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北抗聯時期,三路西征大軍結局有多慘烈?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作者:曆史小松

1936年2月,在中央軍委的決策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準備由陝甘蘇區東渡黃河,東征對日本侵略軍作戰。

當時,楊靖宇将軍得知消息後,便決定指揮抗聯部隊進行西征作戰,策應中央紅軍的東征戰役,建立綏棱、海倫地區的遊擊區,打通和中央紅軍的聯系,實施抗聯主力的戰略轉移。

随後,在北滿臨時省委的指揮下,東北抗日聯軍接連派出三路西征大軍,向日軍防守薄弱的西部地區作戰。

那麼,東北抗聯的三路(四批)西征大軍結局如何?在西征戰役中,抗聯部隊究竟付出了多少犧牲呢?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東北抗聯時期,三路西征大軍結局有多慘烈?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首先,來了解一下當時抗聯的三路西征部隊:包括楊靖宇将軍指揮的第一路軍,周保中将軍指揮的第二路軍,以及李兆麟将軍指揮的第三路軍。

  • 第一路軍:抗聯第1軍第1、3師,共400餘人
  • 第二路軍:抗聯第2、4、5軍等主力,共1200餘人
  • 第三路軍:抗聯第3、6、9軍等主力,共900餘人

總共來算,東北抗日聯軍投入到西征的部隊,正規作戰力量大概在2500人,再包括一些地方抗日武裝,總人數在3000人以上。

1936年5月23日,楊靖宇将軍和所屬第1師幹部經過讨論後,組織第一師開始西征,直接沖過南滿鐵路和遼河,向熱河方向靠近。

但是,在東北抗聯第1軍第1師西征過程中,由于日僞軍采用堅壁清野的戰術,導緻抗聯西征部隊擷取補給愈發困難,野菜和果皮根本填不飽肚子,再加上缺少當地群衆支援,日僞軍數千人馬圍追堵截,在多次作戰後,第一批西征大軍已經不足百人。

東北抗聯時期,三路西征大軍結局有多慘烈?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随後,為儲存抗聯第一軍的有生力量,第一路軍的西征遂緊急宣告停止。

當然,即便第一路軍的西征宣告“失敗”,但是依然取得了擊斃日軍官兵48人的“摩天嶺大捷”,而且也沒有打擊掉楊靖宇的西征決心。

随後,楊靖宇将軍在整頓兵員後,将所部步兵換裝為騎兵,意在提升部隊的行軍速度,并準備第二次西征

1936年11月,東北大地寒風刺骨,大雪紛飛,抗聯第一軍第三師再次西征,想趁着大寒天氣,遼河結冰,騎兵可以直接渡河。

但是,當抗聯西征騎兵趕到遼河時,卻發現遼河并沒有封凍,而後前來圍剿的日本關東軍讓抗聯部隊措手不及,抗聯部隊因為沒有遮擋來不及躲避,損失慘重,最後不到百人突圍回到清原抗日遊擊區。

1938年6月,周保中率領抗聯第二路軍1200餘人,開始浩浩蕩蕩的西征,在和敵人惡戰數月,沖破日僞軍20餘道封鎖線後,第二路西征大軍也僅剩100餘人,其中的第四軍将士更是全體犧牲。

東北抗聯時期,三路西征大軍結局有多慘烈?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10月中旬,第二路軍的第二批次西征大軍,準備西渡烏斯渾河,卻遭遇大洪水和敵軍的突襲,為保證西征大軍順利過河轉移。

第一師婦女團8名女戰士主動吸引日僞軍火力,最終在彈藥用盡後,8名抗聯女戰士,手挽着手投江犧牲,這也就是“八女投江”的來曆。

東北抗聯的第二路大軍西征,也由此宣告結束。

1938年8月開始,抗聯第三路軍開始進行西征,并決意進入松嫩平原,擷取補給物資。

但是,在進入冬季後,東北的嚴寒令人唏噓 抗聯的戰士們,需要在零下40餘度的惡劣天氣下和日軍作戰,為了維持生命作戰,他們隻能吃草根,樹皮,甚至是棉絮,都成為了忍耐饑餓的“食物”。

東北抗聯時期,三路西征大軍結局有多慘烈?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同時,抗聯第四軍所屬部隊在五常、珠河進攻受挫,軍長李延平、副軍長王光宇等被叛徒出賣,英勇犧性,東北抗聯第四軍而後幾乎全軍覆沒,其他部分幸存官兵在進入蘇聯以後,被編入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

在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作戰後,東北抗聯第三路軍,在李兆麟将軍的率領下,終于突破日僞軍的包圍圈,近800名抗聯戰士到達松嫩平原地區,但是也同樣遭遇物資和兵員的極度消耗。

在萬般無奈之下,李兆麟将軍和周保中将軍,為儲存東北抗聯的革命火種,隻得率領剩下部隊全部撤入蘇聯境内,以此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再和日軍血戰。

畢竟,當時抗聯面對的是精銳的日本關東軍,即便是在西征時期的鼎盛時期,整個抗聯部隊也不過3萬兵馬,而日本關東軍擁有90萬人,可見抗聯面對的軍事壓力。

東北抗聯時期,三路西征大軍結局有多慘烈?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同時,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在抗聯部隊裡有600多名女兵,而當周保中和李兆麟率領抗聯餘部傳回東北時,女兵僅剩60餘名,抗戰勝利後,他們也大多隐姓埋名。

我們來總結一下抗聯的三路西征大軍結局。

在抗聯的西征血戰中,第一路軍第一師400餘人,在西征被迫傳回遊擊區後,隻剩下不到100人,而第三路戰損更加嚴重,不到70人。

第二路西征大軍,所屬第四軍,幾乎是全軍覆沒,成為抗聯三路大軍西征中,戰損比最大的一個軍,而這也導緻抗聯部隊好不容易發展的騎兵部隊,也全軍覆沒,失去了一段發展革命根據地的好時機。

第三路西征大軍,800餘人最終到達指定西征目的地,但是由于日僞軍的軍事和經濟圍剿頻率頻繁,導緻第三路西征大軍的實際戰鬥效果大打折扣。

東北抗聯時期,三路西征大軍結局有多慘烈?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到1939年底,整個抗聯部隊不足2000人馬。1940年,剩餘的抗聯部隊紛紛退入蘇聯境内,并分為南野營和北野營,他們也成為了日後突襲日本關東軍的主力!

抗聯的艱苦抗戰精神,也将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