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大将許光達與妻子分别10年,再聚時,他激動着:快去打壺熱水

作者:極速橘子2Nd

1928年的一個中秋之夜,許光達與鄒靖華在鑼鼓喧天的歡騰聲中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誰也沒有想到,新婚燕爾的他們很快就要分别十年。那個中秋之夜,許光達内心充滿了沖突和掙紮。一方面,他深深被這位賢惠能幹的新娘子所吸引;另一方面,他又擔心婚姻會阻礙自己投身革命的決心。就在這樣的心理掙紮中,他們度過了短暫而甜蜜的蜜月期。十天後的一個夜晚,敵人突然包圍了村莊,許光達不得不攜家眷逃亡...十年後,當他們終于重逢,許光達竟激動地對妻子說:"快去打壺熱水。"這句看似平常的話語,卻蘊含着怎樣的分别重逢的心酸曆程?

開國大将許光達與妻子分别10年,再聚時,他激動着:快去打壺熱水

一、新婚燕爾情深意切

1928年的中秋佳節,正是舉辦婚禮的好時節。許光達與鄒靖華在鑼鼓喧天的歡騰聲中,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新娘鄒靖華容顔秀麗,一襲紅衣,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新郎許光達身着馬褂,英武不凡。兩人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中,拜堂成親,喜結良緣。

開國大将許光達與妻子分别10年,再聚時,他激動着:快去打壺熱水

婚禮一過,紅燭高燃,洞房花燭夜。許光達揭開新娘的蓋頭,第一眼看到的是鄒靖華繡工精湛的床圍,上面繡着牡丹花開遍錦繡。他不禁對這位賢惠能幹的新娘子生出無限好感。隻是内心深處,他又有些許忐忑不安。作為一名熱血青年,他渴望投身于那火熱的革命事業,可婚姻會不會成為他的絆腳石?

許光達試探性地問鄒靖華:"人都說女不嫁軍中郎,夜夜守空房,你怎麼會願意嫁給我這個軍中郎呢?"沒想到鄒靖華笑盈盈地回答:"你幹你的大事,我繡我的花。我也不要你養活。"這番話讓許光達吃了一驚,沒想到這個嬌弱的女子會有如此獨立自強的思想。

開國大将許光達與妻子分别10年,再聚時,他激動着:快去打壺熱水

接下來,許光達又問及紅軍殺人放火的流言,鄒靖華理直氣壯地為紅軍正名。許光達越發覺得這個新娘子與衆不同,不僅有過人的手藝,而且思想開明,對革命事業持支援态度。從那一刻起,許光達對鄒靖華由衷地生出了愛慕之情。

新婚燕爾,他們度過了十天的蜜月期。白天,許光達或在河邊垂釣,或在園中賞花,盡情享受着這短暫而美好的時光。入夜,他就與夫妻在紅燭高照的洞房内,你侬我侬,盡情吟詩作賦,抒發衷腸。一時間,他們宛如世外桃源,與外界的紛擾暫時隔絕。

開國大将許光達與妻子分别10年,再聚時,他激動着:快去打壺熱水

可好景不長,十天蜜月期一過,敵人就發現了許光達的蹤迹,并将他的村莊團團圍住。許光達在鄒靖華的幫助下,提着行囊逃出了村莊,開始了漂泊的逃亡生活。就這樣,新婚燕爾的他們不得不分别十年。

二、逃亡奔波投身革命

十天的蜜月期一過,許光達就不得不離開了新婚燕爾的妻子,開始了漂泊逃亡的生活。

開國大将許光達與妻子分别10年,再聚時,他激動着:快去打壺熱水

1928年10月的一個夜晚,敵人突然包圍了許光達所在的村莊。得知這一消息後,許光達連忙收拾行裝,在妻子鄒靖華的幫助下,趁夜色逃出了村莊。從此,他開始了長達數年的逃亡生涯。

起初,許光達逃到了長沙城,卻發現到處都貼着通緝他的告示。為了躲避追捕,他不得不四處奔波,尋找革命組織的下落。這期間,他過着非常艱苦的生活,曾在煤礦當過勞工,在碼頭當過苦力。

開國大将許光達與妻子分别10年,再聚時,他激動着:快去打壺熱水

1929年,許光達終于在上海與革命組織取得了聯系,進入了軍事訓練班學習。畢業後,他加入了紅六軍團,擔任參謀長一職。

在紅六軍團服役期間,許光達追随着著名的紅軍将領賀龍,參加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戰鬥,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很快就成為了賀龍的得力助手和親密戰友。

