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作者:王新喜

文/王新喜

日前,湖南衛視重新開機綜藝《我是歌手》,改名為《歌手2024》,首期開播,熱度很高,第一期收視以0.69%登頂衛視第一,首期那英排名第三,第一名與第二名分别是外國歌手Chanté Moore(美國)和Faouzia(加拿大)。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這次《歌手2024》全程以直播開麥的方式進行比賽,導演回應稱,很多歌手因為直播婉拒了。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盡管陣容欠佳,但目前兩位國外歌手的表現評價很高,有網友稱感覺是誤入格萊美現場,而海來阿木與楊丞琳都沒有經受住直播的考驗,在感情、技術與聲線表現上,沒有發揮應有的水準。汪蘇泷也被認為是中規中矩,隻有那英還算扳回了一點顔面。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在如今那英被網友稱是全村人的希望,有台下觀衆鼓勵那英别緊張,那英回答說:“要不你上台來試試?”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該節目以直播綜藝的形式,為内娛音綜樹立了新标杆,但問題在于,歌手的發揮并不算太好,請人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在這裡,由于陣容欠佳引發争議,冠亞軍都是國外歌手,有種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的感覺。不少觀衆内心不服,期待國内更多一線歌手入場,為觀衆帶來更好的競技視聽覺呈現,也幫國内歌手找回顔面。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但事實上,《我是歌手》這個節目從創辦至今,最大的難題就在于邀請成名歌手參與這節目,導演洪嘯表示,要滿足實力、膽量、檔期,能來《歌手》舞台的歌手寥寥無幾。

那英能來已是特例,為什麼成名歌手尤其是一線歌手,都不願意參與《歌手》呢?這可能有幾個原因。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首先是不缺錢,功成名就,找不到參與歌唱比賽節目的動力與理由

一般來說,願意參與這類歌手比賽節目,都有自己的理由,很多頭部歌手功成名就,沒有參與比賽的動力與理由。

那些曾經紅過本身又有實力、如今正在過氣或已經過氣的歌手,如果想在歌手這條路上老樹回春,再度翻紅,那麼參與這類歌手比賽的意願就會很強。比如張宇、林志炫與張信哲就屬于這類。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此外,一些知名網絡歌手在某個圈層内有人氣有作品,但希望抓住機會更上一層樓,也有動力參與這類節目。比如海來阿木。

張宇過去因為排名欠佳黯然退場,而林志炫與張信哲,都因為我是歌手再度翻紅,尤其是林志炫,憑借一首《沒離開過》,其歌喉、聲線表現、技術與感情等各方面的綜合表現頗為驚豔,紅遍大江南北,林志炫的實力被廣為認可,那幾年,林志炫商演價水漲船高。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從這個角度來看,筆者認為當下适合參與《歌手》的或有這麼幾位:迪克牛仔、動力火車、周傳雄、王傑、林宥嘉。這幾位曾經紅過,實力很強,歌喉聲線适合參加比賽類節目,如果參與,具備二次翻紅的潛質。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其次是音樂是一種藝術,好壞有主觀成分,擔心評委不專業或存在内幕争議

不願參與歌唱類比賽的頭部歌手,張學友就是一個典型。據說,張學友此前就婉拒了多次《我是歌手》節目的邀約。為什麼呢?

之前曾經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張學友透露自己就是音樂比賽而成名,是以去做評委或者去比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之是以會拒絕是因為,他覺得唱歌更多的是自己的感受與自己的表達,何必要講出來呢?為什麼還要讓他們去說呢?更何況現在一些評委他們懂不懂音樂,誰知道呢?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或許在張學友看來,音樂是主觀的内心感受,是沒有競技性的,或許不應該讓别人來評判,但與此同時,評委是否足夠專業,也是這種成名歌手所擔心的因素之一。

事實上,由于歌唱比賽,很多事情是歌手所無法主導的,包括評選規則與比賽排名的票選或者一些内幕或内定規則,沒有節目能確定完全公平。事實上,無論是我是歌手還是中國好聲音,過去都曾經遭遇過内幕的質疑。

比如2015年的《我是歌手》,當年因黑幕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韓紅和孫楠實力不相上下,在關鍵時刻孫楠突然宣布退賽,真實原因不得而知。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對于這些成名成家的頂級一線歌手來說,相對愛惜自己的羽毛,擔心不專業的評委點評或者排名規則讓自己的聲譽受到影響,是以會選擇婉拒。

