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作者:綠色青浦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章堰古村落位于青浦區重固鎮西北,距今已有千餘年的曆史。這裡底蘊濃厚,引無數文人墨客向往,北宋文學家蘇轼曾客居于此,在這裡他與摯友詩詞酬唱,為章堰增添了不少文藝浪漫色彩。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章堰村李元組的諸劍從小生活在章堰,對老街有很濃厚的情感,從小耳濡目染這些曾經發生在古村落的老故事并津津樂道。平時他喜歡燒菜,也是一名金庸武俠小說迷,是以他切菜喜愛百年劍鋪老字号“沈廣隆”所鑄的“龍泉刀”,因為金庸武俠劇的刀劍都出自于這裡。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諸劍一邊做菜,一邊說道,蘇轼在《於潛僧綠筠軒》寫到:“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可見蘇轼對肉和竹子都非常喜愛的。而蘆筍口感脆嫩,形似竹子,氣味清香,且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五月也是蘆筍大量上市的時候,東坡肉配上蘆筍食用正當時。

蘇轼的“東坡肉”起源于他任職黃州時“發明”的,為此蘇轼還寫有《豬肉頌》一詞。

淨洗铛,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從蘇轼的這首《豬肉頌》我們得知,煮這道菜的精髓是“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這就是要用微火來煮炖。還有一個關鍵點是花雕,那時黃州産米酒,蘇轼用花雕替代米酒把這道菜的味道發揮到極緻。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首先,處理豬五花三層

将豬五花三層放在火上烤到表皮金黃,放到溫水中将表皮刷淨,再放入鍋中煮熟(湯備用),撈出洗淨并擦幹,改刀切成正方形小塊。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其次,下鍋煮炖

先在鍋中倒油燒熱後将大蔥、姜、香料等放入油中爆香,再倒入醬油、冰糖、花雕酒一起翻炒,将豬五花皮朝下放入鍋中煮,加入醬油,并倒入肉湯浸沒肉塊,大火燒開後小火焖120分鐘,期間将湯汁慢慢澆到肉上使其更入味,肉在微微抖動時可出鍋。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最後,靈魂料汁和配菜

鍋中的醬汁加入澱粉勾芡收汁後淋到肉上,将蘆筍、西蘭花放入鍋中焯水後裝盤,表層點綴小花。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蘆筍東坡肉就完成啦!居有竹,食有肉,吃了這道菜好似也能感受蘇轼浪漫的情懷了!

記者:朱雲霞

攝影:朱雲霞

編輯:呂斌

責任編輯:張強(名優)

終審:張全權(首席)

轉載請注明來自“綠色青浦”官方微信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
居有竹,食有肉~章堰村的這道蘆筍東坡肉,五月食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