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作者:小夥伴

一代名将章邯,在秦朝覆亡的關鍵時刻,他本可憑借手中重兵,借機奪權稱帝,卻最終選擇了投靠項羽。這個看似沖突的決定,背後隐藏着怎樣的曲折曆程和無奈抉擇?章邯為何甘願放棄自立為王的機會,反而歸順于同為秦朝将領的項羽?這其中又蘊藏着怎樣的戰國時代人物命運輻璃?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一、秦朝内亂:趙高篡權,皇室覆滅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秦朝走向衰亡,從趙高一手所為拉開了序幕。趙高原本隻是一名宦官,在秦始皇駕崩之後,他詭計多端,篡改遺诏,擁立胡亥即位,同時賜死皇長子扶蘇。此舉徹底破壞了秦始皇為秦朝精心設計的繼承體系。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胡亥登基後,趙高趁機操控朝政,大肆清洗異己。他不斷增加在朝中的權勢,直至取代丞相李斯,成為實際的朝政最高掌控者。無視李斯一家對秦朝的功勳,趙高将其全族誅滅,這令整個朝野震驚,也預示着秦政将進一步動蕩。

農民起義之潮随即而至。陳勝、吳廣等人在大澤鄉率衆揭竿,點燃了民變的導火索。起初,秦朝朝野并未重視,但不久各地貴族、遊俠便紛紛響應,使起義迅速蔓延成洶湧巨浪。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面對來勢洶洶的農民軍,秦朝隻能采取對抗。在前線各路抗擊期間,章邯一人貢獻卓著,組建骊山徒軍,擊潰了農民軍主力周文,挽救了秦朝生機。可就在此時,趙高又動手誅殺了秦二世胡亥,獨攬朝綱,引發新一輪内耗。

二、章邯建奇功:組織骊山徒軍,挽救秦朝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起義軍最初的進攻,猶如晴天霹靂,瞬間就把秦朝打得手足無措。當時秦國主力都被牽制在荥陽一線,無暇東顧。危急關頭,章邯奉命統帥骊山徒衆,直指鹹陽解圍。

骊山徒乃秦始皇築陵時所徵用的民夫,數量達數十萬之衆。章邯運籌帷幄,迅速将這支草根軍隊納入軍階,遵從統帥,成為一支不可小觑的武力。就這樣,這支臨時組建的民夫大軍,于周文軍臨鹹陽之際,給予了猛烈一擊,使周文軍節節敗退。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周文戰死,起義軍這條主力部隊被徹底殲滅。章邯又親率大軍加入荥陽會戰,與阻擊吳廣的李由主力會師。在章邯的增援下,起義軍最終在荥陽潰不旋踵,陳勝也遭車夫所殺。

一番厮殺之後,章邯功勳卓著,幾乎是親手力挽狂瀾,使秦朝重新奪回了主動權。當時秦二世已被趙高廢黜,朝政大權旁落,章邯本可憑這份赫赫戰功,乘機奪權稱帝,繼承秦統。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但章邯未曾貿然行事,而是率衆北上,與王離的長城勤王軍會師,執意聯手,共同剿滅遺留的諸侯餘孽。在整頓秦軍之後,兩路主力合圍趙國,試圖由此徹底複蘇秦朝統一天下的霸業。

三、聯軍起義:戰火重燃,章邯陷兩難境地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秦朝固若金湯的統治,在農民起義的沖擊下,已出現了不小的裂痕。但就在章邯與王離攜手,準備徹底撲滅其餘起義勢力之時,一股新的反秦浪潮卻已在醞釀之中。

當年六國被秦所滅亡的諸侯集團,在目睹農民軍的暴動後,認為機會來臨,遂掀起新一輪的聯軍起義。燕國之君盡起義,很快張邈、彭越等人亦陸續響應,一時間,幾乎所有諸侯集團都重新擁兵自重。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面對這股來自舊有貴族的強大反撲,章邯與王離雖一度在巨鹿戰役中取勝,但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重,王離戰死沙場。聯軍勝利在望,最終還是迫使章邯撤出長城淪陷,而被迫退守鹹陽。

就在此時,劉邦随齊國軍起兵西征,成為了威脅關中的又一支強大軍力。形勢驟然轉危,秦朝遭受空前重創,章邯難以單憑一身之力對抗四面佳兵。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更為嚴峻的是,趙高對章邯虎視眈眈,懷疑其野心勃勃。章邯曾有過與王離同謀逆秦的嫌疑,如今戰功赫赫,趙高決不能輕易放手。為防患未然,趙高不得不将章邯發往邊陲,将其暫時隔離于權力中心。

四、章邯自省反思,曆史成敗交織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夾于趙高與聯軍之間,章邯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困境。被發往邊陲後,他獨自一人,靜心審視了當下的處境。

回望往事,章邯追憶起秦朝在上世紀的輝煌時期。當年秦國借助改革之力,逐漸占據了諸侯之長,直到最終一統華夏。但随着秦始皇的去世,趙高這樣的奸佞小人漸露猙獰,徹底破壞了秦朝原有的繼承制度,導緻了一場内亂的爆發。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農民起義雖被暫時平定,但諸侯舊部的反撲又使局勢陷入膠着。就在此時,趙高對章邯的發配,無疑是對自身野心的戕害。章邯深知,倘若自立為王,必将遭到聯軍的合圍打擊,注定難以長久。

沉浸在回憶與思索之中,章邯漸漸意識到,秦統已無望重振。曾幾何時,秦國鼎盛霸業,版圖遼闊,國力素富。可今日這般破敗不堪,不僅外有強大聯軍虎視眈眈,内部亦是門戶失修、蝼蟻猙獰。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正當章邯在邊陲獨自反思之時,項羽的使者也陸續前來招攬。章邯審時度勢,覺得投靠項羽或許是當下最明智的抉擇。畢竟,項羽乃秦将也,身懷一腔報國雄心,且手持重兵,當下最有望一統天下。

五、命運抉擇:投靠項羽,結束戰國紛争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章邯經過深思熟慮後,最終決定效力于項羽。項羽見章邯竟肯歸降,亦格外重視,即命其鎮守陳倉,統帥重兵,防範劉邦進犯。

此時,劉邦勢力正在不斷壯大,與項羽兩軍對壘已成定局。在随後的戰事中,章邯屢立戰功,多次率軍抵禦劉邦軍隊的進攻,成為項羽麾下的重要将領。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戰國末期,諸侯割據,七雄并起。最終,項羽與劉邦兩人實力漸占上風,成為角逐天下的最後兩股力量。在彭城之戰中,項羽大敗劉邦,一度掌控全局。但因驕橫妄為,最後反而喪失人心,被劉邦乘勢擊潰。

戰火迅速在中原蔓延,雙方在各地會師,展開決戰。章邯親率重兵,英勇殚勇,終因寡不敵衆,為劉邦所擒,遂被囚禁于彭城。

一代名将章邯,為什麼選擇投靠了項羽,而沒有選擇劉邦?

盡管項羽最終戰敗,但章邯的抉擇卻見證了戰國時期的終結。他本可選擇背叛項羽,及時投靠劉邦,以求榮華富貴。但章邯堅持效忠于項羽,直至被擒,一路走到最後。這份矢志不渝的忠誠,不啻是戰國時代儒家精神的最後饋贈。

自章邯被俘之後,天下終于重新統一于劉邦之手。一個更加集權統一的時代,由此拉開序幕。值得一提的是,章邯獲劉邦赦免後,仍一直追随在側,卒于漢文帝時期,享年七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