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年歌行:明德帝為何最喜歡蕭楚河,看蕭崇對他的評價就知道了

作者:花888

朝代更疊,皇室争權,這是過去曆史長河中常見的景象。明德帝年輕時接班位位,内憂外患,面臨重重考驗。在這風雲變幻的大潮中,明德帝對蕭楚河這位皇子似乎另眼相待。為什麼呢?

少年歌行:明德帝為何最喜歡蕭楚河,看蕭崇對他的評價就知道了

一. 蕭楚河遭遇變故,地位驟降

話說那位太子蕭楚河,當年乃是天啟城中最出挑的皇子,自幼便被視為儲君人選。他生就心靈純善,骨骼清奇,天資超群,被視為"天之驕子"。除此之外,他還福蔭深厚,得蒙琅琊王親自教導,身懷琅琊王的風範與劍術。當年天啟城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當世"神童"定将來日璀璨無疆。

誰曾想,前途無量的太子竟遭逢變故,地位驟然降落。這一切都緣于那件驚天動地的"琅琊王謀逆案"。案發當夜,蕭楚河身為琅琊王的嫡傳弟子,被牽連其案,遭到明德帝的猜忌與懲治。

就這樣,蕭楚河從太子的高位堕落為庶人,一身功力也盡數被廢。即便他本心純善,但在這股狂瀾之下,依舊岌岌可危,最終不得不遠離天啟城五載。

二. 明德帝冷暖自知,對其青睐有加

五年之後,蕭楚河重新踏上天啟城的土地。如今的他,已然不複從前的驕縱少年,而是飽經滄桑的曆練之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明德帝對這位昔日被貶的皇子,卻另眼相待,青睐有加。

少年歌行:明德帝為何最喜歡蕭楚河,看蕭崇對他的評價就知道了

不久後,明德帝特意下诏,恩準蕭楚河"永安王"的爵位,重新啟用了他。這在當時可謂是驚世駭俗的舉動。畢竟蕭楚河曾涉嫌大逆不道的罪名,如今卻獲赦免重用,可見明德帝對他另有慈眷之意。

更令人矚目的是,明德帝竟親自在千金台為蕭楚河設下盛宴。當日,朝野文武莫不擁簇而來,隻為一睹太子的風采。宴會至高潮,明德帝竟慷慨陋室,親自動手,為蕭楚河斟上一碗清涼的豆羹飯。

那一刻,無數雙眼睛都驚詫地望着宮中這番景象。誰也想不到,一國之君,竟如此低首垂眉,為一位昔日被貶之人效勞飲食。這舉動,不啻是将蕭楚河重新捧上神壇,公開表達了明德帝對他的無上器重。

朝野上下無不心生駭異。他們不禁疑惑,這位被貶的太子,又有何過人之處,能令明德帝如此青眼相待?竟連生死與共的赤王及其生母宣妃,都未曾獲此殊榮。當下,朝野百官俯伏在地,隻餘蕭楚河一人傲然而立,這番景象,令人難解其中奧秘。

三. 蕭楚河秉性過人,赢得萬衆景仰

自那宴會之後,朝野上下才得以窺見蕭楚河的真面目。原來這位遭貶太子,不僅學富五車,武功更是出類拔萃,可謂儒雅文質彬彬,英勇武力過人。然而,其最大的過人之處,還在于為人處世的高尚品德。

倘若說明德帝青睐有加,當屬蕭楚河寬宏大度的氣概所吸引。他視權位如雲煙,對兄弟之情則敦厚有加。每每遇有皇族争權奪利之時,蕭楚河從不與之較真,反以溫文謙遜的态度,化解種種沖突。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待人接物從不擺譜架子,反以謙和有禮相待。即便對于那些曾與他派系對立的權貴,蕭楚河依舊笑顔以對,全然不計前嫌。這種人格力量,實乃罕見。

