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作者:報君知史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前言

随着近年來印度GDP增速加快,尤其是印度裔民主黨人哈裡斯當選美國副總統、蘇納克上任英國首相之後,“印度超越中國”近些年作為輿論話題越來越多低被印度媒體提及。

不過在軍事、綜合國力、經濟結構、教育水準、基建能力以及貨币地位等絕大多數具有世界排名意義問題上,印度還落後中國一大截。

但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很多人都認為印度至少有四大方面已經超越了我們。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四個方面又是指的什麼?真的是這樣嗎?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醫療領域

印度的醫療強勢項目有很多,最為人關注的就是其全民免費醫療的社會保障制度。

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印度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且他們的GDP并不高,為什麼就能實作極少數國家才有的全民免費醫療?

原因很簡單,印度全民醫療是1949年通過的第一部憲法中就明确規定的。

憲法要求所有印度人天生享有無需支付的醫療制度,包括各個環節的醫生不得收取診金。

這實際上是沿襲英國殖民時期教會醫院的福利規則,當時教會醫院免費為教徒提供醫療診斷,印度獨立後将其照搬了過來。

而印度的“人口大膨脹”時代是發生在全民醫療确立之後,是以為了适應人口每一屆政府都必須花費大量時間逐漸完善這一制度,也就構成了現在的全民免費醫療體系。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覆寫如此多人的醫療保障體系,是否混亂不堪?也不是的。

因為印度雖然貧困,但從醫療生公費培養、醫院建造、裝置購買到藥物制造等每個環節都是政府撥款負責的,群眾極度重視醫療保障制度。

如果哪個邦的政府如果在這件事上出問題,官員們會受到嚴苛的追責,是以很多醫院雖然簡陋,但管理并不混亂。

尤其是在藥物領域,沒有錢負擔國外昂貴藥物的印度還積攢了一套仿制藥體系,他們的大部分仿制藥竟然是能拿到國外正規授權的,藥效也獲得很多國家的認可并出口。

此外,印度政府明确規定公立醫院不得以任何方式盈利,這同時也為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提供基礎,讓“最貧困的人都看得起病”。

那麼印度的免費醫療是“哪裡都好”嗎?當然并非如此。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因為人口膨脹太快,公立免費醫療資金根本跟不上,印度政府隻能不斷縮減醫療水準和病床、裝置數量,導緻印度國内很多邦的醫院甚至沒有幾台專業機器和醫生。

是以近些年印度國内付費的私人醫院也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人甯願花點錢接受更好醫療條件,也不排隊享受“免費醫療”,同時印度人也明白,花錢能享受到的醫療服務更好。

軟體領域

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印度IT行業和軟體外包行業很強,但并不知道具體強到什麼地步。

有這麼一組資料:NASSCOM統計在2019年全球軟體和服務出口價值中,有55%的份額全都是印度一個國家占領的,印度軟體開發區研制的軟體已經占了全球總量的30%。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在軟體外包方面,印度已經拿下了全球65%的市場佔有率,國内幾乎每個地區都有軟體産業園。

印媒曾形容,即使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印度人,都可以從事裝配和一些簡單的數控工作,他們是真正将“軟體下鄉”的國家。

從半導體時代到現在矽晶晶片時代,隻要有電腦的地方,都有印度人參與的影子。

印度軟體強在他們“抓機會”的時間太早。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網際網路還隻是概念時期,印度政府就斷定該行業大有可為,于是大力撥款和投資建立起一套高校體系和商業模式概念,從國小開始推廣網際網路的概念。

印度政府的“押寶”沒有錯,網際網路興起的90年代,印度國内的IT體系就已經普遍建立起來了。

而決定性的還是印度廉價的人力優勢,他們從上世紀開始就接到了大批訂單。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當時發達國家的人力成本已經很貴了,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将其外包到印度來做,因為印度是極少數勞動力成本又低、又“懂”IT的國家,這兩個概念很難存在于某一個國家中。

自此後印度IT逐漸做大做強,實際上也是不難了解的。

是以政府的重視加上已經積累成型的教育體系、工業化生産線,使得印度IT行業取得了決定性的領先。

而印度政府也是“盡全力”要保住這一優勢地位,每年仍然投入大量資金。

那麼印度IT領域對比中國就強的無懈可擊嗎?當然也不是。

在以IT為基礎的人工智能轉型的時代,印度卻因為資金緊張、科研項目和自主産權優勢不足等一系列問題落下隊伍,中國則在這一領域對印度完成全面超越。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在決定性的2014年到2023年這10年時間裡,中國耗費了超過印度幾十倍的資金,奠定了在亞洲地區第一的地位。

印度國内AI水準在前幾年發展緩慢,但莫迪近年來已經重視到了AI在未來的關鍵作用。

直到2024年3月印度政府才準許國家級“IndiaAI 使命”項目,旨在實作“讓 AI 在印度紮根”和“讓 AI 為印度服務”兩大目标。

不過從現有的結果來看,他們似乎也很難趕得上中美等國家了,印度AI行業隻能“認命”。

人口紅利

俄羅斯維什涅夫斯基人口研究所曾出台一份報告,研究了當代全球人口增長和消亡變化。

其中得出的結論是:目前全球所有國家中,能最大程度吃到“人口紅利”的兩個國家分别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印度在人口紅利領域也已經超越了中國。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雖然人口多的國家在世界上有很多,但“紅利”一詞能并不大範圍适用。

