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作者:趣說曆史

一、京杭大運河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京杭大運河,這一跨越千年的偉大工程,始于公元前486年,它不僅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作為世界上較長、開鑿較早、規模較大的運河,它全長達1011公裡,串聯起了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和安徽8個省級行政區,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大運河的修建,旨在確定糧食運輸(“漕運”)的安全,以此穩定政權、維持帝國的統一。它是中國古代國家投資開鑿和管理的巨大工程體系,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繁榮與輝煌。

二、都江堰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的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這座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的水利工程,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鼈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都江堰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着防洪灌溉的重要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都江堰不僅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仍在一直使用的無壩引水水利工程,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象征。

三、靈渠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靈渠,古稱湘桂運河、興安運河,位于桂林市興安縣境内。這座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同時也是世界上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被譽為“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靈渠主體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洩水天平、水涵、陡門、堰壩、秦堤、橋梁等部分組成,這些部分雖興建時間先後不同,但它們互相關聯,共同構成了靈渠這一不可或缺的整體。

四、它山堰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位于浙江甯波市鄞州鄞江鎮它山旁的它山堰,是唐太和七年由縣令王元玮建立的一項古代水利工程。作為大陸現存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它山堰不僅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更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它山堰的設計科學、選址合理,具有阻鹹、灌溉、洩洪等多重功能,與都江堰、鄭國渠以及靈渠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五、鄭國渠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鄭國渠國家水利風景區位于鹹陽城北40公裡處泾陽縣王橋鎮泾水出山口附近。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和具有深遠影響的曆史灌溉工程,鄭國渠景區集曆史人文、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景區分為泾河地質公園區、泾河峽谷觀光遊覽區、黑溝奇峽區、文泾湖休閑度假區和北仲山後備旅遊區五大區域,為遊客提供了豐富的旅遊體驗。

六、坎兒井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坎兒井是荒漠地區一種特殊的灌溉系統,普遍存在于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作為古代吐魯番各族勞動群衆根據盆地地理條件、太陽輻射和大氣環流的特點創造出來的獨特水利工程,坎兒井與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裡,是吐魯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種地下水利工程。

七、龍首渠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龍首渠位于陝西省,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條地下水渠。它建于西漢武帝年間,從今陝西澄城縣狀頭村引洛水灌溉今陝西蒲城、大荔一帶田地。為了穿越土質疏松、渠岸易于崩毀的商顔山,漢族勞動人民發明了井渠法,使龍首渠從地下穿過七裡寬的商顔山。這一創新性的施工方法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氣。

八、芍陂(安豐塘)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安豐塘古稱芍陂(又稱期思陂),是中國淮河流域古今重要的水利工程。它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中部地區,由春秋時期楚國丞相孫叔敖建于楚莊王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7—公元前591年)。芍陂與後來的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作為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地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安豐塘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

九、邗溝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邗溝是聯系長江和淮河的古運河,位于今天的江蘇境内。作為最早見于明确記載的運河之一,邗溝的修建展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氣。它南起揚州以南的長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為古代中國的經濟繁榮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曆史上,邗溝曾經曆過多次開鑿和整治工程,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發展和變遷。

十、鴻溝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鴻溝是中國古代最早溝通黃河和淮河的人工運河之一。它位于古代荥陽成臯一帶(今河南省鄭州荥陽)。戰國時魏惠王十年(前361年)為了戰争需要曾兩次興工開挖了鴻溝。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充分利用了鴻溝水系和濟水等河流将南方的糧食運往北方并在鴻溝與黃河分流處興建了規模龐大的敖倉作為轉運站。鴻溝的修建不僅為古代中國的軍事戰争提供了便利條件也為經濟繁榮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堅實基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