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作者:小辣椒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蘇秦,一位機智過人的謀臣,為了不負燕國君主的恩德,不惜用性命為代價,鏟除了齊國的奸佞之徒。他臨終時提出了一個看似荒唐的要求——将自己五馬分屍,讓兇手自然現身。這一荒誕的行為,究竟背後隐藏着何種驚心動魄的故事?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一、蘇秦因奸諜之謗被迫離燕投齊

燕王新繼位,宮中閑言碎語紛至沓來。其中一則流言,指稱蘇秦與先燕王後宮有染,引起了新任燕王的猜忌。盡管此話可能無憑無據,但在新舊王朝更替之際,燕王難免存有戒心。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先是寒暄有隔,燕王對蘇秦避而不見。旋即更是下達追殺蘇秦的指令,要将這位權傾一時的重臣誅殺。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蘇秦雖然大惑不解,但也意識到留在燕國暫時難以重獲君主的信任。

正值此時,齊國乘燕國朝政更替之機,連番出兵,攻陷燕國十座城池。面對強敵的鐵蹄侵擾,飽受内憂外患的燕國節節敗退,無力反擊。蘇秦雖身陷囹圄,卻也懷揣報國雪恥的壯志。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于是,蘇秦與燕王商議,他将假意離燕而去,投靠齊國。借此不僅可擺脫被殺的危機,更可深入齊國腹心,窺探虛實,為日後報複積蓄力量。

自此,燕王百般刁難,将蘇秦陷于燕王派人追殺的困境中。而蘇秦則乘機"逃亡"齊國,成為了一名"流亡臣"。

二、精心布局,蠶食齊國國力

蘇秦喬裝打扮,逃亡至齊國後,立即開始了精心布局。他深知要摧枯拉朽齊國,光靠一己之力是難以實作的,必須先取得齊王的信任,進而滲透齊國上層。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時值齊宮内鬥激烈,朝野陣營割據。蘇秦乘勢而上,先是拍馬奉承齊宣王,混入宦官權貴之列。不久,他更是憑借過人智謀成為齊王的心腹重臣,掌控國政軍權。

有權在手,蘇秦便在暗中操控國策,大興鐵馬浩浩蕩蕩。他誘使齊宣王整日沉迷宴樂玩賞,荒廢國事。縱酒狂歡之際,蘇秦更是鼓吹宣王豪華闊綽,如同當世帝王般揮霍無度。

齊宣王年事已高,體弱多病,蘇秦便将目光投向儲位世子闵王。他巧舌如簧,奉承捧攜,很快便攻陷了闵王這一關鍵。等到宣王駕崩,蘇秦更是主使闵王為其父修建一座氣勢恢宏的陵寝,粉飾其孝行,卻無形中掏空了齊國國庫。

征戰開支、宮殿建設、朝野消費......齊國的國力在蘇秦的精心布局下節節敗退。他更是乘機挑撥,縱使臣僚黨争内耗。随着齊國日漸空虛衰微,蘇秦的目的也将漸次實作。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三、刺客襲擊,蘇秦遭重創

時日無多,蘇秦對齊國進行蠶食的計策漸見成效。國庫空虛,朝野陣營混亂,齊國日漸式微。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刺殺令蘇秦的行動陷入危機。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忠于舊主的燕國刺客早已暗中窺探蘇秦的蹤迹。他們在齊宮内布下天羅地網,伺機而動。一日,蘇秦醉酒歸來,突遭刺客偷襲,遍體鱗傷。重創之下,蘇秦難以護身,更無力實施後手。待到有心人将他救治,蘇秦已是傷重垂危。

面對死亡的威脅,一般人定會恐懼萬分,拼盡全力求生。但蘇秦卻淡然以對,對生死似乎毫不在意。他在奄奄一息之際,竟向齊王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要求——将自己活活五馬分屍。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齊王見蘇秦如此作為,自是十分驚訝,連忙問其是以。蘇秦對齊王說,他已遭人刺殺,唯有施行這般酷刑,方能引出兇手現身。隻有親手抓獲刺客,他才能洗刷"被刺是自作自受"的流言蜚語。