其三,從商業利益角度,承擔不了發揮不好或名次不佳的代價

我是歌手這個舞台,曾經捧紅過不少人,典型的是鄧紫棋。在《我是歌手》舞台上,鄧紫棋帶火了《泡沫》、《喜歡你》、《存在》多首歌曲,也成功打開了内地市場。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但對于已經成名的歌手來說,本身已經是功成名就的狀态,他們已經不需要通過這類比賽來證明自己,或者獲得更大的名氣。

而更多原本人氣已經不佳,或者有實力沒機會,希望借助于《歌手》舞台來完成蛻變的歌手而言,就沒有這層心理包袱,如果通過比賽取得好的名次,那麼在商演或者代言中,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對于他們來說,利大于弊。

而對于成名歌手而言,又是另一番狀況,不好的名次可能會打擊他們的商業價值與代言、商演的報價等各方面的商業利益。

粉絲基本盤太大,一線頭部歌手的排名或導緻粉絲沖突與争議

當然,商業價值與代言等方面是一方面的原因,排名導緻粉絲基本盤流失或者粉絲沖突也是另一方面的原因。

對于周傑倫、張學友、劉德華、王菲這類一線巨星歌手來說,他們的粉絲基本盤非常大,忠誠度高,且粉絲對偶像的表現與得分、排名非常在意。如果一些不公平的評判導緻偶像失分,或導緻巨大争議與粉絲沖突,可能會反過來對歌手之間的關系與聲譽受損。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80年代末的譚張争霸事件。在80年代中後期,香港樂壇兩大天皇巨星譚詠麟和張國榮在音樂上展開了全面競争角逐。

彼時二人基本上壟斷了香港樂壇大大小小的音樂獎項,但凡兩人同時出現的場面,必定是掌聲與噓聲齊飛。兩人的競争導緻兩派歌迷經常發生口水大戰,非吵即罵,甚至肢體沖突,當街互毆。譚張争霸最終以譚詠麟在1987年宣布不再領取競争性獎項和張國榮1989年正式宣布退出樂壇而告終。

歌手2024,那英屈居第三,陣容欠佳,許多成名歌手為何不願來?

那麼周傑倫、張學友、劉德華、王菲這種粉絲基本盤非常大的巨星參賽,可能會引發全國範圍内超高話題的關注度,誰拿第一名,其粉絲都不服,是以,可能導很大的粉絲沖突與争議,這可能不是歌手們自身願意看到的情況。

是以,這涉及到第四點原因——

一線頂級歌手拿前途去賭名次,但節目組賺足眼球,是單赢不是雙赢

是以,巨星參賽帶來的争議,誰最希望看到呢?肯定是節目組。這種巨星同台競技的場面,肯定會打破收視率,各種熱搜話題、廣告商單都會飛向《湖南衛視》,但問題是,這種情況是一線頂級歌手拿前途去賭名次,但最終是節目組賺足眼球,這是一種單赢而不是雙赢。

況且歌手比賽,是以現場即時表現定勝負的,而歌手的綜合實力還包括創作實力,比如說,周傑倫的核心能力展現在他的歌曲創作實力,如果單論歌喉這一項,周傑倫可能在比賽中會吃虧。是以,如果周傑倫參與比賽,排名欠佳,那麼對周傑倫的地位與人氣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其粉絲或許也會覺得賽事不公平,進而導緻節目組與明星粉絲的沖突。

周傑倫是華語樂壇當之無愧的最受歡迎、人氣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歌手。而張學友被稱之為歌神,王菲是華語音樂天後、被譽為“東方英倫女王”,歌手一般達到周傑倫、張學友這種功成名就的地位的時候,一般是不太願意或者說不太敢去參與這類歌唱類排名比賽,因為他們的名氣、頭銜與地位在這裡擺着,是真的輸不起。更何況,按照比賽的規則,任何名次都有可能,輸的代價太大,承受不起。

綜上,我們知道,《歌手》節目本身,直播形式且以排名定勝負的規則導緻很多情況不在歌手掌控能力之内,節目組與歌手之間的商業利益的不對等,對對音樂藝術的态度、對内幕規則、對評委水準的擔心,一線成名歌手輸的代價太大、排名也容易導緻粉絲沖突與争議,種種因素決定了直播隻是原因之一,但綜上或許才是許多成名成家歌手不願參與歌唱比賽的深層原因。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