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就是個草台班子

作者:子玉史院
曆史就是個草台班子

文 / 子玉

世界是個草台班子,大部分人的水準都很水,這句話同樣适用于曆史,許多曆史牛人開局時其實也是路人一個,是現實和環境倒逼着他不得不快進式成長,持續進化,最終拿到了結果。

一般來說,人的成就是由兩個因素所決定的,努力和悟性,我們不得不承認,韓信能成為兵仙是有足夠的天賦的,霍去病一出場就是明星也是對戰争有足夠悟性的,李世民能成為天降猛男一路更新打怪也是先祖優良基因在他身上的疊加,能成為塔尖上的人物,天賦往往比努力更加重要。為什麼愛迪生會說百分之一的靈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原因就在這裡。

但基因優勢也隻是某一少部分人所擁有,大部分人想要更新,還是得走努力這條路,而現實又是,許多曆史上的牛人其實是被環境倒逼着被動式成長,才拿到了富貴的入場券。

劉邦創業之前,大家最多會覺得他見多識廣、善于社交,絕對不會将他和政治家、軍事家這些頭銜聯系在一起,有可能他放蕩不羁、好酒及色的生活作風還會掩蓋掉那僅有的優點。總之,人們絕對不會将劉邦和開疆拓土、稱王稱帝這些宏大場面聯系在一起。

但沛縣起兵改變了這一切。實事求是地說,沛縣當時有許多人比劉邦更适合幹沛公的角色,蕭何的行政管理能力超強,王陵、雍齒是當地豪傑,曹參、夏侯嬰也是體系中長期混精英圈子的人,唯獨劉邦,處于體系和江湖的夾縫之間,反而草莽氣質更多一些。

出于防守本能,為了避險,沛公這個角色最終被内定為劉邦。以成為沛公為轉折點,劉邦的人生也駛入另一條隧道,被現實倒逼着不斷扔掉過去的自己,快進式更新。

為了生存,劉邦就必須和張良、項梁、項羽這樣層級更高的當世猛人發生連結,學會在高品質的社交場中縱橫捭阖。随着時間的不斷疊加,劉邦已經能夠非常自然地和精英進行交流,并總結出了駕馭精英的方法論。

有人總是說自己社恐,那是你沒被逼到那個份上,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上司,那些高端局你是一個也避不開,甚至為了團隊前途還不得不親自下場嘗試新事物,比如現在的短視訊。

至于會不會打仗,則根本不用考慮,當你上了戰場之後,求生的本能就會指揮你快速學習戰争、了解戰争、成為專業的軍事人才。

看看劉邦的創業生涯,打敗仗幾乎就是家常便飯,即使劉邦覺得臉上挂不住,他照樣得操起刀劍繼續走上戰場,敗仗打得多了,他也就成為了專業級别的将軍。

曆史就是個草台班子

劉邦是在戰争中學習戰争 圖源/劇照

為什麼劉邦在建立大漢之後能夠相繼剪滅英布、陳豨等當世枭雄,就是因為他在和項羽的長期博弈中已經完成了疊代更新,從軍事小白進化為專業級别的将軍。

學習戰争最快的方式就是勇敢地走上戰場,在戰争中學習戰争,環境和求生的本能會倒逼着你每天都在進化。

就像跑步一樣,隻要你邁開了雙腿出現在賽場上,也會在時間的作用下逐漸發生馬太效應,越跑越能跑,越跑越輕松。

至于政治層面,劉邦也是被倒逼着成長。在沛公的位置上,他想的是如何維持團隊的生存,但在成為漢王之後,他考慮的就是發展的問題了,是如何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将蛋糕不斷做大,在成為漢高帝之後,那些制度性的設計他是必須得拿出自己的方案來。

别說劉邦是什麼天才,能夠實行郡縣加分封的雙軌制,能在經濟上實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政策,能用劉氏諸侯這張牌死死地壓制軍功派,實際上,當時換作蕭何或者其他人,照樣也能拿出這樣的方案來。因為,現實倒逼着劉邦不能在工作中抹稀泥。

用現學現賣來形容劉邦的成長曆程是再确切不過。是以,任何事,你永遠也不會有完全準備好的那一天,唯有直接走上戰場用險惡的環境倒逼自己成長才是最佳方式。

就是心力這種東西,也是能夠練習的。楚漢争霸中,不管劉邦如何絕望,他也得在睡一覺之後再次勇敢地出發,即使身受重傷,他都得強撐着出面穩定軍心,别人可以撂挑子,惟有他不能。當絕望經曆的多了,劉邦的心髒也就被包裹上了一層鐵皮,成為當時最皮實的人。