1930年9月,紅軍為奪取中心城市長沙而發起進攻。許光達也随部隊開赴長沙,不料在進攻過程中,部隊一夜之間失去了方向。這次進攻雖然失利,但許光達仍在随後的作戰中建立了卓越的軍功。

開國大将許光達與妻子分别10年,再聚時,他激動着:快去打壺熱水

與此同時,許光達的妻子鄒靖華在家鄉也過着相當艱難的日子。敵人不斷騷擾她,親朵好友也不敢與她來往。一度,她甚至收到了許光達陣亡的虛假消息,曾一蹶不振,想要自殺以了斷生路。

就在鄒靖華精神最低迷的時候,她收到了許光達寄來的信件和彙款單。信中,許光達不僅報了平安,還叮囑她要繼續學業。鄒靖華獲知丈夫平安後,精神為之一振,在父親鄒希魯的幫助下,她很快就完成了學業,考入了師範學校。

1938年,經過多年的戰火硝煙,許光達終于有機會與妻子鄒靖華重逢。當時,鄒靖華已在延安抗大就讀,而許光達則是抗大的校長。一對分隔多年的夫妻終于在延安團聚,開啟了新的生活篇章。

三、妻子艱難堅韌等待

許光達逃亡後,妻子鄒靖華在家鄉也過着相當艱難的日子。敵人不斷騷擾她,親朋好友也不敢與她來往,生活陷入了困境。

起初,鄒靖華還能靠繡花維持生計。她繡工精湛,曾在婚禮上為丈夫繡制了一件繡有牡丹的長袍馬褂。這件衣服不僅彰顯了她的手藝,也寄托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鄒靖華的處境愈加艱難。敵人不斷上門騷擾,逼問她丈夫的下落。由于她毫無資訊,敵人便對她百般刁難,甚至揚言要将她投入囹圄。

就在鄒靖華精神最低迷、生活最為困頓的時候,一則虛假的噩耗傳來,許光達在戰鬥中陣亡了。這個消息無異于當頭一棒,鄒靖華幾乎崩潰,一度想要自殺以了斷生路。

幸運的是,就在她萬念俱灰之際,一封來自許光達的信件及彙款單及時解救了她。信中,許光達不僅報了平安,還叮囑她要繼續學業,重拾希望。

獲知丈夫平安後,鄒靖華的精神為之一振。在父親鄒希魯的幫助下,她很快就完成了學業,考入了師範學校,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階段。

1930年9月,紅軍為奪取中心城市長沙而發起進攻。鄒靖華在長沙見到了紅軍隊伍,她殷切希望能從中打聽到丈夫的消息。于是,她主動為紅軍做起了後勤工作,燒水、做飯、送水果,希望借此機會尋訪丈夫的下落。

不料,這次進攻失利,紅軍在一夜之間失去了方向。鄒靖華因沒有打聽到丈夫的消息而感到萬分失望。她怎麼也想不到,當時她與丈夫竟然近在咫尺,隻是由于戰事的緊張而錯過了重逢的機會。

盡管如此,鄒靖華并沒有放棄希望。在恩師徐特立的推薦下,她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延安的征程,希望能在那裡與丈夫團聚。為了路途中有個伴,她還帶上了小姑子琪蓮妹妹同行。

臨行前,鄒靖華幫公公拆洗了被褥,縫制好了過冬的棉衣,為漫長的旅途做好了充分準備。這一天,姑嫂二人背上行囊,向延安進發。路過浏陽河時,鄒靖華不禁想起與許光達淚别的情景,内心五味雜陳。

雖然前路漫漫,但鄒靖華對于重逢的希望從未熄滅。她懷着對丈夫的深深思念,堅韌地等待着,直到十年後的1938年,他們終于在延安重逢。

四、錯過近在咫尺重逢

1930年9月,紅軍為奪取中心城市長沙而發起進攻。當時,許光達已是紅二軍團十七師的師長,他親自率領部隊開赴長沙,與妻子鄒靖華擦肩而過。

那一年的9月,紅軍接到上級指令,要集中全軍火力奪取湖南省會城市長沙。作為紅二軍團的師長,許光達奉命率部向長沙開進。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捕,許光達不得不更改了名字,暫時隐去了自己的身份。

