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漲價到1400一顆!高通開始割韭菜,美媒:中國被卡脖子!不用不行

作者:紅星照耀全世界

在全球晶片産業的風起雲湧中,美國半導體巨頭高通公司近期再次成為輿論焦點。這一次,其大膽的市場政策調整直接觸動了全球,尤其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敏感神經——高通宣布将其新一代旗艦晶片骁龍8 Gen2的價格提升至160美元/顆,這一舉措幾乎使得該晶片的成本翻番,引發了行業内外的廣泛讨論與深思。

漲價到1400一顆!高通開始割韭菜,美媒:中國被卡脖子!不用不行

高通作為全球領先的無線科技創新者,其骁龍系列晶片一直被視為高端智能手機的“心髒”,在行業内享有盛譽。骁龍8 Gen2作為其最新力作,承載了高通對5G、AI、高性能計算等前沿技術的集大成,旨在為使用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智能體驗。然而,此番定價政策的激進調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深嵌于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和半導體行業的結構性變化之中。

漲價到1400一顆!高通開始割韭菜,美媒:中國被卡脖子!不用不行

近年來,全球晶片供應鍊經曆了前所未有的波動。一方面,疫情的持續影響導緻生産中斷、物流受阻;另一方面,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特别是美國對特定國家實施的出口管制措施,進一步擾亂了全球晶片供應鍊。華為等中國企業的遭遇,凸顯了在關鍵技術領域依賴外部供應商的風險,促使中國政府加大了對本土半導體産業的支援力度,力求實作晶片自主可控。

漲價到1400一顆!高通開始割韭菜,美媒:中國被卡脖子!不用不行

高通在此背景下調整晶片價格,一方面可能是出于成本上升、市場需求預期調整以及對自身技術創新價值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可能隐含着對市場格局變動的應對政策。尤其在美國政府制裁政策的影響下,高通試圖通過價格杠杆來維護利潤空間,同時測試市場對其産品的忠誠度與承受能力。

漲價到1400一顆!高通開始割韭菜,美媒:中國被卡脖子!不用不行

對于中國手機廠商而言,高通此舉無疑是一記重拳。在高度競争的智能手機市場,成本控制是決定企業盈利的關鍵因素之一。160美元的高昂晶片價格直接推高了終端産品的制造成本,壓縮了原本就微薄的利潤空間,迫使廠商要麼提高終端售價,要麼自行消化成本壓力,這對于追求成本效益的中國消費者市場來說,無疑是個巨大挑戰。

漲價到1400一顆!高通開始割韭菜,美媒:中國被卡脖子!不用不行

有觀點認為,高通的這一決策可能适得其反。在目前全球經濟放緩、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的大環境下,過高的晶片價格可能導緻手機銷量下滑,延長産品更新周期,最終回報到高通自身的市場表現上。此外,這也為中國本土晶片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市場機遇,加速了國産替代程序,長遠來看可能削弱高通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漲價到1400一顆!高通開始割韭菜,美媒:中國被卡脖子!不用不行

回顧過去,高通晶片的價格政策并非一成不變。在市場競争加劇、新興市場崛起的背景下,高通也曾通過靈活的價格政策來吸引客戶,特别是在面臨來自聯發科、三星等競争對手的壓力時。然而,此次骁龍8 Gen2的高價政策,似乎是對市場環境的一次大膽押注,考驗着市場對高通品牌和技術的忠誠度。

漲價到1400一顆!高通開始割韭菜,美媒:中國被卡脖子!不用不行

長遠看來,高通的價格調整不僅影響了中國手機制造商的經營政策,也深刻影響了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競争格局。一方面,它促使中國手機廠商加速晶片研發自給自足的步伐,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另一方面,也為國際晶片市場敲響了警鐘,提醒行業參與者必須更加重視市場動态,平衡技術創新與成本控制,以适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漲價到1400一顆!高通開始割韭菜,美媒:中國被卡脖子!不用不行

高通骁龍8 Gen2的定價風波,不僅是晶片産業的一次震動,更是全球技術競賽與市場博弈的一個縮影。在這場較量中,如何在技術創新與市場接納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将是所有參與方都需要深思的問題。而對于中國而言,這既是挑戰,亦是推動國産晶片産業發展的契機。未來的晶片市場,或将是以次事件而迎來新的格局變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