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長期特别國債發行落地:本周五首發400億元,個人可以買嗎

超長期特别國債發行落地:本周五首發400億元,個人可以買嗎

貝殼财經

2024-05-13 18:55釋出于北京新京報貝殼财經官方賬号

市場期待已久的超長期特别國債終于迎來發行計劃。

5月13日,财政部公布了2024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别國債發行的有關安排。據安排,超長期特别國債期限有20年、30年和50年三種,發行次數分别為7次、12次和3次,均為按半年付息,發行時間集中在5月中旬至11月中旬。根據财政部公告,财政部将于周五(17日)招标首發400億元人民币30年期特别國債,為今年首期。

業内人士認為,超長期特别國債發行,可以更好比對長期限項目的融資需求、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增強财政對長期限項目的資金保障能力。

超長期特别國債發行落地:本周五首發400億元,個人可以買嗎

來源:财政部官網

1萬億元“小額頻發” 以30年期為主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從今年開始,拟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别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2024年先發行1萬億元。

4月底,政治局會議則明确“要及早發行并用好超長期特别國債”,如今,“靴子”終于落地。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總監馮琳認為,從發行安排來看,有幾個資訊值得關注。首先,發行安排明确了超長期特别國債的招标日期,将從5月17日首發到11月中旬發行完畢,一共發行22次,雖然目前尚未公開每次的發行金額,但大機率将呈現小額頻發的特點。從發行安排看,今年1萬億元特别國債的發行周期要長于市場預期,發行節奏較為平緩,有利于避免因集中發行而給資金面造成階段性壓力。

其次,從招标安排看,此次特别國債發行應為市場化發行,而非定向發行。“采用市場化發行,不僅能展現推進債券發行市場化定價的決心,也有利于調動各類社會資金參與關鍵領域重大項目建設。”馮琳表示,此外,這次超長期特别國債以30年期為主,有的長達50年,拉長期限可以更好比對長期限項目的融資需求、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增強财政對長期限項目的資金保障能力。

超長期特别國債可拉動消費 支援重點領域發展

本輪發行的超長期特别國債除了期限“超長”之外,特别之處則在于,資金有特定、明确的用途。

據發改委此前介紹,超長期特别國債将重點聚焦加快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動人口高品質發展、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等方面的重點任務。

簡而言之,這筆錢主要用于搞經濟建設,促進大陸經濟持續複蘇及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超長期特别國債不僅隻今年發,後續幾年都要發。廣開首席産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從政策效果看,超長期特别國債兼顧了短期和長期利益,既可拉動目前的投資和消費,又能築牢長期高品質發展的基礎,同時利好地方财政休養生息。

連平進一步表示,首先,2023年大陸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率高達82.5%,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固定資産投資對GDP的貢獻率為28.9%,依然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發行超長期特别國債,将有助于大陸投資和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張;其次,綜合來看,超長期特别國債支援的主要領域和方向,可能與社會經濟發展重大戰略高度契合,這些領域對未來大陸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具有重大意義,僅靠現有資金管道難以充分滿足要求,需要中央财政加大力度支援。

此前已發行過三輪特别國債 專家建議此次可面對個人發行

實際上,這并不是大陸第一次發行特别國債,此前就已發過三輪,第一輪是在1998年,發行了2700億元特别國債,目的是向四大行注資,滿足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和應對高不良貸款率。

第二輪則于2007年,财政部向農業銀行和社會公衆發行1.55萬億元國債用于購買約2000億美元的外彙,同時,财政部向社會公開發行2000億元國債,從市場回收流動性,所籌資金亦用來購買外彙,作為成立中投公司的資本金。是以,此次特别國債主要用于回收流動性,抑制通脹,和注資成立中投公司。

第三輪則于2020年,當時,大陸發行了1萬億元抗疫特别國債,通過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直達基層,用于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

此次發行的超長期特别國債,老百姓能買嗎?

業内人士認為,主要還得看這次的特别國債是否面向公衆公開發行,比如,1998年的特别國債為定向發行,老百姓無法直接投資,但2020年的特别國債是向公衆發行,個人投資者也可購買。

連平認為,超長期特别國債可考慮同時面向機構和個人發行。一方面,近年來大陸居民有較強的投資需求,超長期特别國債以國家信用作擔保,具備風險低、流通性強,免征利息所得稅等優點,加之收益相對于中短期國債更高,是較為理想的投資品;另一方面,銀行機構目前面臨淨息差收窄、利潤增速下降、内源性資本補充不足等挑戰,從近期社融資料來看,地方債券、企業債發行速度有所放緩,或表明銀行體系流動性相對緊張。

國海證券研報也稱,本輪超長期特别國債采取市場化發行的可能性較大。原因有三,首先,從曆史案例來看,近年來官方愈加傾向于采取全部市場化發行的方式;其次,若過多超長期特别國債定向發行給銀行機構,可能造成“期限錯配”風險;第三,特别國債市場化發行,可以緩解目前債市“缺資産”的現狀。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

檢視原圖 23K

  • 超長期特别國債發行落地:本周五首發400億元,個人可以買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