與此同時,鄒靖華一直在長沙城内尋找丈夫的下落。她曾在街頭巷尾貼出啟事,希望能借此打聽到許光達的消息。當她看到紅軍隊伍開進長沙時,她殷切地希望能在其中尋訪到丈夫的蹤迹。

于是,鄒靖華主動為紅軍做起了後勤工作,燒水、做飯、送水果,她想讓紅軍戰士們幫忙打聽一下丈夫的消息。可惜,紅軍戰士們對此一無所知,鄒靖華的努力終究是徒勞無功。

就在鄒靖華在長沙城内四處尋訪的同時,許光達所率領的紅軍部隊已經開進了長沙城外。他們本想一舉奪取長沙,卻在進攻過程中一夜之間失去了方向,攻勢受阻,不得不暫時撤退。

如此一來,許光達與鄒靖華近在咫尺,卻因戰事的緊張而失之交臂,再次錯過了重逢的良機。當時的他們怎麼也想不到,他們之間竟然曾有過如此近的距離。

錯過了這次重逢的機會,鄒靖華并沒有放棄希望。在恩師徐特立的推薦下,她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延安的征程,希望能在那裡與丈夫團聚。

為了路途中有個伴,鄒靖華還帶上了小姑子琪蓮妹妹同行。臨行前,她幫公公拆洗了被褥,縫制好了過冬的棉衣,為漫長的旅途做好了充分準備。這一天,姑嫂二人背上行囊,向延安進發。路過浏陽河時,鄒靖華不禁想起與許光達淚别的情景,内心五味雜陳。

雖然前路漫漫,但鄒靖華對于重逢的希望從未熄滅。她懷着對丈夫的深深思念,堅韌地等待着,直到八年後的1938年,他們終于在延安重逢。

五、十年重逢情更濃

1938年,經過十年的分離和等待,許光達終于與妻子鄒靖華在延安重逢。當時,許光達已是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的校長,而鄒靖華則是在恩師徐特立的推薦下前來就讀。

那一天,鄒靖華和小姑子琪蓮妹妹從西安前往延安,沿途看到處都是"團結抗戰"的智語,她們深吸了一口新鮮空氣,對未來充滿期待。在林伯渠的安排下,她們很快就抵達了延安,被安排住進了西北飯店。

沒過多久,鄒靖華收到了一封署名"許"字的信件,信中說抗大的校長也姓許,是位湖南人。她和琪蓮妹妹頓時來了精神,立即給對方回了一封信,希望能借此打聽到許光達的下落。

沒想到,抗大的許校長竟然就是許光達本人。收到信件後,他頓時激動萬分,連忙放下手頭的工作,從抗大校園奔向西北飯店,隻為一睹妻子的芳容。

當時,鄒靖華和琪蓮妹妹正好外出,許光達在西北飯店耐心地等候。一旁的警衛員看到這位素來威嚴的校長竟如此耐心等候,都感到很是新鮮。

不久,姑嫂二人歸來,遠遠地就看到了許光達魁梧的身影。鄒靖華激動萬分,幾乎要撲進丈夫的懷抱,隻是被琪蓮妹妹拉住才勉強保持了矜持。

重逢的一刻,許光達激動地對妻子說:"快去打壺熱水。"鄒靖華不解其意,提着滿滿一壺熱水走了一圈,這才明白丈夫的用意——他是想讓所有人都知道,許校長的夫妻已從湖南來延安相聚了。

十年分離,兩人的感情卻愈加濃烈。在那個動蕩年代,他們用堅貞的愛情和對革命的執着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走到了一起。

這一年,許光達已年過四旬,鄒靖華也不再年輕。但他們重逢時的喜悅之情,卻如同新婚燕爾時那般甜蜜。鄒靖華為丈夫縫制了一件嶄新的長袍馬褂,上面繡着牡丹花開遍錦繡,寓意着他們的愛情将永不凋謝。

從此,許光達和鄒靖華在延安開啟了新的生活。他們白手起家,靠着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很快就在延安安家落戶。他們的愛情故事也在延安廣為流傳,成為鼓舞大家戰勝艱難的正面典範。

在那個動蕩年代,許光達和鄒靖華用自己的行動诠釋了什麼是真愛。他們的愛情不是閨閣裡的柔情蜜意,而是在戰火硝煙中淬煉出的堅貞不渝。這份愛情不僅溫暖了他們自己,也溫暖了整個延安,成為革命年代最美好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