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股誘人的“麥芽香”,從溫縣張羌街道徐溝村飄來~

作者:今日溫縣

初夏時節,陽光熱烈,走進張羌街道徐溝村石磨面粉廠的操作間,轟鳴的機器聲不絕于耳,隻見打包人員有序地将面粉袋套在面粉出口處,短短幾秒,打包、封口一氣呵成,一袋袋打包好的面粉直接通過運送車輛銷往本縣及焦作、鄭州等商超,空氣中散發出誘人的麥芽香。

一股誘人的“麥芽香”,從溫縣張羌街道徐溝村飄來~

“我們生産的石磨面粉沒有任何添加劑,經過篩選、清洗、研磨等一道道程式,生産出口感柔韌、麥香濃郁的面粉,在崇尚綠色、健康、天然理念的現在,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石磨面粉廠的負責人表示。

一股誘人的“麥芽香”,從溫縣張羌街道徐溝村飄來~

黨建引領

選準發展“好路子”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自“五星”支部建立以來,徐溝村堅持以黨建引領産業發展,集約土地高效利用,趟出了一條支部展作為、集體有收益、群衆得實惠的強村富民之路。

外出學習求真經。該村黨支部先後組織兩委幹部到江蘇等先進地區學習石磨面粉生産、管理辦法和銷售模式,感受發展變化,拓寬視野,統一思想。同時聘請專家為其講解品牌營銷等相關知識,提升其經營管理能力。

召開座談會辯經。該村黨支部多次組織兩委幹部、黨員、群衆代表召開座談會、征求意見會,在讨論中解疑答惑,明晰思路,并在項目申報、資金申請、項目實施等各環節,注重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齊商共建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

一股誘人的“麥芽香”,從溫縣張羌街道徐溝村飄來~
一股誘人的“麥芽香”,從溫縣張羌街道徐溝村飄來~

科學營運

打造發展“新引擎”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我們村建立石磨面粉廠以後,很重視原材料小麥的培育,不僅引進優質的小麥品種,還積極組織技術人員和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小麥科學管理技術指導教育訓練。”徐溝村的村民表示。

資源變資産。該村聚力“一村一品”,立足本村土地資源,成立合作社,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推動260餘畝土地有序流轉,解決零散耕種問題,為規模化經營創造條件,盤活集體資源資産。

資産變股本。該村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民”的模式,制定《徐溝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鼓勵各小組組織農戶将土地經營權入股,由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技術教育訓練,建立健全産、供、銷、加工一條龍體系。并制定靈活的分紅方案,合作社每年向村委會繳納項目總收益的8%作為項目承包費,其中,30%用于支付困難群衆公益性崗位工資;40%用于支援行政村發展産業;10%用于支援建設小型村級公益事業;10%用于困難群衆的臨時救助;10%用于脫貧戶的務工獎勵,實作黨支部、合作社、群衆三方共赢。

“面粉廠正式投入營運後,年産198萬斤,每斤價格純利潤0.8元,年收入達158萬元。為了提高經營管理水準,還專門聘請了本村畢業的大學生來管理。同時也為村内貧困戶、就業困難人員提供了就業崗位,基本工資150元每天,幫助他們在家門口就能實作就業增收。下一步,我們還将不斷創新,對石磨面粉進行深層次加工,生産饅頭、面條等系列制品,并邀請本地網紅達人進行宣傳,在抖音、淘寶等網上銷售。”徐溝村黨支部書記徐迎峰表示。

石磨面粉廠的建立,為村裡帶來了可喜的經濟效益,如今的徐溝村,有幹淨整潔的水泥路、錯落有緻的農家院、生機盎然的錦峰園、兒童樂園、法治長廊等,村民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在這裡,“裡外相顧,内外兼修”的道路越發清晰,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等互相交融,吹響了鄉村振興的号角。

溫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孟傑 通訊員 吳文文 孔憲铎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