可見,内在的心理素質和外在的專業水準都是可以經過刻意練習擷取的。

不過劉邦畢竟屬于那種天賦異禀極有悟性的人,屬于人群中的機率個案,但樊哙、周勃這些人卻可以用來驗證刻意練習這個理論。

在豐邑的時候,樊哙和周勃說白了就是那種極其普通的路人甲,可能雍齒和王陵這樣的人都不屑于多看他們一眼,當然,也完全不能将他們和優秀的将軍聯系在一起。

但從他們跟随劉邦在沛縣起事之後,一切都變了,樊哙不再是屠戶,周勃不再是民間的鼓吹樂手,他們必須得在殘酷的戰争中學會生存。

從保護自己,到能夠殺敵,再到成為能夠沖鋒的先鋒,最後成為可以獨立領軍的将領,這不是一次主動的逆襲,而是被動式成長,是殘酷的戰争倒逼着他們不得不完成新的身份屬性的建設——将軍。

曆史就是個草台班子

樊哙也屬于被動式成長 圖源/劇照

由此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任何專業水準都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獲得的,而被動式的成長效果最好。

是以,别說你不懂戰争,沒有武器,當你上了戰場,什麼就都有了。就像做業務一樣,當你主動出擊,相關客戶就會出現。

這兩年流行一句話——世界是個草台班子,這句話同樣适用于曆史,看看那些曆代的開國功臣,大部分都是出身于草莽,但他們走着走着就成了專業人士,成了正規軍。

這種模式屬于用結果倒推過程。

朱元璋不也一樣嘛,他人生的改變正是從走出皇覺寺加入紅巾軍那一刻開始的,然後就發生了從小兵,到将校,再到統帥,進而成為吳王、洪武皇帝的疊代,也是遵循了刻意練習、被動式成長的規律。

就是曾國藩,如果鹹豐皇帝沒有讓他辦團練,他一輩子也不可能和軍事産生連結,但自他辦團練的那一天起,他就必須得考慮生存、發展、打勝仗這些事,就是水師這種專業要求特别高的兵種,曾國藩都得硬着頭皮鑽研以打造出湘軍的水師進而和太平軍博弈。

實事求是地說,曾國藩的軍事水準也是敗仗累積的經驗,沒有戰場上的絕望,沒有跳江自殺的經曆,沒有祁門之圍的絕境,曾國藩也很難成長為統帥級别的人物。

隻要上了戰場,書生也能成為将軍。

即使是乾隆這樣的猛人,也是被環境倒逼着成長的案例。雍正由于是在殘酷的九子奪嫡的競争中走過來的頂級選手,是以一上來就能娴熟地駕馭大清。但乾隆由于常年在宮中讀書,并沒有實際事務的曆練,是以在二十五歲即位之後,他一時并不能從張廷玉、鄂爾泰這些老臣建構的圍城中突圍而出,為了獲得大家的支援,乾隆甚至不得不通過否定雍正的部分政策以讨好朝臣。

但結果卻是,乾隆進一步被朝臣架空。為了破局,乾隆也隻能自己琢磨政策,然後在實際工作中一一試驗,最後總結出自己的帝王術。

大家都說乾隆是操控帝制的政治機器,實際上那也是被環境倒逼着被動式成長的,隻有有了将張廷玉和鄂爾泰打倒的戰績,他的實際能力才能實作更新。

曆史就是個草台班子

乾隆同樣需要突圍 圖源/劇照

這世界上人與人的職業、地位是有差距的,但成長的邏輯還是相通的。

就拿減肥這件事來說,賈玲為什麼能夠減肥成功,就是被環境倒逼着迅速掉秤的,你想,那麼多資金的投入,那麼多人的配合,就等着她減肥成功,那壓力得多大呀,必須得咬牙堅持,達到大家想要的效果。

同樣是被動式成長的邏輯。

由此也可見,被動永遠比主動的效果更好,任何事情一旦和生存、利益挂上鈎,那也是能夠順利拿到結果的。

是以,也别再糾結人家有專業的身材管理團隊,你和賈玲之間差的本質是一個動作——邁開腿,然後堅持。

這個世界上的許多人都是邊走邊學習,現學現賣,永遠沒有完全準備好的那一天。高手都是從特别水的低級選手進化而成的。你之是以不能成為高手,可能是環境還不夠惡劣,壓力沒有那麼大而已。

什麼叫知行合一,就是你能夠做到才算知道,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你不能做到,本質上還是沒整明白。

大道至簡,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捷徑,大部分人都是從菜鳥被現實倒逼着通過刻意練習進化而來的。是以,跨越鴻溝最好的辦法就是,勇敢的跳起來。

這篇文章不是在寫曆史,隻是結合曆史人物談一點自己對現實的了解,大家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評論區裡打出來一起讨論。

目的還是,共同進步。

寫文不易,看完記得點個“贊”。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