠然自得的“活莊子”。

莫言贊歎道:

“他的心中,那份不滅的童真躍動着,賦予作品無盡的純真與浪漫情懷。”

正是這份純真與浪漫,讓汪曾祺的文字穿越時光,依然散發着溫暖而柔和的光輝。

翻開《人間草木》,這樣的感受愈發深刻。

汪老的文字裡,既有日常的煙火氣息,又不乏對詩意遠方的向往。

假若您正被繁忙與焦慮包圍,渴望片刻的心靈慰藉,汪曾祺的《人間草木》便是心靈的一片甯靜港灣。

汪曾祺《人間草木》:草木間的詩意與人生哲學

一草一木中,探尋生活的樂趣

汪曾祺的文字裡,草木不僅僅是自然的造物,更是情感的寄托。

他輕聲細語地邀請:“若你來訪而我不在,不妨與門前的花朵共度時光。它們蘊藏着溫情,承載了我無數日日夜夜的凝視。”

在《人間草木》的篇章裡,花園猶如一個萬花筒,映射生活的多彩與繁複,展現出一個絢爛無邊的世界。

“碧綠的巴根草,哼着小曲,連狗兒也側耳傾聽。”

這簡單的樂趣,汪老深谙于心。他習慣将巴根草纏繞指間,緩緩拉扯,享受那獨特而微妙的斷裂聲。

對于含羞草,他有着孩童般的頑皮,輕輕觸碰每一片葉,随後埋首書頁,待葉片羞澀合攏又勇敢張開時,他便猛然再次觸碰,樂此不疲地重複這個遊戲。

園中的龍爪槐,是他獨享的秘密天地,他在枝桠間悠然躺卧,靜觀周遭的趣味生活:壁虎在葡萄藤上悠遊,杏子漸染金黃,花天牛細細品味着那一抹甜蜜的綠葉……

冬日清晨,寒風中他也會摘取冰清玉潔的臘梅,以此開始一天的學業之旅。

當表姐妹們的歡笑聲穿透花園,他便欣然爬上樹梢,親手采摘海棠、碧桃、丁香,贈予她們或路過的行人,讓美好延續。

在汪曾祺的筆下,尋常草木成了宇宙的微縮模型,葡萄從播種至豐收的故事,被描繪得細膩入微,妙趣橫生。

對于梨花常被比喻為飛雪,他卻别出心裁地提出異議:蘋果花才真似雪,梨花則是月光的化身,見解獨特,引人深思。

面對世人對栀子花濃香的非議,他為之辯護:“我本就該如此芬芳,肆意而純粹,誰人能阻?”這番話,捍衛了自然之美,無畏而直接。

一花一葉,在汪老的叙述中,平凡中見奇崛,淡雅中藏深味,盡顯生命的通透明智。

他以筆墨勾勒自然之景,如一幅幅緩緩展開的畫卷,給予塵世疲憊的心靈以慰藉與治愈,讓閱讀的每一刻都變得溫柔而富有力量。

汪曾祺《人間草木》:草木間的詩意與人生哲學

平凡瑣碎間,汲取生命的力量

汪曾祺,一位多才多藝的文人,酷愛戲曲、書法與繪畫,尤其對美食的鐘情,世人皆知。

他的生活哲學展現在這句睿智之言:“人生恍若短暫居留,切莫錯過茶香、湯美與晴空。”

