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鋼琴二重奏的曆史

作者:赤魚追波
鋼琴二重奏的曆史

鋼琴二重奏是由兩位鋼琴家演奏的室内樂形式,與其他形式的室内樂不同,鋼琴二重奏隻有一種樂器。

鋼琴二重奏包括兩種形式的合作:一種是鋼琴四重奏,這意味着兩個鋼琴家同時在鋼琴上演奏。其中,第一架鋼琴在鋼琴的右側演奏,第二架鋼琴在左側演奏。第一架鋼琴主要演奏高音區域,通常負責音樂的旋律,第二架鋼琴演奏低音區,更注重和聲和節奏,以及踏闆的使用。

另一種是雙鋼琴,不同于四手彈奏,這意味着兩個鋼琴家同時在兩架鋼琴上演奏,通常并排或面對面,具體取決于舞台。

在雙鋼琴的作品中,第一架鋼琴和第二架鋼琴并不像四手彈奏那樣清晰,但由于所彈奏作品的編織比四手彈奏大,聲學效果的控制将更難掌握。

無論是四手演奏還是雙鋼琴,這兩種組合都需要掌握一定的鋼琴獨奏技巧,同時對于節奏整齊的統一、聲級的編排比例和整體的聲學效果等,都提出了不同于鋼琴獨奏的要求, 也就是說,需要一定的團隊精神。

自鋼琴誕生以來,無數作曲家為它奉獻了無數鋼琴獨奏。同時,鋼琴二重奏的作曲幾乎是同步的。根據資料,最早的鋼琴二重奏出現在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當時英國作曲家制作了兩架維吉爾鋼琴。在巴洛克時期,巴赫為兩種鍵盤樂器創作了協奏曲。在古典時期,随着鋼琴樂器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的鋼琴獨奏作品。其中,古典時期音樂巨匠莫紮特、貝多芬為我們留下了一些鋼琴二重奏作品。這可以看作是音樂史上鋼琴二重奏的開始。

莫紮特貢獻了幾首鋼琴四重奏鳴曲,包括D大調奏鳴曲(K.381),C大調奏鳴曲(K.521)和一首非常精彩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這些作品延續了他鋼琴獨奏作品的一貫風格,清新活潑,旋律優雅魅力,和聲簡約明亮。在教學上,這些優秀的作品是培養學生掌握古典風格的最佳選擇。

貝多芬的鋼琴二重奏數量很少,但作品的品質卻非同尋常。D-Tone四手奏鳴曲(Op.6)充滿活力,兩首曲子反映了貝多芬早期的積極進取精神。大賦格四手劇的後期版本是他的"Down B大弦樂四重奏"(Op.130)的最終音樂改編,宏偉而深刻。

此外,舒伯特在鋼琴四重奏方面也非常有造詣,他使用了大量的民間素材,創作了大量的舞曲,包括我們非常熟悉的軍樂。舒伯特還寫了《F小調幻想曲》(D.940),其中他創造性地組合了四首音樂,要求演奏者連續演奏。這樣的作曲結構也影響了後來的李斯特,他借鑒了舒伯特的創作理念,寫了一首奏鳴曲風格的傑作——《B小調奏鳴曲》。

雖然在古典時期的這個階段,鋼琴二重奏的次數遠遠少于鋼琴獨奏作品的數量,但是我們可以在這幾部作品中發現,無論是莫紮特、貝多芬還是舒伯特,在一定程度上都非常有意識地探索和拓展鋼琴藝術的表演空間,即通過兩兩架鋼琴(樂器)的合作來達到一定理想的聲學效果, 使原有的薄薄鋼琴獨奏通過鋼琴二重奏來豐富,使其更具室内樂,甚至交響樂。

舒伯特在他的音樂作品中融入了民間材料,使其富有詩意。可以說,在古典時期這些作曲家在鋼琴二重奏中的努力,為下一個浪漫時期的作曲家提供了更多創作的可能性。

進入浪漫主義時期,越來越多的鋼琴二重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肖邦,李斯特,舒曼和勃拉姆斯等作曲家都在這一領域貢獻了傑出的作品。肖邦寫了《C音雙鋼琴搖擺曲》(Op.73),旋律優美。舒曼還創作了多部鋼琴四重奏作品,其音樂形象和氣質作品作為作曲家的鋼琴獨奏作品,細膩而極其敏感。

在此期間,李斯特在1866年将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改編成鋼琴獨奏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情,這一舉動進一步激發了在此期間其他作曲家改變他們的創作理念,即多樣性的概念,一種可以以不同形式呈現的作品。

這些事件直接促成了勃拉姆斯開始創作二十一部匈牙利舞蹈。該套裝最初是為鋼琴四重奏制作的,然後改編成管弦樂版本,後來改編成鋼琴獨奏版本。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啟發了德沃夏克在1878年創作了第一集斯拉夫舞蹈,其中還采用了鋼琴四重奏和管弦樂的兩個版本。

除了鋼琴四重奏之外,還有一些使用雙鋼琴流派來呈現或豐富其原創作品的例子。例如,勃拉姆斯的鋼琴五重奏(Op.34)最初是作曲家在1861年至1862年間創作的弦樂五重奏,并受到克拉拉·舒曼和小提琴家約阿希姆的稱贊。但兩人都覺得編織物更薄了,勃拉姆斯根據這些建議寫了一首雙鋼琴奏鳴曲,後來被改寫成鋼琴五重奏。

另一部管弦樂傑作《海頓主題變奏曲》(Op.56)也以出色的雙鋼琴版本為特色。應該指出的是,這些作品,無論形式或流派如何,都出自作曲家本人之手,屬于原創作品。這些都表明,以鋼琴為核心的作曲形式貫穿了整個浪漫時期。部分作品,因為作曲家想要傳達作品的基本面貌,通過鋼琴獨奏已經不足以展現出整個宏大的聲學效果,而這些明顯的弱點可以完全用四手或雙鋼琴的形式來彌補,進而烘烤出類似的交響樂、樂隊結構和聲學效果。

到二十世紀初,我們可以發現浪漫主義時期的祖先對鋼琴二重奏的探索對後來的作曲家的影響。印象派作曲家拉威爾曾将俄羅斯作曲家穆索爾斯基的鋼琴獨奏《圖檔展》改編成管弦樂版,極大地豐富了原有的色彩感,也拓展了原曲的表演空間,強化了段落之間的戲劇性對比。拉威爾自己的作品《鵝媽媽》更是類似,先是鋼琴四重奏版,然後是樂隊版。可以看出,在作曲家的心目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類似的鋼琴獨奏原型,可能是出于某種原因,比如鋼琴獨奏的局限性,雙手無法進行合理的多聲部分布,是以四手演奏的方式充分展現了作曲家的創作思想和意圖。拉威爾的另一部雙鋼琴作品"大圓舞"令人驚歎,需要出色的演奏技巧和兩位鋼琴家的默契合作。

俄羅斯作曲家和鋼琴家拉赫瑪尼諾夫在鋼琴二重奏領域也留下了許多傑作。他的《Op.5》和《Op.17》兩套雙鋼琴作品,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展現了他高超的寫作技巧、旋律氛圍、和聲色彩斑斓、布料十足,對鋼琴演奏技巧提出了很高的挑戰。

視訊加載...

歌劇幻影團體鋼琴二重奏

二重奏 莫紮特 D 大調奏鳴曲 K.44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