實際上諸如日韓等國家已經全面進入人口老齡化時代,中國也已經接近進入老齡化的門檻。

勞動力結構偏高創造價值會更低,老齡化人口過多會大幅度加重年輕人口和社會的撫養成本,這些都不能算在人口紅利中。

我們國家目前的出生率已經明顯下降,印度目前出生率還能保持穩定。

根據人口金字塔推算,大陸在2020年還能保持以30歲至40歲的優質勞動力為主。

但因為出生率低所帶來的“下層掏空”導緻到了2030年,中國勞動力沉降已經到了以40歲至50為主的“大齡時代”,60歲以上的老年人所占的比重非常高。

而印度在2021年的人口金字塔呈現出“黑桃形”。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雖然印度出生率也是有所降低,不過其國内主要勞動力結構是20至30歲,10至20歲的“潛在勞動力”占比還要高于20至30歲人群;

這意味着印度在未來30年時間裡,将産生大量的青壯年人口,老年人帶來的社會壓力也較低。

相比于人口已經逼近3億人的印尼來說,印度還有一個很大的“紅利優勢”,印度教“束縛女性勞動力”方面并不嚴重。

雖然在印度女性地位很低,針對印度女性的犯罪也高發,且她們能從事的行業更少,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但印度的宗教并不要求女性捆綁家庭,也不限制女性從事各種基本雇工,相反很多邦鼓勵和支援農村女性“進廠”。

印尼則因為宗教原因,女性勞動力比例比印度明顯下降,是以在該領域,印度的勞動力創造價值能更多。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不過印度人口紅利相較于中國,也并非是全面領先的。

在現階段來說,印度受教育率全方位落後中國一大步,例如他們的高等教育的入學率隻有32%,這和中國的72%相差很大。

又是因為國家經濟問題,大部分印度人接受的教育模式都比較低品質,政府并沒有那麼多錢修建學校和雇傭老師,是以從學校走出的勞動人口素質低下,掌握的職業技能很少。

再者來說,印度目前同年齡段勞動力創造的價值僅是中國的37%,是美國的16%左右,他們國内産業基礎很低,即使有如此優質的人口結構也無法發揮作用。

這還很大程度上造成近年來印度人口移民流失,很多人到海外謀生甚至是以偷渡的方式去其他國家。

印度高等人才流失率在亞洲排行前列,使得政府不得不出台一系列補貼來挽留這些群體。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印度影視業

很多人聽說過印度寶萊塢,也看過若幹部印度電影、電視劇,但對于這個國家的影視業體量并不清楚。

實際上印度影視行業不僅在亞洲地區領先和傳播廣泛,印度寶萊塢電影工業還是全球最大的電影産業之一。

其影片在全球範圍内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為其國内創造了很大的價值财富,在全球其他國家獲得過高額票房。

和前文提到的IT行業一樣,印度電影起源很早。

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1903年,印度就已經上映了第一部電影《拉賈·哈爾沙》,是亞洲地區最早涉及影視行業的國家。

20世紀前50年全球各國因為戰争環境很不穩定,印度國内相對安穩,給了影視業充足的發展空間。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寶萊塢電影工業從上世紀20年代就開始興起,當時青年制片人開始嘗試結合印度的傳統藝術、音樂與舞蹈,創造出印度“民族化”的電影風格。

寶萊塢從默片逐漸發展為彩色音響電影,步伐緊跟英美等國家,且創造的題材非常多元化,将電影順利推到基層。

印度電影早期的繁榮為現在也做了很多鋪墊,他們主打的“無國界化”産業鍊逐漸使用英語代替之前的印度語,這是将其推向國際市場的關鍵一步。

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被稱為印度寶萊塢電影工業的黃金時代,印度制片當時已經銷往西方國家,一些經典影片如《沙克蒂》《母親印度》等受評價非常高。

大陸的現代商業電影起步要晚到上個世紀80年代了,從改革開放之後才逐漸有規模化的影視行業興起。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但同樣,印度影視行業并非對于大陸是“全面領先”的。

印度電視節目主持人就曾評價:中國電影保持“本土商業化”水準越來越高,雖然印度在海外票房偏低,但在很多影片在本土的收獲足以抵得上印度電影在全球的票房了。

而印度人對自己的電影消費能力較低,每年也隻有很少數能在印度國内大賣,是以導演們越來越傾向于拍“西方化”的影片。

再者而言,印度電影發展近百年,有一個枷鎖始終沒有沖破,他們拍攝的絕大多數影片都有明顯且濃厚的印度族裔化風格,在國際上很難受到保守的不同族裔的認可。

而中國影視行業雖然發展時間短,但從2016年之後中國的電影和電視劇消費者開始迅速鋪開到東南亞鄰國,現在很多影視已經被周邊國家“共享”。

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事實上,印度至少在四個方面超越了中國

印度曾探讨過這一問題,認為中國大膽使用非華人演員、走泛亞化路線,在該領域确實水準很高。

結語

綜合而言,中國和印度來比較,現階段我們确實是在多個領域都超越印度的,但對于這一問題而言要有“健康”的看法。

印度和中國作為地緣相近的兩個國家,我們需要充分了解對方國情,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您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寶萊塢電影助力莫迪訪華 印度向東方彰顯軟實力》環球網

《到這個時候,印度人終于說出了印度免費醫療的實話》環球網

《年增千萬勞力 就業困境難解——印度人口是“紅利”還是“炸彈”?》環球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