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春逗笑社》 :一次不太成功的出圈嘗試

作者:休閑荒野

作者:林斐 來源:IT時報

相聲曲藝行的故事登上大小螢幕,此前已經《江湖笑面人》《宅門逆子》《窦天寶傳奇》等多部,叫好叫座的并不多,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1987年的電影《笑破情網》,講述相聲演員下鄉采風時發現不正之風後的激發創作靈感的故事。

近期上線的室内情景喜劇《萬春逗笑社》,是德雲社的又一次跨界,試圖将現代相聲班底的台前幕後故事呈現出來。但從目前的反映來看,因為劇情和表演等問題,這次嘗試并不太成功。

劇情與現實不太搭

《萬春逗笑社》 :一次不太成功的出圈嘗試

本劇的故事發生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相聲班社——萬春社,徐小千(孟鶴堂 飾)、萬夏(周九良 飾)、裴知節(栾雲平飾)、魯知非(張鶴倫 飾)、張元(張九齡 飾)、王波(王九龍飾)六個性格各異、熱愛相聲的師兄弟,不僅要磨合出在相聲舞台上的默契,還需要适應狀況百出的集體生活。

同為喜劇團體出品,本山傳媒去年推出的《鵲刀門傳奇》通過諷刺諸多社會熱點,成功拉近了與觀衆的距離。而《萬春逗笑社》早在2021年就拍攝完畢,比《鵲刀門傳奇》還早了一年,是以結合時事背景方面先天不足。

《萬春逗笑社》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劇情。成功的作品往往能夠通過巧妙的劇情設計來解決,但本劇中的笑料和情節與普通觀衆的現實生活脫節嚴重。一個并不景氣的相聲園子以及相聲團體所遇到的各種困境,本可以在德雲社粉絲,小劇場戲迷群體之外的普通觀衆間搭起情感共鳴的橋梁,但劇中卻未能深入挖掘這些元素,劇情缺乏深度。

角色塑造上也存在遺憾。劇中并未深入展現男主角的真實生存境遇,與周星馳早期作品中的草根形象相比,《萬春逗笑社》缺乏對主角生活挑戰的真實描繪,角色的塑造需要深度和真實性,角色的成長、掙紮和轉變才能激發觀衆的共鳴。

相比而言,和《萬春逗笑社》前後腳拍攝,同樣德雲社出品的《瓦舍江湖》,講述一個小皇帝因為癡迷戲劇,偷偷溜出宮,去一個瓦舍(古代民間藝術演出場所)打工的故事,就要好上不少。

其實,主創團隊真想打動觀衆,把郭德綱早期剛有點名氣時,被電視台綜藝節目請去作為“醜角”的故事寫進去就很不錯。

表演太着痕迹

《萬春逗笑社》 :一次不太成功的出圈嘗試

在表演方面上,《萬春逗笑社》也不太盡如人意。德雲社的演員,在相聲舞台上出彩的非常多,但在影視劇中演技線上的唯有于謙一位,郭麒麟、孫越出演的角色都還在自己的舒适區中。至于郭德綱、嶽雲鵬的演技,觀衆都有定論。綜藝老面孔秦霄賢、孟鶴堂現在還沒有一個讓人贊賞的角色。

在《萬春逗笑社》中,孟鶴堂扮演的徐小千是一名癡迷相聲的愛好者,小時候經曆一段時間的專業教育訓練,但僅以劇中他進萬春社前後的情節來看,表演浮誇且不自然,把他自己不少小舞台上的習慣都帶了進來,這問題在德雲社其他演員身上同樣也存在,過于刻意,與演員出身的蔣詩萌在劇中的表演有不小的差距。難怪有人說,整部劇像是相聲園子的綜藝真人秀,而非精心打造的電視劇。

一個緊湊、流暢的叙事節奏能夠吸引觀衆的注意力,保持劇情的緊張感和吸引力。然而,《萬春逗笑社》在這方面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劇情節奏有點緩慢拖沓。

跨界還得多努力

《萬春逗笑社》 :一次不太成功的出圈嘗試

德雲社當紅演員跨界機會較多,郭麒麟、張雲雷、嶽雲鵬、孟鶴堂、秦霄賢等就是最好的證明,在相聲舞台上,他們通過多年的努力,赢得了觀衆的喜愛和支援。又通過多年的努力,将喜愛、支援他們的觀衆轉化成粉絲。有粉絲的支援,那一切事情都會變得很容易。參與綜藝的錄制,是帶着自己的粉絲一起跨界,收視率有了一定保障。

但在看劇的時候,面向更多非粉絲的觀衆,德雲社演員們就要多努力了。

市場反響和觀衆評價是衡量一部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标準。《萬春逗笑社》未能出圈,達到觀衆的期待。不過也不意外,作為相聲界的風雲人物,郭德綱帶領的德雲社在影視圈的嘗試成功寥寥。

在目前市場中,觀衆對于喜劇作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也期待看到更加真實、自然的表演,而非過度誇張或造作的表現手法。面臨這個問題的不僅是德雲社,還包括另一個知名喜劇團體開心麻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