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股IPO後,極氪該尋找自己了

作者:虎嗅APP
美股IPO後,極氪該尋找自己了

出品丨虎嗅汽車組

作者丨周到

頭圖來源丨極氪

“極氪!極氪!極氪!”

在現場觀衆的歡呼聲中,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敲響了美東時間2024年5月10日的紐交所開市鐘聲,這标志着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公司極氪正式在紐交所挂牌上市。這是繼蔚來2018年9月12日在紐交所挂牌以來,時隔近6年後,再次有中國汽車企業“肉身”前往美國,彙入世界資本市場的洪流。

美股IPO後,極氪該尋找自己了

相比較幾年前因疫情原因,不得已采用遠端上市方式登陸紐交所的理想和小鵬,含着吉利爸爸“金鑰匙”出生的極氪步履穩健得多。從品牌釋出到IPO,極氪僅用了37個月的時間。截至筆者撰稿時,該公司上市第一天的股價表現還算令投資者滿意。

不過,在筆者看來,成功IPO對于極氪來說,隻是長征中的一個注腳。在坐擁吉利集團的技術積累之餘,該公司接下來該做的,應該是找到自己在全球汽車品牌中,獨立存在的意義了。

挂牌當天,上漲28%

“上市之前,我都不敢接投資人電話。因為電話鈴一響,我就知道他們是來要份額的,但實在不忍拒絕他們。”吉利控股集團CEO、吉利汽車副董事長李東輝這樣對媒體說道。

在上市敲鐘後,李東輝盡可能用低調的語氣對外界表達了資本對于極氪的認可。平心而論,他确實有理由為極氪驕傲。

在5月10日的交易中,極氪擴大IPO規模,以每股21美元的價格累計發行了210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每份ADS對應10份普通股),募資規模約4.41億美元。若承銷商行使其超額配售權,則發行規模将進一步擴大至2415萬股ADS,募資約5.07億美元。

美股IPO後,極氪該尋找自己了

當時間臨近中午,極氪以每股26美元的開盤價正式開始交易。随後在當天,該公司以每股28.26美元的價格收盤,漲幅約28%,總市值達到了68.98億美元,已經接近小鵬的73.03億美元。

市場對于極氪總體而言是有信心的。在今年4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超過50%。其中在今年1 ~ 4月,極氪共傳遞了5萬輛新車,同比實作了翻番增長,是中國20萬元以上自主品牌高端純電的銷量冠軍。而在過去的2023年全年,極氪共傳遞了11.9萬輛新車,在中國汽車品牌中排在前列。

更重要的是,該公司招股書顯示,在極氪品牌釋出的2021年,該公司整車毛利率就為正,到去年更是達到了15%。要知道,同樣隻銷售純電動汽車的特斯拉,整車毛利率也才18.2%。相信随着銷量的逐漸提升,極氪的整車毛利還有足夠大的提升空間。

但是,這并不意味着極氪對未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在整個2023年,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雖然同比增長了24.6%,但插電式混動市場的增速卻達到了84.7%。盡管前者銷量絕對值是後者兩倍有餘,但純電動汽車銷量增速放緩已經是既定事實,極氪在此過程中正面臨着愈發強烈的競争。更不用說,如今内卷的中國汽車市場,對極氪這樣立志打造高端車型的品牌給到了更大的競争壓力。

此外,極氪此次的IPO本身就帶有些許的遺憾屬性。按照去年的最初計劃,極氪原本希望獲得10億美元的募資規模。但在今天的結果來看,顯然這一計劃遭遇了腰斬。

之是以選擇繼續登陸美股,極氪有着頗為現實的考慮。從2021到2023年,極氪的淨虧損分别為45.14億元、76.55億元和82.64億元,累計已經到了204.33億元,需要來自資本市場的輸血。

美股IPO後,極氪該尋找自己了

極氪001

不過,安聰慧對此倒是非常淡定。

“這次發行規模确實小了點,但在過去幾年已經是全球汽車企業中是最大的了。”安聰慧說道。

除了融資與加強治理,IPO對極氪全球化還有不言而喻的意義。極氪将在今年進入歐洲8個國家,以及包括東南亞、中東、南美和澳洲等50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在這些對于極氪品牌和産品還缺乏了解的市場中,一個“紐交所上市公司”名頭所帶來的價值,是多少營銷預算都無法替代的。

美股IPO後,極氪該尋找自己了

極氪在今年曼谷車展上的亮相

當然,有了更充裕的資金,更低的募資成本和更寬闊的融資管道後,極氪還應該下更多力氣在做出更好的産品以及講好自己的故事上來。

尤其是在最後這個問題上,極氪還有挺大的提升空間。

除了吉利和浩瀚,極氪更該講出自己的故事

就筆者在與部分行業人士以及普通老百姓的交流結果來看,大家對于極氪的産品認知,大于對其品牌形象的了解。事實上,大家極氪001、009乃至最新的“寶寶巴士”——極氪MIX都稱得上“有印象”。

