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軍元帥朱可夫:若沒有美國援助,蘇聯連足夠的彈藥都生産不出來

作者:世間一分鐘

1968年,蘇聯名将朱可夫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提到了二戰時美國對蘇聯的援助。

朱可夫元帥是這樣說的:美國提供的援助緩解了燃眉之急……沒有美國援助,蘇聯連足夠的彈藥都生産不出來。
蘇軍元帥朱可夫:若沒有美國援助,蘇聯連足夠的彈藥都生産不出來

後來這段話被西方媒體廣泛報道,由此許多人總結稱,如果沒有西方援助,蘇聯不可能取得衛國戰争的勝利,也無法抵擋德國的入侵。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炮火洗禮浴血奮戰,蘇聯赢得二戰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有兩個最主要的戰場:一個是歐洲戰場,一個是東方戰場。蘇德戰争爆發之後,擁有200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的蘇聯成為了戰争絞肉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趕跑了納粹德國。

1941年6月22日淩晨4點,希特勒實施“巴巴羅薩計劃”,裝甲戰車兵團配合地面部隊和空中火力,兵分三路向莫斯科,列甯格勒,基輔這三個方向推進。

蘇聯高層此前已收到相關情報,但他們堅信德國會遵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不會發動戰争。

蘇軍元帥朱可夫:若沒有美國援助,蘇聯連足夠的彈藥都生産不出來

納粹軍隊準備的十分充分,反觀蘇聯各部隊之間的配合失誤,被德軍打的節節敗退。

不到48小時,維爾紐斯就被德國占領;4天後,白俄羅斯明斯克被占領;不到3個月的時間,列甯格勒和基輔被包圍。

調整戰術的蘇聯紅軍嘗試着在1942年初發起冬季攻勢,持續兩個多月的進攻所取得的勝利十分有限。

在勒熱夫戰役中,蘇聯的損失慘重,僅守住了一座橋頭堡,納粹德軍幾乎直取莫斯科。同年5月,蘇聯在哈爾科夫發起一場沖鋒,超過20萬士兵被包圍。

此時的蘇聯面臨危機存亡的關頭,一旦莫斯科失守,德國的鋼鐵洪流跨越烏拉爾山脈直取遠東地區,廣袤國土會成為希特勒的囊中之物,而這也是納粹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行動的真正目的。

蘇軍元帥朱可夫:若沒有美國援助,蘇聯連足夠的彈藥都生産不出來

沒想到就是1942年夏天的一場戰役扭轉了蘇德戰争的局勢,也成為了二戰歐洲戰場重要的轉折點,這就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每次提到蘇德戰争和二戰,這場戰争也會反反複複被人提起,如果以單場戰争來計算,該戰役是人類近代史上傷亡人數最大的一場戰役。

1942年5月中旬,德軍對蘇聯進行了大規模轟炸,裝甲兵團突破了蘇軍的防線。6月28日,德國發起藍色行動包圍了大批蘇軍,南方集團軍按原定計劃開始對蘇聯南部行進攻。

9月份雙方進入巷戰争奪。即便是一個被炸為廢墟的房子,也成為兩軍的必争之地。經過了第一階段的失利,1942年11月中旬,蘇德戰争進入第二階段,持續時間約為40天。

蘇軍利用地形優勢發起了冬季攻勢扭轉戰局。戰争進入第三階段,優勢移到了蘇軍這邊。

蘇軍元帥朱可夫:若沒有美國援助,蘇聯連足夠的彈藥都生産不出來

1944年先解除了對于列甯格勒的圍困,兩個月内摧毀了17個德軍師戰線,向西推進了600公裡。1945年,所有人都明白這場戰争蘇聯赢定了。

2月,蘇聯朱可夫元帥占領第一野戰軍推進至柏林遠郊,距離柏林國會大廈隻有不到80公裡的距離。

一個月後德軍攻勢崩潰。4月希特勒和情人自殺,5月納粹德國投降,如今再看看這段浴血奮戰的曆史,人們都感歎蘇聯人的頑強。

1968年,在二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朱可夫元帥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二戰中美國對盟國的支援非常的重要,如果蘇聯沒有這些援助,連足夠的彈藥都生産不出來。

朱可夫的這番話被媒體報道出來之後引發争議,一派觀點認為朱可夫誇大了美國對于蘇聯的貢獻,而另一派觀點認為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蘇聯就不可能取得勝利。

蘇軍元帥朱可夫:若沒有美國援助,蘇聯連足夠的彈藥都生産不出來

那麼事實究竟是什麼樣的呢?蘇聯在對抗納粹德國的過程中,美國究竟給了多少幫助呢?

美國改變孤立主義做法,與盟約國簽署租借法案

一戰後美國綜合國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1920年美國發電量相當于歐洲幾十個國家的總和;鋼鐵産量占到全世界50%以上;國民總産值達到了177億美元,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毫不誇張的說,美國就是一個靠戰争發家的國家。嘗到戰争的甜頭之後,二戰美國為什麼剛開始卻奉行孤立主義呢?

