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晶報特别報道|緻敬媽媽,不僅因為您是老師

作者:晶報

5月12日是母親節,一個溫馨又特别的日子。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她們以知識為燈,以愛心為油,照亮了無數學子前行的道路;同時,她們又為人母、為人妻,為了小家的幸福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她們,就是我們身邊令人尊敬的女校長、女老師。今天,讓我們特别向那些亦師亦母的傑出女性緻以最深的敬意與感激。

“我的媽媽是老師”,當孩子驕傲地說出這樣的話時,作為老師的媽媽們也是一臉的驕傲。在教室裡,她們以嚴謹而不失溫柔的态度傳授知識,耐心解答每一個疑惑,教會學生愛與被愛,勇氣與責任。而當她們脫下教師的外衣,回歸家庭,作為母親的角色,那份無私與偉大則更加熠熠生輝。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三位“老師媽媽”,她們同樣偉大。相同之處,她們都是兩個娃的媽,拼娃同時拼事業,家庭事業雙豐收,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則是無數個白天黑夜的辛苦付出,也難免有一地雞毛的時候。本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事業的熱愛,她們很好地平衡了事業和生活,成就了平凡但不乏光彩亮麗的人生。她們是我們尊敬的人。

母親節,讓我們向身邊的媽媽們,包括老師媽媽們說一聲“節日快樂”!你們辛苦了!

晶報特别報道|緻敬媽媽,不僅因為您是老師

南科大附屬羅湖中學副校長 謝莉:

身為兩娃的媽,她依然精緻有品味重品質

謝莉是南科大附屬羅湖中學的副校長,還是兩個男孩的媽,大的16歲,小的7歲。都說帶娃很辛苦,謝莉感同身受,她說:“确實耗精力又耗體力。”但每次見到她,都是一副裝扮精緻的樣子:利落的短發,得體的時裝,笑容滿面。校長溫永權對她的評價是:既傳統又現代的新時代女性,工作能力強,也很顧家。

她在拼娃的路上拼事業,兩不誤

謝莉32歲生老大,産後複工第二個月參加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獲得深圳市第一名!36歲通過進階職稱評審,37歲獲評羅湖區英語名師,成為區級英語名師工作室主持人;41歲生老二,44歲競聘副校長;45歲考研,47歲完成研究所學生學曆,這期間還通過選拔成為深圳市教育局第三批優秀校長教育訓練班學員。她在拼娃的路上拼事業,兩不誤!

作為分管德育、黨建和安全的副校長,她盡心盡責。主持建立了“黨建+羅湖橋項目式黨史學習”品牌和“陽光陪伴”校家社協同育人品牌,帶領團隊開展“德育+行走的思政課”研究,并實作多學科融合,開發了羅湖中學獨有的羅湖橋行走的思政課校本教材。“我們學校的學生陽光、懂禮貌,這與她對德育工作的高要求是分不開的。”據溫永權介紹,在他眼中,謝莉是一個有着高品質、高品味追求的人,工作上一絲不苟,生活也安排得井井有條。

晶報特别報道|緻敬媽媽,不僅因為您是老師

▲謝莉

她注重孩子品格和個性的培養

身為副校長,謝莉平時工作很忙,經常早上6點多出門,晚上七八點才能到家。而她先生是深圳機場的管理人員,上班地點離家遠,早出晚歸是常态。家中老人和鐘點工雖然可以搭把手,但無法取代他們作為父母的作用。“我的行動力很強,做事很快,這也是讓兩個娃給訓練出來的。”謝莉笑着說,她上班後專心工作,下班後整理房間、輔導孩子作業一樣不落。忙完了家務,她經常晚上11-12點才開始忙工作,早上6點多要起床出門上班,她覺得自己仿佛精力十足。

謝莉說最忙的時候要屬去年了,身為副校長,她還要帶初三畢業班,而同時她家老大也在上初三,可以說忙得天昏地暗。好在最後的結局都很圓滿。老大中考三天,她在校門口陪了三天。不僅如此,平時很少做飯的她專門為孩子備戰中考做了三天飯。當年為了孩子上學,他們家前前後後搬家10多次,隻是為了能讓孩子離學校近一點,讓孩子早上多睡一會兒。

