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漫談圓明 | 思君憶君,魂牽夢萦

作者: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樓閣;有象征着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着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我想大多數人對于圓明園的初始印象都是來自于雨果的《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我也不例外。圓明園在我腦海中存在了十多年,僅僅隻是在腦海中,直到今年八月底第一次去到北京,我才真正地将腦海中純粹的想象變為了眼見的現實,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了這座曾被稱為“東方博物館”的皇家園林的魅力。對于圓明園的初見,借用劉過的一句話,那便是“思君憶君,魂牽夢萦”,我是始終不能忘記的。若問我不能忘記什麼,我會這樣回答:不能忘記的是圓明園的景、圓明園的人、圓明園的情。

漫談圓明 | 思君憶君,魂牽夢萦

安妮|攝

圓明園的景是如此的澄澈、美妙。作為“萬園之園”,圓明園是自古以來就被世人所稱贊的。從南門進入走一段路便是绮春園景區,水天相接,自成一色,湖邊水草片片,湖岸柳枝成條,交相輝映,令人心曠神怡。往北去便是長春園景區,一進入長春園便聞到了一股清香,循着香氣往前,一擡頭就看到了萬裡荷花。作為主要的水上賞荷區,長春園環繞海嶽開襟小島的四周開辟了兩條水上賞荷的遊覽線,曲曲折折的水道将原有的大面積種植區分隔成較分散的小區域,遊船穿行其中,可使遊人近距離欣賞荷姿、荷韻。

漫談圓明 | 思君憶君,魂牽夢萦

董俊峰|攝

我很慶幸自己是夏日去的圓明園,享受到了這樣一場獨屬于荷花的視覺盛宴。再往北就是著名的圓明園遺址景區,以往的盛景已被毀滅,随時間逝去,令人惋惜。曆史課本上的圖檔此刻真實地浮現在眼前,讓我除了感慨還是感慨。高樓盡毀,斷壁殘垣之間,曆史以毀滅的形象存在于圓明園,但曆史毀滅的是景,遺址以情的姿态進入人們的腦海,走出圓明園,景帶給人們的不僅是震撼還有激勵。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唯有時刻不忘來時路,中國才能屹立世間。

漫談圓明 | 思君憶君,魂牽夢萦

賈佳|攝

圓明園的人是如此的純粹、溫良。在圓明園閑逛的數個小時,我看到了許多人。他們是埋頭勤幹的環衛勞工,烈日之下,沒有人監督着,但是卻是那麼的盡職盡責,遊客們扔下的垃圾,地上的水漬、牆根深處的雜草等等一一被他們整拾幹淨,行動迅速;他們還是耐心謙卑的從業人員,景區内遊客隊伍的有序進入離不開他們的指揮,汗水浸透衣衫依舊不改本色,默默付出,溫和有禮地為遊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亦是第一次或是許多次到過圓明園的遊客,對于圓明園保有一種期待與至愛之心,進入景區,文明觀景,或贊或歎圓明之景,進園出園無一不維護着景區秩序……

漫談圓明 | 思君憶君,魂牽夢萦

安妮|攝

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從遊園處亦可觀看出人間百态,英國著名詩人威廉·布萊克曾寫下詩句:“一粒沙裡看出一個世界,一朵花裡看出一個天堂。”每一個微小的事物都蘊藏着豐富的内涵,每一個平凡的人也都擁有着獨特的生命姿态。在廣闊天地間,無數人雖過着平凡人生,卻用自己的善意、曠達與熱愛,将生活染成了最動人的模樣,圓明園就是這樣天地的一個小小縮影。

漫談圓明 | 思君憶君,魂牽夢萦

田文江|攝

圓明園的情是如此的清澈、熾熱。圓明園作為承載了中國過往曆史的一部分縮影,帶給人們的不僅是令人贊美的景色;人們參觀圓明園,也不僅僅是為了觀賞這一方水土,更多的是懷着對曆史的敬畏來到圓明園,帶着銘記屈辱的激憤心情傳回。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占領北京,搶劫焚毀圓明園。對于圓明園來說這是一次曆史性的毀滅,對于中國國民來說這是一份可以銘記千古的屈辱,圓明園的存在時刻讓我們牢記中國不可落後。

漫談圓明 | 思君憶君,魂牽夢萦

吳寶貴|攝

時至今日,國人一直緻力于尋找圓明園遺失在外的文物,一直圍繞圓明園遺址的保護進行相關研究,曆史課本上也依舊記載着圓明園被毀事件,對于圓明園的喜愛與重視,也顯現出國人對于國家的摯愛。

漫談圓明 | 思君憶君,魂牽夢萦

安妮|攝

圓明園作為中國曆史文明的載體,承載着一代又一代國人的愛國赤子之心。拳拳愛國心熾熱滾燙,是連接配接千千萬萬個華夏兒女的紐帶,也是聯系家與家,家與國之間的紐帶。圓明園這三字,橫平豎直,盡是氣節風骨;一撇一捺,飽蘸國人愛國熱忱。沒有身在圓明園的日子裡,我心依舊念着圓明園,“思君憶君,魂牽夢萦”,圓明園始終紮在我的心中,在萬千國人的心中。

圓明園官微征稿活動自舉辦至今,陸續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優秀稿件。感謝朋友們對圓明園的關愛,我們将會用心對待每一篇稿件,把更多更好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投稿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标題請注明:圓明園官微投稿。并标注作者聯系方式,請所有投稿者“保證稿件均為原創,且為微信公衆号首發”,謝絕一稿多投。)

[作者]

李 雪

[編輯]

王曉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