他偏愛菜市場的喧嚣勝過百貨商店的甯靜,享受挑揀瓜果蔬菜的過程,樂此不疲。在緻友人朱德熙的信劄中,他詳盡分享了自創的“塞餡回鍋油條”秘籍,展現烹饪才華。

宴請外籍友人時,他奉上的五香茶葉蛋與鹽水毛豆,以其清新口感赢得了高度贊譽,證明了美食無國界。

通過他的筆觸,每一道菜肴都仿佛被賦予了靈魂,如高郵鹹鴨蛋,其描述中蛋黃鮮豔、蛋白柔嫩,一戳即溢油,勾起無數人的味蕾記憶。

談及楊花蘿蔔,他筆下流淌的是童年的清新甜蜜;提及雞枞菌,則是無與倫比的鮮美滋味。

即便是炒米這樣的尋常小食,他也描述得精細入微,讓人躍躍欲試。

“我渴望那一碗鹹菜慈菇湯”,簡短一句,深沉地表達了他對故土的無限眷戀。

在他的叙述裡,食物超越了充饑的基本需求,升華為暖人心扉的生活藝術,滿載生命力與回憶,引人共鳴。

汪曾祺的文字中,還藏匿着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深刻洞察。

例如,他在上海求職未果,心情低落之際,一個不經意的瞬間,于煤堆中發現的茁壯芋頭,成了他重拾生活信心的象征。

這株在惡劣環境中頑強生長的芋頭,僅靠偶爾的雨水滋養,卻奇迹般地展現出生命力的頑強,觸動了他内心的堅韌與希望。

即使生活中不乏困頓,汪曾祺總能以敏銳的感覺力捕捉美好,從日常瑣碎中提煉溫馨與力量,晾曬在生活的陽光下,溫暖而充滿香氣。

他的人生哲學,是對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以及從中汲取生活勇氣與能量的藝術。

汪曾祺《人間草木》:草木間的詩意與人生哲學

身處困境時,修煉松弛的從容

許多人羨慕汪曾祺展現出的樂觀與豁達,卻忽略了這份心态背後,是對人生磨難的深刻體悟與超越。

**《人間草木》**中,汪曾祺回憶了在戰亂中于西南聯大的日子,那是個連天空都布滿硝煙的時期。

日軍飛機的頻繁侵擾,像陰霾籠罩昆明,警報的尖嘯意味着又一次逃難的開始。

與衆不同的是,他選擇松林作為避難所,笑言這是為了“成為最滿足的幽靈”。

在頻繁的警報中,他不僅沒有消沉,反而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态,記錄下了衆生相:

馬同學攜帶點心與詩詞共赴危難;

金先生則緊握情書,在慌亂中尋覓精神慰藉;

更有青春男女,在生死邊緣書寫浪漫……

汪曾祺提倡,在無常的災難前,以“無所謂”的态度站立,因這“無所謂”,正是不屈精神的展現。

堅韌,這一品質深植于他溫文爾雅的外表之下,伴随其一生。

即便是被貶至沽源,面對荒蕪與孤獨,汪曾祺亦能尋找到生活的樂趣與光亮。

垂釣溪邊、采蘑菇烹調、甚至從種植馬鈴薯中發現美,繪制薯塊生長的自然畫卷。

在最為平凡的馬鈴薯花中,他找到了生活的詩意,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凋謝,也能化作爐火中的溫暖與食糧。

在他的生活哲學中,困境隻是生命旅程中短暫的風景,而非終點。

那份“漫不經心”的豁達,讓所有困苦顯得渺小,生命之樹是以更加茁壯,即便風雨交加,依舊向上,滿懷希望地繼續旅程。

汪曾祺的生活智慧,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面對現代壓力的解藥——以淡然之心,笑對生活的風雨,繼續前行。

汪曾祺《人間草木》:草木間的詩意與人生哲學

《人間草木》,汪老獻給生活的一首溫情脈脈的詩。

他以筆為引,讓我們洞察自然界中萬物的靈動與草木的含情;

借由字裡行間,帶領我們遍嘗各地珍馐,讓平凡的煙火氣息撫慰每一顆世俗的心;

其文,更展露了他在逆境中的那份淡然,悄然啟示:生活的路,其實沒有那麼崎岖不平;

悠然時刻,沉浸于汪老的文字,無異于享受一場心靈的盛宴。

翻閱之間,似能聽見他輕聲笑道:“無論生活何态,尋覓樂趣,找尋對策,切莫終日憂心忡忡,生活豈非為此?”

自春華秋實至寒來暑往,由餐桌瑣碎至生活細枝末節;

我們總能在其中發現美好,釀就心中歡愉,用一抹溫柔抵禦世态炎涼。

生如朝露,何不效仿汪老,深情擁抱這既平凡又真切的世界,心懷熱愛,溫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