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傾聽青年|人生的深度源自讀書

作者:中國青年雜志
傾聽青年|人生的深度源自讀書
傾聽青年|人生的深度源自讀書
傾聽青年|人生的深度源自讀書

編輯老師:

您好!

在這個時代,讀書的“收益時效”顯得過于漫長,與我一樣的年輕人或許正沉溺于刷一條20分鐘的短片即可擷取某一個淺顯的知識,不再需要抱着一摞相關書籍慢慢咀嚼、消化、歸納、總結。

由此我想問,在科技手段飛速發展,短視訊、直播層出不窮的今天,讀書的優勢在哪裡?或者說,為什麼我們還要堅持讀書呢?

易倫

給易倫的回信

2024.05

易倫:

你好!

你在來信中談到,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年輕人熱衷于通過短視訊擷取淺顯的知識而不願意進行深入的閱讀,那麼讀書的優勢在哪裡?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很願意與你進行更深入的探讨。

我們承認,各種傳播手段、資訊技術層出不窮,給人們擷取知識帶來了極大的友善。今天,我們要回到根本問題上來:為什麼還要讀書?讀書至少有兩個根本目标,一個是擷取資訊,一個是塑造人格。在這兩個方面,網絡浏覽和深入讀書會導緻完全不同的結果。

首先,這兩種人生的姿态是不同的。讀書時,你是主人,而浏覽網站、刷短視訊時,你是客人。當你讀書時,一般是正襟危坐,心态平和,仿佛在殿堂中與大人物對談。當我們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書中登場的人物時,我們大腦的活動狀态和實際體驗的活動狀态非常接近,這種體驗會影響我們人格的形成——讀書可以讓你的實際體驗價值提升幾十倍。浏覽網站、刷短視訊時,你像一個漫無目的的逛街的消費者,是客人——這種盲目沖動的消費是無法積累知識的。人們或許從中能擷取一些淺薄的知識,但是僅憑淺薄的知識,不會給我們創造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如何将自己的一生活得更有深度,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事情。這就是人格養成的過程,而讀書是最有效的途徑。

其次,這兩種人生的深度是不一樣的。現代化社會一個重要的名額就是人的文化素養的提升。所謂文化素養,就是能抓住并能了解事物的本質。文化素養的形成就來自讀書,别無他路。同樣,溝通能力也是通過讀書,也就是文字磨煉出來的。溝通有膚淺與深刻之分。自始至終都隻停留在表面、難以産生信賴感的交流就是膚淺的溝通。讀書培養的是人們深入溝通的能力。人之是以能夠感受到愛,也是因為有了深度溝通的結果。溝通能力的根底裡蘊含着認知力:與人溝通時,應正确認知對方的狀況、感情、言行等方面,能瞬間讀懂對方的複雜感情,也屬于認知力。比如那些不能單純以高興、悲傷、懊悔等詞語來表達的感情,

如果能夠了解、接納對方的感受,就有利于促進更深度的溝通。其實,文學上描述了很多類似的複雜情感。通過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我們可以感受複雜情感,并學會用文字語言表達複雜情感。這是淺閱讀所無法帶來的。

最後,這兩種人生的魅力是不同的。我們經常會被很多未曾謀面的古人或一位智者深深地吸引,往往是因為他們在文字中展現的魅力——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你要想知道一個人是否有趣,其實書信來往幾次就可以了。網際網路作為交流的工具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從擷取人生的魅力角度來講并沒多大用處。我們認為有魅力的人是那些知識豐富、語言認知能力強、說話風趣、可以深入交流、人格高尚、有深度的人。隻在社交網絡上交流的人無法進入更深的空間,但是朋友可以進入深入的情感交流。即使面對同一件事情,深度不同的人,所捕捉到的資訊也是因人而異。認知能力強的人可以擷取更多的資訊,可以捕捉、了解更深層的資訊。讀書越多,就越能讀出世界的樂趣,就越能展現出迷人的魅力。而有魅力的人生,會吸引到許多認知能力強的人與你交流,你的人生将會如大洋深海般寬闊無比、充滿生機,而不是僅僅在淺灘嬉戲。

希望你喜歡讀書,把讀書當作一種人生的修煉。有機會我們也可以一起交流讀書心得。

順緻

夏安

皮 鈞

2024年5月11日

在新的一年,《中國青年》願意以最大的熱忱,開設全新的青年信箱,把“傾聽青年”當作我們最重要的工作。

你有什麼困惑的問題,我們在聽。

傾訴郵箱:[email protected]

閱讀更多

傾聽青年|祝你及所有青年朋友們節日快樂

傾聽青年|讀書讀到身上去

傾聽青年|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們彼此交換着生命

傾聽青年|入職不符合心理預期,當如何排解?

傾聽青年|剛剛走上管理崗位,我應先從哪些方面做起?傾聽青年|什麼是初入職場的 “必修技”?

傾聽青年|你的愛情很珍貴,必須自己定義

傾聽青年| “去愛别人”是一項技能嗎?

傾聽青年|你是否遇到了心儀的女孩子?

傾聽青年|我們要怎樣來看待戀愛婚姻問題呢?

傾聽青年|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漫長的工作生涯

傾聽青年|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傾聽青年|兼職?讀書?我該如何安排自己的假期?

監制:皮鈞終審:陳敏審校:劉曉 劉博文編輯:王鐳铮 潘海旺(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