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節度使有多少兵?膨脹的節度使令人咋舌

作者:大白

唐朝那時候的節度使可是手握大權,特别到了中期和後期,他們的權力簡直比剛開始那會兒大得多。具體有哪些表現呢?我給您說說:

軍事大佬節度使啊,他們一開始就是專門負責邊疆軍事的。這些大佬在轄區裡可是軍隊的大boss,想怎麼指揮就怎麼指揮,包括調動軍隊、打仗、選将領、還有日常訓練和管理啥的都是他們說了算。總之,節度使就是軍事上的老大,手握重權,一言九鼎!

行政權力在曆史的程序中不斷演變。節度使這個職位後來逐漸擁有了軍、民、财三方面的全面管理權。他們不僅統領軍隊,還要處理地方的民政事務,管理财政稅收。有些節度使甚至還兼任了刺史或其他地方的重要行政職位,實際上成為了當地的最高上司人。

财務大權在節度使手中,他們不僅能夠全權負責當地屯田和賦稅的收取,還能對财政開支進行決策,在本地區内資源的排程和使用上具有相當大的自由權。可以說,節度使在本區域的經濟活動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一個節度使有多少兵?膨脹的節度使令人咋舌

外交方面,一些節度使在與鄰近的少數民族政權或是周邊國家打交道時,手握一定的外交大權。他們不僅能代表唐朝去簽協定,還能處理邊界上的各種事務,確定國家的外交關系平穩順暢。

節度使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可是手握特别的司法大權呢。他們能對某些級别的官員和案件做出裁決,這權力可不小哦。

話雖這麼說,節度使的權力在理論上還是受到中央政府的嚴格控制的。朝廷得負責節度使的任命和撤職,他們在做事的時候也得按照朝廷的法律和規矩來,還得接受朝廷的定期考察。這樣看來,節度使的權力其實挺有限的。

實際上啊,到了唐朝中後期,因為中央的權力開始變得沒那麼集中了,好多節度使就慢慢地開始自己掌握大權,形成了那種藩鎮割據的情況。他們變得越來越獨立,甚至有的節度使都能跟中央對着幹了。就拿那個“安史之亂”來說吧,那就是節度使安祿山搞得一次大叛亂,這也說明了節度使權力大了以後,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

一個節度使有多少兵?膨脹的節度使令人咋舌

唐朝時期,節度使手底下的兵馬數量可不是固定的。由于地方、任務差異,再加上時代變遷,軍隊規模啊,那可是有大有小,少的可能幾萬人,多的能達到十幾萬呢。是以啊,這節度使的軍隊規模,得看具體情況來定。

通常來講,唐朝的節度使統領的兵馬數量大約在2萬到10萬之間。好比說,那些靠近邊疆地帶,尤其是和突厥、吐蕃、契丹這些厲害對手交界的節度使,他們手底下的軍隊數量往往都挺多,大概能有7萬到9萬的樣子。就拿範陽節度使來說吧,在安史之亂還沒爆發之前,他們的兵力就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萬1400人。

在南邊或是那些偏遠的地區,節度使手下的軍隊規模就要小一些了,大概也就兩萬多人這樣。不過啊,這兵力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随着日子一天天過去,情況也在不斷變化,節度使的軍隊人數也會跟着波動和調整。

一個節度使有多少兵?膨脹的節度使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