身為教育工作者,相比别的女性,謝莉更懂得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注重孩子的品格和個性的培養,引導孩子悅納自己、善待他人、學會合作。注重孩子生活品味的培養,引導孩子熱愛生活、陽光成長。她注意到老二出生後,老大會有一些失落感,怕弟弟分走了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謝莉主動關注老大,并不時在老二面前樹立哥哥的威信,讓哥哥有獲得感。老大也經常自覺承擔起哥哥的責任,督促弟弟寫作業,為弟弟輔導功課。

晶報特别報道|緻敬媽媽,不僅因為您是老師

▲謝莉經常帶倆娃去旅遊。

她講究生活的儀式感,營造溫馨的家

謝莉講究生活的儀式感。她說,從懷孕開始就會寫孩子的成長日記,有了微信和微網誌後也堅持記錄,并于每年年終編輯印刷成書。孩子百日、周歲、幼稚園入學、小一入學、國中畢業,全家都會去影樓拍一組個人和家庭照做紀念。生日、過節、特别的日子,也會拍一組全家福。一家人其樂融融,生活美滿。

其先生王曉堅感恩于妻子的付出,在他眼中,謝莉是一個有着強大内心的人,能扛壓。老大王子鑒說:“我媽媽很了解我,會幫我排解壓力給我鼓勵。媽媽有情調,把我們的生活安排得豐富又快樂。媽媽也挺嚴厲的,批評我們時不給面子。”老二王梓霁說:“我的媽媽很厲害,會帶我們做蛋糕、旅遊、講故事、拼樂高,把家裡布置得非常舒服。但我的媽媽也不完美,就是我寫作業的時候,她說我的時候聲音太大了。”

母親節快到了,在謝莉記憶中,她最難忘的母親節禮物是老大送她的一支粉紅的筆,他說那是老大上國小二三年級時,積攢起自己的零花錢買的。當時擔心被别人買走,她家老大還特意叮囑店家先收藏好不要讓别人買去了。老二小時候也曾在母親節時向姨媽借錢給她買了一支花,以表達他對媽媽的愛。每每想到這些,帶娃的辛苦就會抛到九霄雲外了,留在她心中的隻有作為母親的甜蜜和幸福感。

她說,從來沒有後悔生了兩個娃,在孩子們面前,作為父母,他們隻會更加努力地工作,好好地生活,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龍華進階中學教育集團民治校區老師 周娟:

她是“腳踩風火輪、分身有術”的老師和媽媽

“媽媽像一顆愛心,因為媽媽對我很好”“媽媽像一把雨傘,因為媽媽保護我照顧我”。深圳市龍華進階中學教育集團民治校區國文老師周娟的一對雙胞胎孩子用稚嫩的聲音表達着對媽媽的印象。在深圳市龍華進階中學教育集團民治校區道法老師安海英心中:周娟是“腳踩風火輪、分身有術”的老師,不僅課教得好、行政業務能力強,也特别能幹,同時也沒有忽視自己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一位善于學習、溝通與表達的媽媽和老師。

晶報特别報道|緻敬媽媽,不僅因為您是老師

▲周娟

她努力擠出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周娟的雙胞胎孩子目前在幼稚園同一個班,兄妹倆十分可愛,當得知幼稚園今天(5月13日)有個“感謝媽媽”主題的母親節專題“國旗下演講”,兩個孩子主動向幼稚園老師報名申請參加演講。周娟非常感動地問孩子為什麼想要參加這個主題演講,得到了暖心的回答:“因為媽媽每天都給我們講故事,帶我們讀書、認字,媽媽除了上班就是陪我們,對我們很好,很愛我們。”兄妹倆把感受融進演講内容中:“從媽媽身上,我們學會了關愛他人。愛家人、愛老師、愛同學,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感謝媽媽,給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送媽媽一份親手制作的小禮物,對媽媽說,媽媽辛苦了,我們愛您。”而孩子此前做的手工包和“大鑽石”母親節禮物,也讓周娟特别難忘。這些都讓周娟感受到孩子們一直在用他們的方式愛着她,更在她可能還未曾關注的地方悄悄地成長着。