一戰結束之後,美國因為在後期參戰,協約國在與德國簽署《凡爾賽合約》沒有給美國分得任何好處。美國還提出除了自衛戰争以外,不主動卷入任何對外沖突。

珠港事件之前以德國、意大利、日本為首的邪惡軸心國主要的戰場是在歐洲,亞太地區以及部分非洲國家,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和南美洲國家并沒有卷入進來。

蘇軍元帥朱可夫:若沒有美國援助,蘇聯連足夠的彈藥都生産不出來

30年代中期,美國的黃金儲備占到了全世界的40%以上,美國也更加有實力挑戰英國,法國這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華。

美國總統羅斯福僅僅是發表了譴責日本侵略的聲明。當時美國孤立主義盛行。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二戰全面爆發,此時白宮才意識到自己沒有辦法再置身事外了。

如果亞洲和歐洲國家扛不住,邪惡軸心國取得勝利後定會将目标對準自己。

後來美國決定修改《中立法》,經過激烈的讨論,1939年底通過了修正的中立法,在一定條件下廢除了武器禁運的條款。

其他國家隻要支付現金并且自己負責運輸,從就可以從美國購買先進的武器和裝備。這隻是美國介入二戰的第一步,接下來是與一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合作使用對方的軍事基地。

蘇軍元帥朱可夫:若沒有美國援助,蘇聯連足夠的彈藥都生産不出來

1940年秋天,日不落帝國英國将自己在牙買加、巴哈馬、聖盧西亞等九個地方的海軍基地給美國使用,以此換取美國一批軍艦,英國希望借此機會将美國拖下水,結成同盟國。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租借法案》。二戰時提到美國向蘇聯的援助,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租借法,這也導緻許多人認為美國和蘇聯簽署的糾結法案,實際并不是。

之是以通過這項法案是因為戰争中期,英國實在是付不起錢了,首相丘吉爾寫信給羅斯福尋求幫助。就在雙方極限拉扯的時候,德國和蘇聯打了起來。

1941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同意,以租借的形式向中國、英國,蘇聯等與邪惡軸心國處于交戰狀态的國家提供相關的軍需物資。

其中美國給英國的援助最多,總計高達312億美元,給蘇聯提供的援助總價為112億美元,給中國隻有16億美元,給其他的一些國家累計加起來将近10億美元。

蘇軍元帥朱可夫:若沒有美國援助,蘇聯連足夠的彈藥都生産不出來

那麼,給蘇聯援助的這112億美元物資都包含哪些?對于蘇聯在戰場上究竟有多大幫助?

美國援助百億美元物資,總數量隻是蘇聯消耗的零頭

美國給蘇聯總共援助的價值物為112億美元。自從朱可夫元帥說出上面那番話之後,許多人都認為美國對蘇聯有着非常巨大的幫助。

還有一些人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二戰沒有美國的援助,蘇聯不可能赢得衛國戰争勝利更不可能抵擋住德軍。

美國對蘇聯的幫助不能忽視,但是作用遠遠沒有一些人吹噓的那麼大。從二戰開始,美國對英國的援助貫穿始終。

二戰結束之後,英國的重建資金相當一部分也來自美國,蘇聯所獲的援助有限。以數量來看,在這百億美元的援助中其中有10%左右是面粉、肉、蛋,奶等食品。

蘇軍元帥朱可夫:若沒有美國援助,蘇聯連足夠的彈藥都生産不出來

由于蘇聯的一些油田被德軍炸毀,是以美國向蘇聯支援了260萬噸石油和各種車輛。向前線運輸戰事的車輛中,有一部分來自美國。

美國還向蘇聯援助了7100餘輛坦克、1萬門火炮、8500支槍支、,1萬架飛機、13萬支沖鋒槍。整個二戰期間蘇聯自己生産了10萬輛坦克,51萬門火炮、17萬架飛機(大緻資料)。

從這種數量比就可以看出美國的确提供了幫助,但絕不像某些西方媒體報道的那樣“離開美國的幫助,蘇聯就打赢不了德國”。其實蘇聯重工業嚴重偏科,在二戰時期就已經暴露出來。

一些重型武器方面,蘇聯的産量甚至超過了美國,汽車工業方面卻存在着嚴重短闆。二戰時期,蘇聯使用的卡車約有一半以上是美國的援助。

蘇聯十分注重發展農業,美國4年援助了428萬餘噸糧食,蘇聯一年的洋芋産量就達到了7600萬噸。當然,朱可夫元帥說美國對自己國家的幫助非常重要,也是事實。

蘇軍元帥朱可夫:若沒有美國援助,蘇聯連足夠的彈藥都生産不出來

美國是從1941年底依據《租借法案》對盟國進行援助,當時蘇聯戰場上正處于最艱難的時期,如果沒有這些幫助無法阻擋當時德國發起的一波又一波攻勢。

以時間點來看,美國的援助确實非常的重要,但是依據朱可夫元帥的這句話,進而将蘇聯在反法西斯戰争中所取得的貢獻全部歸功于美國的援助并不公平。

作為蘇聯的嫡長子,直到今天俄羅斯男女人口比例懸殊,男的比女的少1000萬。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二戰時期蘇聯的青壯年幾乎都在戰場上雷射了。

是以,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是所有同盟國和正義的國家一同努力的結果,而不是歸功于哪一個國家。

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