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到最後,拼的隻有這一樣東西

作者:藝境

随着人口老齡化逐漸明顯,養老成了每個正在步入老年之人的最大關注點。

前些時候有五個姐姐因“抱團養老”而走紅,我們不得不承認她們都是不差錢的人,希望能在豐厚的經濟基礎上去享受美好的晚年。

然而,事情并不會按照我們的安排發展,在五個人身體都硬朗的時候可以結伴出去遊玩、買菜、跳舞、打牌……

若有一天其中一位病倒,也許其他的四位還能給予照顧,但若随着年齡的增加,病倒的人比健康的人更多呢,現實将成為無法解決的難題。

或許會有人說,她們既然不差錢,完全可以請護工。這個想法确實沒錯,但再好的護工也無法照顧周全,病痛之人到最後即便是親生子女也無法在病床前做到體貼入微,更何況護工隻是一個為了掙錢毫無親情的外人。

人生到最後,拼的隻有這一樣東西

多少人在病痛中時才懷念健康的自由,又有多少人為了賺錢拼上了最昂貴的健康。

雖然生老病死為人生常态,但保持健康的體魄無疑是一個人最大的成功,曾看過這麼一句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屬于那些身體好的人的。”其中的意義深刻而真實。

老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好的身體才是邁向成功的基礎,如果一個人丢掉健康,再說别的什麼都已經意義不大。

常聽人說,年輕就是資本,其實年不年輕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健康。健康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

人到中年,健康是負責,人到暮年,健康是福報。人這一生,無論在社會上身處何位,但凡失了健康,一切都将歸零。

人生到最後,拼的隻有這一樣東西

麗絲·萊辛在《幸存者回憶錄》中說了這麼一段話:“我們浪費自己的健康,去赢得個人的财富,然後又浪費自己的财富去重建自己的健康。我們焦慮地憧憬着未來,忘記了眼前的生活,活的既不是為了現在,也不是為了未來。我們活得似乎永遠不會死,我們死得好像從來沒活過。”

生活中,總有那麼一部分人看似精明實則傻得可憐,沒日沒夜拼命掙錢,然後将這些财富原封不動地交給醫院,甚至到最後縱使傾家蕩産也不足以保命。

透支是個很不好的習慣,不要信奉西方的透支理論所說的什麼早擷取早享受,唯晨要告訴你“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并且還的總比借的多。經濟上如此,身體上更是如此。

餘生很貴,千萬不要為了眼下的蠅頭小利去透支自己的未來。

人生到最後,拼的隻有這一樣東西

每個人此生都會有遺憾,人生無完美,不要待到暮年時卧在病床之上再對從前感慨萬千,趁着年輕趁着健康,去看一看心心念念的風景,去見一見夢中思念的親人,有健康才有自由,有自由才能幸福。

當我們老了才會逐漸明白,人這一生拼到最後,拼的無非是一條命,一條健康的命。

年輕時追逐經濟,年邁後追尋健康,不要到最後才發現,這輩子從始至終除了掙錢什麼都沒做,“窮得隻剩下錢”這句話并非凡爾賽,而是真真實實的無奈。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一生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他們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姿态出現在我們面前,無論是血緣親情還是美好愛情抑或深刻友情,皆不足以讓我們依靠,我們最大的依靠唯有自己,一個健康的自己。

人生到最後,拼的隻有這一樣東西

常聽人說,人老了之後最大的依靠就是金錢,是以手裡一定要有錢。這是多麼天真又可憐的想法,有錢能使鬼推磨隻适用于強大之人,若一個人丢了健康,縱使擁有再多财富也難以震懾和管束旁人。

你永遠要記得,金錢不足以撐起幸福的生活,健康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