其實對于孩子,她一直有很多愧疚和虧欠。2020年産假結束後,她就參與了一所新學校的籌建工作,非常忙碌,這4年來,孩子幾乎是跟着保姆阿姨長大的,甚至在孩子2歲多的時候,發生過阿姨休假幾天,女兒不能接受媽媽而一直嚎哭的情況,當時隻能打視訊電話給阿姨,讓阿姨遠端安撫孩子。

孩子上幼稚園之前,她經常是早上孩子還沒醒就離開家,晚上回家時孩子已經睡着了。随着孩子年齡增長,也要開始對他們進行啟蒙教育,她在工作中會盡可能地提高效率,利用中午午休時間完成備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等工作,争取晚上早點回家給孩子讀繪本;周末早晨趁孩子們還在睡覺時,通常會早起工作2個小時,完成備課、作為學校辦公室主任的行政工作等,以便白天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周娟家庭閱讀氛圍濃,孩子從小就對閱讀感興趣,從學校回到家,有時候周娟來不及換衣服,兩個孩子就“纏”着她想要聽故事。“這段時間,在學校,她是國中老師;回到家,她是幼稚園老師。”對于周娟的辛苦付出,她的夫妻馮先生看在眼裡并與她一同分擔共進。

晶報特别報道|緻敬媽媽,不僅因為您是老師

▲周娟與她的龍鳳胎孩子。

她也樂于奉獻自己的時間給學生

親子教育與對學校學生的教育其實有共通之處,周娟經常被親子互動中的一些細節所觸動,進而運用到學校教學工作中。比如,她的孩子很喜歡父母的鼓勵與贊揚,是以她經常以正面鼓勵的方式與孩子溝通,教學中也會經常給學生“正回報”,讓學生進入“積極學習情緒”“良性循環”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她也經常從學生的常見問題去反思家庭教育,比如特别注重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也會讓孩子堅持兩門體育運動,鍛煉孩子克服困難的毅力。她也不斷通過參與教研、比賽等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曾獲得深圳市首屆“減負提質”标兵教師、2023年“龍華區教育系統巾帼教師楷模”等榮譽稱号。

“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有更好的發展,都會很願意奉獻自己的時間給學生。看到學生的成長變化,能感受到所做的都是有價值的。”周娟認為,老師肩負的責任很大,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多地也會對學生的人格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作用,需要以身作則,要奉獻付出的可能會更多,熱愛教師行業的她非常樂于做這些事情。“她第一次當媽媽,一次同時帶兩個孩子,辛苦可想而知,她對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付出,她的努力、勤勉和奉獻的精神,這些身體力行,對孩子們也是一種積極教育和正能量的影響。”同僚安海英說。

前幾天,周娟任教的第一屆學生(現已大學畢業)來看她,他們陪她的孩子玩了一天,給孩子們講故事、帶孩子們跑步運動,當時她在腦海中浮現“教育的傳承”“萬事萬物皆有回音”。這,就是做老師的“幸福感”。

新安中學(集團)國中部團委書記 許志娴:

雙向奔赴的愛與智慧

奔赴,是跨越山海,義無反顧。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國中部團委書記許志娴,用她的愛與智慧,努力實踐着老師與母親角色的雙向奔赴。

晶報特别報道|緻敬媽媽,不僅因為您是老師

▲許志娴

師者為母,母者為師

2013年,她從華南師範大學研究所學生畢業後,入職新安中學(集團)國中部成為一名地理老師,從此開啟了“身為人師”的教育生涯。在這11年的教師生涯裡,她從一名青藍工程的徒弟慢慢成長為寶安區“名師工程”中青年骨幹教師、寶安區文明使者、寶安區優秀教師、寶安區優秀少先隊輔導員、深圳市優秀共青團幹部、廣東省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優秀指導老師。

2018年以後,她的兒子、女兒陸續出生,成為了一名母親。雙重身份的加持,令她忙碌不已,盡管如此,對于學生、對于自己的孩子,仍不願意放棄那份“責任”的追求,用愛與智慧兼顧着學校與家庭,完成了“老師”和“母親”的雙向奔赴。

