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母親節遇到5.12

作者:新銳散文
當母親節遇到5.12

2024年的母親節正好是5月12日,在這個不平常的日子裡,同時過母親節和紀念汶川大地震的遇難同胞,真的讓人百感交集。

16年前的今天,當大地在激烈的震蕩中将8萬多人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這個悲傷的日子,這道傷痕至今仍然深深的刺傷着那些失去父母、孩子的家庭,也使這一天我們偉大的祖國痛定思痛,成為了永久的全國防災減災日,随着習近平總書記“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新理念的提出,尤其是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的轉變,使近年來大的自然災害,尤其是作為破壞性最強的地震災害受傷和死亡的人數急劇減少,人們的生命财産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

百善孝為先,母親是我們需要一生感謝的人,是她将我們帶到這個世界,并不辭辛苦将我們撫養長大成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将對母親的敬愛作為一條基本的道德标準固定下來,并傳承千年。慈母嚴父,大概是刻在每個孩子心目中的深刻印象,也使中華民族在千年文化傳承中,雖然曆經戰争和苦難而生生不息,創造出從不間斷的中華文明。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在汶川大地震中當救援人員從倒塌廢墟中發現已經沒有生命體征的年輕母親佝偻着背被壓在石闆下,懷抱裡三四個月的孩子仍在安靜入睡時,不禁使現場救援人員潸然淚下,在那位年輕母親手機中還有一條留給孩子的短信:“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得我愛你”,我深信,當災難來臨時,絕大多數的母親都會做出這樣的決定,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孩子。

當母親節遇到5.12

自古以來,有許多描寫贊揚母親的詩歌,印象最深的還是唐代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母親深深的愛,無悔的付出,作為子女如何償還得了!小時候對母親的印象是常年忙忙碌碌,好像很少有閑下來的時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陝北黃土高原的農村,還是靠天吃飯,土地的收成主要看下雨的多少,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細作就成了大多數農民唯一能提高收入的來源。

那時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在改革開放初期,農民工的保障還不完善,遇到工程老闆不賺錢或結款不及時的情況,好像一天四五塊錢的工資也不能保證拿到手,一年到頭給家裡帶不來多少收入,生活的拮據也讓母親在土地上的勞作更加辛苦,家裡的經濟作物向日葵、蓖麻,都是從很遠的山坡地收割回來剝籽晾曬,再用架子車拉到收購點賣出,那時我們姐弟還小并在上學,也幫不了多少忙,但就是再忙,母親也保證我們的衣服幹淨,院子窯洞整潔,中國婦女特有的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美德在母親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現在每每回想起來,那時雖然艱苦,但每個孩子的心情是陽光的,每天快快樂樂上學放學,然後寫作業,幫忙幹活,這都得益于母親從不抱怨生活,積極樂觀面對一切不如意,盡可能将生活過的有滋有味的性格有關。

當母親節遇到5.12

現在生活富裕了,在母親節來臨前夕,滿大街都是賣鮮花的,甚至小區的門口都成了鮮花長廊,大家對母親表達的愛意可以更加具象化,新時代的女性以更加獨立的姿态參與到偉大時代的建設中,在物質生活更加豐富的今天,廣大母親們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在成才與成功的同時,更加注重“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的傳統教育,用新時代的理念解讀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傳承優良家風,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新時代的建設者,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添磚加瓦。陳祥榕烈士犧牲後,部隊問陳祥榕的母親,有沒有什麼困難?英雄母親說:我沒有什麼要求,我隻想知道我家榕兒戰鬥的時候勇不勇敢,古有嶽母刺字精忠報國,今有陳母無求,但問吾兒勇否,從古至今,有英雄的母親,就有英雄的兒子。

這個母親節,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在我們給母親送上一束鮮花感恩為我們的養育無私付出的時候,我們也深刻緬懷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和因搶險救災犧牲的官兵。成長道路上母親永遠是我們堅強的後盾,她永遠站在我們身後,猶如一縷溫柔的陽光,保護着我們勇往直前。願天下所有母親都幸福安康,願我們往後的日子都平安幸福,一個繁榮富強的祖國就是我們所有中國人永遠的靠山,有她我們不懼任何災難,中華民族将以更加昂揚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當母親節遇到5.12
當母親節遇到5.12

作者簡介:高東偉,漢族,新疆克州地震監測中心職工,多年從事文書寫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