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普京準備的特殊禮物,和中國的想法不謀而合,大國外交的風向變了

作者:盧忠誠TALK

初夏将至,天氣也越發炎熱,但和咱們中國外交的熱火朝天比起來,就是7、8月的酷暑也稍遜一籌。

普京準備的特殊禮物,和中國的想法不謀而合,大國外交的風向變了

自當地時間5月5日下午,大陸上司人抵達法國首都巴黎,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通路,随後的幾天裡,他會先後通路塞爾維亞、匈牙利,等他歸國,剛剛就任俄羅斯總統的普京,将會“登門拜訪”。

而在這輪密集的外互動動裡,我發現了一個小細節,那就是中、法、俄三國上司人準備的禮物裡,都有一樣東西,那就是書。

此前2019年,大陸上司人訪法時,法國總統馬克龍,贈送了咱們一本,1688年在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

是以,在大陸上司人訪華第二天,進行元首會談前的互贈禮物環節,主席送給了法國總統馬克龍一套中文翻譯版本的法國名著,包含《包法利夫人》、《紅與黑》、《高老頭》等衆多著名的法國文學作品。

無獨有偶,據俄羅斯媒體報道,普京也為主席準備了一份“特殊禮物”。

普京準備的特殊禮物,和中國的想法不謀而合,大國外交的風向變了

在4月25日,普京會見俄羅斯企業家時,一位與會者請求普京,将一本俄國作家尼古拉·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麼辦?》,轉交給主席,根據這位與會者的說法,這本《怎麼辦?》來頭不小,是1953年出版的,并于當年6月15日收入圖書館。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肯定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咱們中國和法國、俄羅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文化源遠流長。

咱們中國就不必說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講完的。而法國作為革命老區,在思想、文化上的見解也頗有獨到之處,俄羅斯曆史上能拿得出手的思想家、政治家同樣也不少。

普京準備的特殊禮物,和中國的想法不謀而合,大國外交的風向變了

更微妙的是,中法之間和中俄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是源遠流長。馬克龍為什麼要送咱們《論語》?因為,孔子的思想,對法國的啟蒙運動,起到了啟迪的作用,而俄羅斯近代思想家的很多理論,也給中國對自身道路的摸索,提供了不小的幫助。

換句話說,中法和中俄的合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和曆史基礎,這一點,可不是依靠霸權和武力就能做到的,這不僅需要雙方擁有悠久的曆史,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基礎。

但就算有曆史、有文化,如果政府不願意溝通、交往,那也是白搭。但現在,法國總統馬克龍和俄羅斯總統普京,主動推動文化交流,這也充分說明了,法國和俄羅斯,是真心想要和中國合作的。

其實,從普京和咱們主席在選擇禮物時不謀而合這件事,其實已經說明了,中俄有意想要改變當今世界的外交氛圍。

普京準備的特殊禮物,和中國的想法不謀而合,大國外交的風向變了

在此之前,美國所主導的大國外交,充斥着冷戰和霸權思維,是赤裸裸的弱肉強食的叢林思想,但說到底,人不是野獸,任何一個有曆史、有文化的大國,都不可能把戰争當作自己的戰略核心。

但美國偏偏就是這樣做的,是以,天下苦美國久矣,世界上所有有擔當的大國,是時候站出來對美國式的霸權思維說不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