在學校,她是老師,也是每位學生的母親。她總是能快速準确識别到學生的狀态,有單親家庭經常不吃早餐的、有與父母發生沖突、有給自己過大學習壓力的……給孩子們帶早餐、充當學生與家長溝通的橋梁,用心對待每一個學生。

在家裡,她是母親,更是培養優秀孩子的“老師”。她深知陪伴的重要性,每天晚上雷打不動給孩子們讀繪本、講故事,教會孩子們明辨是非、知禮懂禮,周末盡可能帶孩子們去親近自然,想方設法給孩子們安排各種體驗活動,她坦言她不屬于雞娃那一類媽媽,更像是佛系媽媽,她給孩子的愛不一定是完美的,但一定是最美的。

晶報特别報道|緻敬媽媽,不僅因為您是老師

▲許志娴和她的兩個寶貝。

家校共育,奔赴幸福

其先生梁懷說:“在生活中,她是家裡的事務總管,因為工作我除了正常周末休息可以陪伴孩子外,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是比較少的,更别說孩子的培養教育了,大部分時間都是母親在補位,可以說是一肩挑,無論是孩子陪伴、輔助教育、還是衣食住行……樣樣都安排妥妥當當。”

據梁懷回憶,在疫情期間,那時兒子兩歲多,有個晚上自己還在機關封閉上班,兒子突發疱疹性咽峽炎,因高燒引發抽搐,當時她也被吓到了,手足無措,但很快冷靜下來,撥打120急救電話,整個晚上都沒有休息,一直在醫院陪伴着小孩,第二天6點多安頓好小孩,請好護工,便又準時去上班。對孩子的疼愛,是身為母親的責任。

其前同僚莊紅冰老師(今年剛退休)說:“志娴是我看着成長起來的老師,她一畢業和我一個辦公室,她是一個悟性很高的老師,班主任工作一個月後就完全上手,班級成績節節攀升,和家長、學生關系特别融洽,所帶班級表現突出。她現在兼顧團委書記和地理教師兩個工作角色,工作也完成得出色。她很有想法,嘗試把學科的項目教學融入立德樹人的實踐中,帶同學們到大自然裡、到博物館裡、到科技館裡研學,孩子們都很開心。”

這是對學生的關愛,也是身為教師的責任。而無論家庭抑或學校,她總是在忙碌中來回奔波,時刻懷揣愛與責任,帶着學生和家庭奔赴幸福的未來。

最美禮物,雙向奔赴

被問及最難忘的母親節禮物時,許志娴坦言:“家裡的孩子和學校裡的孩子便是我最好的母親節禮物了。”

她的第一份母親節禮物來自兒子“金山”,之是以取小名為“金山”,是希望他具有金子一樣堅硬的品質、具有山一樣穩重的性格。兒子的到來告訴她何為父母之心,讓她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

她的第二份母親節禮物來自女兒“銀河”,之是以取小名為“銀河”,是希望她的人生是美麗的、璀璨的。女兒的到來讓她手忙腳亂,推動她在工作和生活中尋找平衡點。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是她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她覺得璀璨的生活與事業都重要。

她的第三份母親節禮物來自可愛的學生們。11年教學生涯,從開始六個班300位學生到現在面向全校的團隊工作,因為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學生們也給她捎來“驚喜”,她指導99位學生在省市區級比賽中獲獎,被評為寶安區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

采訪當天我們看到許老師辦公桌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着:“親愛的許老師,我很榮幸能成為您的學生。在您的課上,同學們都心情愉悅,時不時爆發出笑聲,一天的疲勞都灰飛煙滅。在您的帶領下,我們班穩步提升,而我的地理成績也從41分進步到46分,感謝您的辛勤指導。”初二(13)班陳嘉慧同學簡單的幾句話,道出學生對許老師的喜歡和感激。許志娴老師笑稱,11年了,類似這樣的小紙條、賀卡,她有滿滿的一抽屜,但每次收到學生這樣的紙條時,還是會非常感動,這就是每天努力工作的幸福記錄。

來源|晶報APP

記者:顧蓉 王文麗 王靖博

攝影: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