盡管蘇秦語出驚人,但齊王也隻得同意了他的要求。畢竟,蘇秦一直是他的心腹重臣,也曾為齊國作出巨大貢獻。眼下蘇秦身陷囹圄,若不依從他的願望,隻怕難以解開心頭的疑慮。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四、謀算周全,詭計奏效

蘇秦提出"五馬分屍"的要求,看似荒唐,實則精心算計。他早已預料到這一招能夠引出暗中追殺他的兇手現身。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齊王見蘇秦身陷重傷,面臨死亡威脅,卻仍要求受此酷刑,不禁心生疑慮。蘇秦何許人也,竟如此作為?是出于報複之心,還是别有所圖?

蘇秦看穿了齊王的疑慮,于是借機為自己的要求做了解釋。他稱,此番遭人刺殺,實因自己久居齊國,被諸多不占理之人視為"燕國細作"。隻有親手捉拿兇手,方能還自己一個清白。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齊王聽後,不免有些動容。按理說,身為重臣的蘇秦本應遠離是非曲直。但眼下他卻遭人追殺,若不捉拿兇手,隻怕流言蜚語難以止息。

于是,齊王依從蘇秦的要求,命人将他五馬分屍。奇恥大辱之刑,立時驚動了齊國上下。朝野議論紛紛,對蘇秦這一作為或指責或同情。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果不其然,這一切都在蘇秦的意料之中。殘酷的刑罰不啻是一張大網,等待着那些窺觑已久的暗殺者上鈎。果然,不久之後,一名刺客就貪功心切,前來自首,被蘇秦周全布置的部下活捉了。

就這樣,蘇秦巧妙地避開了自己被刺的真相,反而将矛頭對準了燕國刺客,借機抹黑他們是"奸細"。與此同時,他也成功扳回了一城,樹立了自己為齊國效命的正當形象。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五、蘇秦最終目的達成

經過一番精心布局,蘇秦終于達成了他的目的。一方面,他成功扭轉了被誣陷為"燕國奸細"的處境,重新赢得了齊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也借機為燕國報了一箭之仇,将暗殺自己的兇手繩之以法。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更為重要的是,在蠶食齊國國力的過程中,蘇秦循循漸進,挑撥離間,令齊國上下閥閱林立、黨争不止。由此,齊國的實力日漸衰微,已不複往日的強盛。而相較之下,燕國雖遭齊國侵擾,卻也在蘇秦的謀劃下避過了緻命一擊。

就在這時,一股新興的力量開始在華夏大地上嶄露頭角。那便是将六國羅緻在身的秦國了。如日中天般的強盛使得秦王嚣張跋扈,對其他諸侯國家的威脅與日俱增。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面對這一新的危機,蘇秦意識到單憑燕國一股力量難以對抗,必須借助其他國家的力量,共同遏制秦國的擴張。于是,他開始策反齊王,勸說其倒戈相向。憑借先前在齊國的艱難經曆,蘇秦深知如何馭馴這頭雄獅。

終于,在他的連番遊說下,齊王答應了與燕國結盟的請求。而此時,秦國正由于戰火連年,國力亦已開始削弱。面對燕齊兩國的聯手,秦國不得不暫時收縮了銳氣。

蘇秦遇刺,臨終交代皇帝:将我五馬分屍,兇手自然現身,果真應驗

就這樣,憑借過人智謀,蘇秦不但為燕國報了仇,更在削弱齊國國力的同時,遏制了正在崛起的秦國實力。這一切,正是他當初離燕投齊,曆盡艱辛所期望達成的目的。雖然付出了極大代價,但他最終還是戰勝了生死,成就了謀國謀身的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