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産闆塊“複陽”:15個交易日漲超36%

作者:智通财經

地産闆塊迎來“小陽春”?

近日以來,港股和A股兩地的地産闆塊屢獲資金追捧,漲勢亮眼。5月10日,AH房地産闆塊再走強,A股方面,天地源、中交地産、招商蛇口超5隻個股漲停,港股方面,内房股闆塊漲超6%領漲闆塊,世茂集團(00813)暴漲60%引人注目,新城發(01030)、中梁控股(02722)、龍光集團(03380)皆漲超15%。

地産闆塊“複陽”:15個交易日漲超36%

(行情走勢:富途)

事實上,如此漲勢還曾在4月29日上演過——彼時,A股房地産闆塊上演漲停潮,近20股漲幅超10%,龍頭萬科A強勢漲停。港股市場漲幅亦不遑多讓,世茂集團當日的漲幅也達到了60%,佳兆業集團、融創中國等漲幅也均超過20%。

不僅如此,拉長時間線來看,自4月19日以來,短短15個交易日,港股市場内房股闆塊累漲超36%,漲勢可謂引人矚目。

細究之下,這背後似乎與近期一系列限購放松政策不無關系。

“政策底”來了,“市場底”還會遠嗎?

對于股市而言,一系列放開限購政策顯然不亞于多劑高效“強心劑”。

4月28日,成都出台新政,取消全市範圍内住房交易的購房資格稽核,成為繼武漢、合肥、南京、長沙之後,又一座全面放開住房限購的城市。随後,4月30日,北京和天津宣布優化住房限購政策。在之後,5月6日、10日深圳和杭州又接連出台進一步優化房地産政策的通知。

地産闆塊“複陽”:15個交易日漲超36%

(圖檔來源:中信建投)

可以說,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随着限購放松政策的出台,包括北京、深圳、廣州、上海這幾個一線城市以及杭州,成都、重慶、長沙、南京這些重點城市的樓市大門近乎“完全敞開”。

而對于這一系列的限購放松政策,大部分券商機構直表示:“或将有利于激發市場潛力,加快房地産市場複蘇節奏”。

其中,方正證券指出,在國常會與政治局會議指導下,近期多城響應會議号召,全面放松限購,北京、深圳陸續優化限購。當下正處于政策密集放松期,一線城市限購有望持續放松,行業企穩具備政策寬松環境。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亦認為,西安和杭州在同一日取消限購政策,意味着全國取消限購政策是大趨勢,目前全國省會城市幾乎均取消了限購政策。他認為,5月份更大力度的政策寬松潮已經到來,後續市場情緒将進一步提振,也有助于促進房地産市場的複蘇節奏進一步加快。

事實上,智通财經APP注意到,樓市迎來政策寬松潮的“反面”——則是地産銷售資料仍表現暗淡,行業仍處于底部周期的“低迷狀态”。

據統計局資料顯示,2024年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2.27億平,同比下降19.4%(1-2

月-20.5%),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3.4%;1-3月商品房銷售額2.14萬億元,同比下降27.6%(1-2月-29.3%),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則同比下降30.7%。

另外,從克而瑞百強房企市占率來看,市場仍在尋底,百強房企銷售情況同比降幅繼續擴大,一季度銷售業績規模相較2021-2023年下降幅度分别為49%、48%、72%,規模收縮明顯。

地産闆塊“複陽”:15個交易日漲超36%

(圖檔來源:開源證券)

從上述種種資料表現,不難看出,雖然房地産行業迎來了“政策底”,但市場卻仍處于底部,故而此次出台一系列寬松政策的目的也就不難了解了,即進一步激活房地産市場,推動市場健康發展。

估值修複在即,優質房企或迎反彈機遇

那麼,令人好奇的是,房地産在“政策底”的托底下,後續發展如何呢?

其中,華泰證券認為,整體而言,今年以來新房市場依然在築底,而政治局會議的表态有的放矢,激發需求穩市場的态度堅決,落地層面北京、成都、深圳、杭州以及西安均對現行政策進行優化,預計後續調整政策的城市範圍将進一步擴大,有望推動市場信心和基本面修複,為闆塊提供估值修複空間。

而國金證券亦指出,政治局會議定調後,新一輪政策風口已至,核心一二線城市政策持續優化,後續更多支援性政策出台可期。目前行業基本面已經處于底部區間,後續下降空間已經有限,且地産闆塊估值處于曆史低位水準。而地産股股價的反應通常快于基本面的複蘇,是以地産股的底部已基本明确。首推重點布局深耕一線及核心二線城市,主打改善性産品,具備持續拿地能力的房企。

事實上,如上述券商機構而言,貨值充裕、開發能力強的優質房企以及央國企也的确值得市場關注,因為在此輪下行周期,央國企及部分優質房企成長韌性顯然更強。

以資料為例。

據國金證券披露,2023 全年百強房企全口徑銷售額 60064 億元,同比-17.7%。 在此背景下,各梯隊房企整體銷售表現下滑。從 2023 年各梯隊房企的全口徑銷售額來看,TOP10、TOP11-30、TOP31-50、TOP51-100 累計同比分别為-13%、-18%、-23%和-24%,頭部房企相對韌性更強,TOP20 房企中僅建發房産與越秀地産實作 10%以上的銷售增速。

而從土地市場的各類拿地主體來看,央國企投資金額最多,占比持續提升。根據中指院資料,2023 年央國企(不含城投)權益拿地金額共計 9683 億元,占比 43.2%,同比提升6.8pct;城投權益拿地金額共計 9044 億元,占比 40.4%,同比下降 8.3pct;民企權益拿地金額共計 2531 億元,占比 11.3%,同比下降 0.5pct;混合所有制房企權益拿地金額共計 1149 億元,占比 5.1%,同比提升 2.1pct。央國企拿地金額占比持續提升,成為土地市場的絕對主力,而民企在土地市場逐漸出清。

另外,從具體房企來看,2023 年保利發展、中海地産、華潤置地、建發房産、招商蛇口的權益拿地金額位居行業前五,均為央國企。權益拿地金額 TOP10 房企中有 8 家央國企及 2家混合所有制房企;權益拿地金額 TOP30 房企中共有 19 家央國企,5 家城投,4 家民企及 2 家混合所有制房企。民營房企中濱江集團、龍湖集團、偉星房産等拿地表現較好。

俗話說得好,“疾風知勁草”,上述這些能抗住行業下行壓力,韌性更強的優質房企顯然也具備充足的動能在估值修複之際,率先迎來反彈機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放開限購也并不意味着樓市還會迎來暴漲行情。

雖然從理論上講,全面放開“限購”肯定是利好樓市的,就相當于釋放出了一部分需求,這部分需求入市後有可能會改變現在市場供需失衡的狀态。但限購本身是一種經濟繁榮期的政策工具,解除限購并不能夠在低迷期刺激大量需求,因為具備購買力的主體大多仍會持币觀望。此外,任何一個城市解除限購,都會刺激同生态位的限購解除。簡言之,核心城市解除限購後,對核心城市的周邊則會構成虹吸,周邊城市恐會面臨需求下滑的情況。

是以,這無疑也對二級市場的投資者起到了一定提示作用,即審慎選股,選擇具備良好基本面的個股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