美股IPO後,極氪該尋找自己了

但對于“什麼是極氪?”,以及極氪身上的标簽到底有什麼,除了“吉利”、“高端電動車”和“浩瀚架構”之外,包括筆者在内的不少人,其實都沒有形成共識。

事實上,當筆者直接把這個問題抛給安聰慧,他也沒有給予一個簡短而明确的答複,而是進行了長達20多分鐘的綜合論述。在他和極氪的叙事體系裡,這個品牌在理念和規劃上的邏輯,堪稱嚴謹而複雜。

以下幾段來自于安聰慧的表達——

在企業層面,極氪是一家在産業鍊、生态和全球化層面有着全面布局的企業。首先在産業鍊方面,極氪進行了包括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的全棧自研布局。細緻到碳化矽晶片、功率半導體層面,抑或是智能駕駛以及智能化軟硬體的設計和制造能力,該公司都有布局。舉例來說,極氪的高階智駕系統就是其和Mobileye合作研發的。

其次在生态協同層面,安聰慧強調了極氪在“三個800”超快充全生态解決方案上的努力。具體包括800V的車,800V的電(動力電池),以及800V的高壓補能網絡。目前,該公司的超快充樁已經上線超過2500個,位居行業第一。

美股IPO後,極氪該尋找自己了

最後則是全球化。除了前面提到的全球市場布局外,極氪還在美國與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達成了合作,為其自動駕駛車隊提供專屬車輛。

而在産品層面,安聰慧表示,極氪的車型總是樂于挑戰汽車産業對于工程能力的邊界,喜歡“從最難的事情做起”。例如最近在北京車展亮相的極氪MIX,就采用了行業首創的對開門+“隐形B柱”的結構,提供了接近1.5米寬的超大開口空間。而在極氪的第一個車型001上,安聰慧也表示,他們盡最大可能,将SUV、轎車和跑車的優勢在一款車上實作了落地,并收獲的優秀的銷量表現。

此外,安聰慧介紹了極氪産品在差異化和平台化方面的進展。尤其是在平台化方面,極氪産品基于吉利集團的浩瀚架構,和其他品牌實作了共同采購,成本分擔,這極大有利于成本攤銷。

可能我們讀者對這幾段論述感覺有些枯燥,但請大家相信,筆者已經是在用盡可能簡潔的語言來對安聰慧的回答進行概述。坦率來說,這段解讀對于專業人士了解極氪顯然很有價值,但對于對汽車行業缺乏了解,隻想對極氪産品建立一個初步印象的消費者來說,有些過于複雜了。

筆者看來,極氪在過往的對外傳播上強調了太多吉利集團給了自己哪些技術和産業賦能,而對于自身獨有的品牌标簽和主張,卻缺乏更多的表述。尤其是在産品的外觀設計層面,盡管每款車都有其設計感和相對獨立的定位,但彼此之間缺乏呼應以及家族化的設計元素。

簡而言之,就是家裡的每個孩子看上去都不太一樣。

美股IPO後,極氪該尋找自己了

極氪001、009與X

更重要的是,随着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各個品牌紛紛做大做強,極氪和其他“兄弟姐妹”之間在品牌層面的優勢并不明顯。例如,路特斯擁有高性能的賽車基因,極星則是擁有沃爾沃血統的“北歐親戚”,領克是集團在混動、科技和年輕化等方向的先鋒,而吉利銀河是面向大衆消費市場的成本效益之選……

相比之下,極氪除了“高端”之外,并沒有特别明确的品牌标簽。事實上,就算是在技術品牌方面,極氪除了浩瀚架構也缺乏一個被使用者與行業所認可的概念。更不用說,該架構是由包括極星、沃爾沃、Smart、路特斯、極越等品牌所共用的。這對于一個大型汽車集團來說無可厚非,但對于普通消費者解釋起來,恐怕會繞不少彎子。

是以在筆者看來,極氪在IPO的階段性目标完成後,應當将品牌乃至戰略體系的建設提升到更高的優先級。畢竟作為一家全球布局的公司,極氪在盤子急速擴張的過程中,需要建立更加明确企業共識,以便保證動作不變形。

寫在最後:

對于中國汽車産業來說,如何在内卷的市場中實作高端化,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緊迫的問題。但很遺憾的是,目前除了極氪、蔚來、理想、問界等少數汽車品牌外,似乎并沒有哪家汽車集團真正在這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顯然,極氪的IPO無論是對于吉利集團還是該公司自己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筆者也期待,極氪能夠在今後的漫漫征途中,為中國汽車品牌探索更廣闊的邊界。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