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際護士節】讀博士搞科研 這名護士可“真牛”

作者:襄陽廣播電視台

提起護士,很多人認為這個職業對學曆要求并不高。然而,在襄陽一家醫院,開始出現了博士學曆的護士。今天是512國際護士節,我們一起走進這家醫院,去了解這名高學曆護士的奮鬥之路。

【國際護士節】讀博士搞科研 這名護士可“真牛”

中等個頭,笑容很甜。作為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最年輕的幾位護士長之一,彭劍英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她是醫院目前唯一一名博士(在讀)護士,2023年,她成功考取了武漢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博士學位。

【國際護士節】讀博士搞科研 這名護士可“真牛”

市一醫院神經内科NCU護士長彭劍英說:“當時因為家裡有人是學醫的,就說女孩子讀個護理也挺好的,到時候就業也挺友善,是以就覺得自己應該也是可以去嘗試,這個夢想一直沒磨滅,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醫院一直給了我非常多的支援。”

【國際護士節】讀博士搞科研 這名護士可“真牛”

2016年,護理專業碩士研究所學生畢業的彭劍英進入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工作。2019年,她主動申請到神經内科工作,面對陌生的崗位和複雜的專業裝置,雖然當時内心壓力很大,但擅長學習的彭劍英很快便适應了新崗位。

彭劍英說:“神經内科是一個專科性強,也是相對來說更複雜的一個科室,臨床經驗要薄弱一些,就用碎片時間去學專科相關的知識,每天都有一點時間,至少半個小時去學習專科知識。”

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内科主任周佩洋說:“她學習能力特别強,積極的向我們的護士長去學習,當時她管理的是我們重症的護理工作,我們把這麼重要的一個崗位交給她,但是她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

【國際護士節】讀博士搞科研 這名護士可“真牛”
【國際護士節】讀博士搞科研 這名護士可“真牛”

擔任護士長後,彭劍英在科室推廣循證護理,鼓勵護士們大膽提問,進行“頭腦風暴”,用科研思維和科學方法探索、解決臨床護理中的細小問題。當時,科室接診了一名重症破傷風患者,其氣管已切開,口水格外多,由于其口水含有病毒,大家嘗試用各種方法幫其引流,但效果都不好,彭劍英便想到帶領團隊進行創新發明,以解決這一問題。

彭劍英說:“因為我們需要不斷的去給他清理口腔,不斷的去給他更換床單更換枕頭,基于這樣的一些問題,我們當時就是帶領護理團隊每天不斷的去改進工作方法,這是我擅長的,那同時也是臨床護士他們需要去提升的。”

【國際護士節】讀博士搞科研 這名護士可“真牛”

通過各種嘗試後,發現改良的造口袋效果最佳。為造口袋安裝導流管即可解決儲存空間不夠的問題,在造口袋上開小口則友善每日的口腔清理,通過這個小的發明創造,患者很快就順利康複出院。随後,彭劍英帶領大家進行了總結歸納,神經重症護理團隊成功獲得了集體首項專利《一種氣管切開患者的口水引流袋》。

【國際護士節】讀博士搞科研 這名護士可“真牛”

護士長劉娟說:“彭護士長對我們遇到的一些護理難題,進行了一個梳理總結,然後帶着我們一起進行思考,在查閱相關的文獻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進一步的創新,發明了很多的專利。”

【國際護士節】讀博士搞科研 這名護士可“真牛”

4年來,在彭劍英的帶領下,科室護士們紛紛變身“發明家”,以科研助力臨床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化解決。截至目前,神經内科NCU護士申請實用新型專利30餘項,已經獲批拿到證書的有22項,8項正在受理中。

【國際護士節】讀博士搞科研 這名護士可“真牛”

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内科主任周佩洋說:“她帶動我們整個科室的護理團隊在科研上做了很多課題的申報,包括論文的撰寫以及專利的申請,把我們整個神經内科的科研工作帶到了一定的高度。”

奮鬥的人最自信。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彭劍英始終把攻讀博士作為人生的目标。當再次踏入大學校園的那一刻,彭劍英心中又有了新的目标,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科研與臨床實踐更好地融合與升華。

【國際護士節】讀博士搞科研 這名護士可“真牛”

彭劍英說:“總有那麼一群人需要去探索才能促進學科的發展,我希望自己通過三年的博士訓練,未來能夠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這個學科做出貢獻。”

(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

來源:襄陽融媒體中心經濟生活頻道

記者:陳俊 | 通訊員:龔波 甯靖

編發:呂迪銳 | 編輯:李岚

責編:何雯 | 稽核: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