少年歌行:明德帝為何最喜歡蕭楚河,看蕭崇對他的評價就知道了

除此之外,蕭楚河英勇無畏的戰功,也使得萬衆景仰。當年北離國土遭受南訣入侵之際,正是他臨危不懼,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最終掃蕩重圓。戰後凱旋而歸,天下英雄無不佩服他的劍術卓絕,更贊歎他舍生忘死、視死如歸的英勇氣概。

如此過人之才,高尚之德,自然使得朝野萬衆欽佩景慕。即便那些與他争權奪利的皇族,對于蕭楚河的人格魅力,也不得不心服口服。傳聞就連明德帝年幼時,也曾被蕭楚河的才德所折服。

四. 蕭崇歎服其人品,高度贊賞

在蕭楚河獲得明德帝另眼相待之際,其他皇子自然也對他另眼相看了。尤其是白王蕭崇,更是對蕭楚河的出衆人品贊賞有加。

起初,蕭崇與蕭楚河都是帝位的有力競争者。兩人自小就受人期許,将來必将為奪嫡一争高下。然而随着時日漸長,雙方見識也漸廣,蕭崇不啻慢慢領會到蕭楚河過人之處了。

有一日,蕭崇在衆人面前,公開承認了蕭楚河的非凡。他慨歎道:"蕭楚河視我為兄弟,雖有奪嫡之争,卻從不勾心鬥角。這一點,我确實不如他高明。"

可見蕭崇明白,即便權位攸關,蕭楚河依舊能公正持重,秉持兄弟情分。而他自己反觀,心中時有嫉妒之心,終究遜色于蕭楚河的寬闊胸懷。

除此之外,蕭崇更稱贊蕭楚河"坦蕩"視權位如浮雲。他直言不諱地說:"皇位是皇位,兄弟歸兄弟,在這一點上,所有的皇子都不如蕭楚河高明。"

少年歌行:明德帝為何最喜歡蕭楚河,看蕭崇對他的評價就知道了

由此可見,蕭崇認可蕭楚河能夠看破名利是非,對于權位毫不執著,視同兒戲。而在蕭崇看來,其餘的皇子都未能如此坦然超然。

最終,蕭崇竟然做出了一番令人震驚的舉動。北離軍隊出征南訣之時,朝野文武都在密切關注。而當時已掌控朝政的蕭崇,竟然沒有趁虛而入,篡奪皇位,反而等待蕭楚河凱旋歸來。

面對蕭崇的挑撥,他亦視而不見,淡然回絕了朝野上下為他謀取帝位的建議。可見蕭崇是何等折服于蕭楚河的高潔人品,才會如此謙遜低調,全然将大權臨身視為無物。

五. 明德帝終生不忘,臨終托孤

正如蕭崇所言,蕭楚河的确是一位視權位如浮雲的超然豐碑。他雖生于皇家,卻從不将帝位視為理所當然。相反,他甯可放棄權位,也不願做出傷天害理之事。

這一品德,令明德帝終生難忘。年歲漸高之時,明德帝竟然在臨終之際,将大權全數托孤于蕭楚河。當時,朝野文武莫不恥駭,隻有蕭崇明白其中深意。

話說明德帝駕崩那日,原本應當由太子繼位。可是在臨終關頭,明德帝卻遺诏廢黜太子,将帝位禅讓與蕭楚河。這在當時無疑是一樁驚世駭俗的大事。

當下朝野嘩然,隻有蕭崇面不改色。他當衆宣讀明德帝的遺诏,言辭懇切地說:"皇上欲尋一人,視權位若浮雲,坦然處之,方可托孤以安邦家。在這一點上,皇上認為隻有蕭楚河可以勉力擔此重任。"

由此可見,明德帝臨終之時,對于子嗣中孰可繼承大統,其實早已決意。唯有蕭楚河視權位如無物,方能坦然處之,安邦治國。這份坦然超脫的品性,正是明德帝一直傾慕的。

是以在彌留之際,明德帝才堅持禅讓大位于蕭楚河,以了此一樁心願。當時朝野嘩然,紛紛質疑明德帝是否昏聩失智。但殊不知,蕭崇早已看透了明德帝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