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蕭克與張宗遜,在57位開國上将中資曆突出,為何兩人關系卻不融洽

作者:史源曆史專欄

57位開國上将,軍銜上沒有高低之分,但資曆和實際地位卻是有些差別的:有正兵團級上将、副兵團級上将和準兵團級上将;而這還隻是根據職級來大緻劃分,若具體分析每一位将軍的話,差别就更明顯了。開國上将中蕭克、張宗遜、王震、周純全、宋任窮等人,過往任職履曆都非常突出,尤其是蕭克與張宗遜。

蕭克與張宗遜,在57位開國上将中資曆突出,為何兩人關系卻不融洽

紅軍有三大主力方面軍,蕭克擔任過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屬于遠超上将級别的資曆;全面抗戰時,他還當過八路軍120師副師長,這一職務基本能夠比對元帥或大将軍銜。張宗遜在紅軍和抗戰時職務也不低,但他主要強在解放戰争時期,擔任西北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直接輔佐彭德懷元帥。

蕭克與張宗遜,在57位開國上将中資曆突出,為何兩人關系卻不融洽

論軍内資曆、能力、貢獻,蕭克與張宗遜都堪稱上将翹楚,即便他們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軍銜,也不會引起争議。尤其對于前者,民間曆來有“蕭克鎮上将”之說,可見威望之高。但鮮為人知的是,二位我軍功勳名将,個人關系卻并不融洽,甚至可以用“緊張”來形容,發生過彼此影響比較嚴重的事件。這是怎麼回事呢?

蕭克與張宗遜,在57位開國上将中資曆突出,為何兩人關系卻不融洽

其實按照個人發展脈絡,兩位将軍在建國前直接共事的機會很少,基本不在一個具體部隊體系中,彼此談不上交情、也沒有什麼沖突。1955年張宗遜出任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後,才跟蕭克有了近距離接觸,這時候的蕭克也是訓總副部長。但蕭克提升更快一些,兩年後出任訓練總監部部長。張宗遜作為蕭克的直接下屬,隻幹了短短幾個月時間,1957年底改任專職的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蕭克與張宗遜,在57位開國上将中資曆突出,為何兩人關系卻不融洽

然而,這期間卻發生了事情。大陸和蘇聯的關系,在五十年代後期變化很快,逐漸開始劍拔弩張。建國後我軍學習借鑒了大量蘇聯經驗及模式,訓練總監部尤為明顯,如果相關幹部不能意識到政治上的風險,仍堅持舊有思路和工作方式,很可能招來麻煩。在這方面,張宗遜是十分敏銳的,他公開批判:學蘇聯學得越多,中毒越深。

蕭克與張宗遜,在57位開國上将中資曆突出,為何兩人關系卻不融洽

張宗遜的相關表态,引起蕭克的不滿。此前張宗遜是大力提倡學蘇聯的,風向變化後,他的态度變化很快,這令蕭克一時間難以接受。蕭克性情耿直,他認為蘇聯軍隊裡好的經驗,還是可以繼續借鑒的,不能一概而論。為了在訓練總監部内部明确方向,58年蕭克主持召開了四級幹部會議,專門将已經調往總參工作的張宗遜叫了回來,進行點名批評。兩派意見的支援者互不相讓,會議氣氛變得非常緊張,讨論内容甚至牽扯到了國防部、彭老總。

蕭克與張宗遜,在57位開國上将中資曆突出,為何兩人關系卻不融洽

熟悉近代史的讀者都清楚,張宗遜是彭總的愛将。其實這樣的問題,從哪個角度考慮都有道理,但蕭克的強硬态度,顯得不合時宜,尤其是在猛烈批判張宗遜後,他跟彭德懷也有直接的書信往來,内容依然是關于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涉及不少“學蘇聯”的問題。1958年夏季,風暴來臨。軍委擴大會議上蕭克被批為“教條主義”的典型代表,将軍就此離開軍隊多年。這場會議的主要組織者,就是時任國防部長的彭老總。經此變故,“八大部”之一的訓練總監部因涉及人員過多,被直接裁撤掉了。

蕭克與張宗遜,在57位開國上将中資曆突出,為何兩人關系卻不融洽

此後幾十年,張宗遜與蕭克幾乎沒有私人往來。對于蕭克的批判是過火的,那頂“教條主義”的帽子最終被摘除掉。不過蕭克個人處境改善後,也曾經“自我批評”過:當年,張宗遜同志已經調往其他部門,我把他找回來開會是不妥當的。“君子和而不同”,盡管私交不是那麼密切,但老革命家們都是無私正直的。

蕭克與張宗遜,在57位開國上将中資曆突出,為何兩人關系卻不融洽

“史源曆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營運,專注于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曆史全貌,帶來精彩曆史細節。歡迎關注@史源曆史專欄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