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0年前十分風光的8種“鐵飯碗”,今多數消失不見,幹過的都老了

作者:惠農圈-阿真學姐

“窮銀行,富糧站,油頭滑腦食品站,供銷社也可幹,唯有老師沒人看。”相信這句順口溜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實它反映的正是40年前讓人羨慕的“鐵飯碗”。

40年前十分風光的8種“鐵飯碗”,今多數消失不見,幹過的都老了

而過去十分風光的8種“鐵飯碗”,如今多數已消失不見,就算存在也已不稀奇,幹過的人都老了。

01、供銷社售貨員

1978年,張秉貴被北京市授予特級售貨員稱号,也是全國勞動模範,成為那個年代商業上的一面旗幟。

張秉貴的職業正是百貨大樓的糖果售貨員,在那個年代售貨員可是非常吃香的工作,不管是供銷社還是百貨大樓,售貨員都會讓人羨慕。

早在50年代時,大陸就建立起了供銷合作系統,畢竟那個年代物資十分匮乏,因而就形成了由國家調配商品的機制。

在當時,人們必須拿着各種票據才能前往供銷社購買商品,如果沒有票據,就算有錢都買不到東西。就算有了票據也有錢,可如果去得晚了緊俏的東西被賣光,那也買不到。

40年前十分風光的8種“鐵飯碗”,今多數消失不見,幹過的都老了

但如果家裡有親戚在供銷社上班,情況就不同了。售貨員可以先把部分貨物預留出來,本人也可享受優惠的購買價格,使得這個職位成為了香饽饽。

在大家看來,售貨員工資待遇高,工作簡單輕松,無需擔心商品賣不完,百姓們都會對其畢恭畢敬,不敢得罪。

不過,自改革開放後,大陸迎來了市場經濟改制,各大商超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供銷社開始沒落。而如今,網購又開始興盛起來,就連傳統的超市、商場生意都受到了沖擊。

至于售貨員這個職位,如今已變得十分普通,工資待遇不是太高,就業壓力大,忙忙碌碌賺不了太多錢,很多人都會避開這個職位。

02、鄉村郵差

21世紀前,大陸的交通還不完善,手機還未能普及,當時郵差成為人們書信傳遞、貨物郵遞的主要紐帶。

每當看到騎着單車的郵差到來,大家都會走上前看一看,有沒有友人寄給自己的信件。

40年前十分風光的8種“鐵飯碗”,今多數消失不見,幹過的都老了

郵差們依靠着二八大杠自行車,挨家挨戶每天往返數十裡,将信件、報紙送到客戶手中。是以,那個年代的郵差承載了太多人的期望,特别是節假日時,郵差們更是繁忙,每天都有寄不完的東西。

為了讓人們能夠第一時間拿到信件,郵差們更是風雨無阻。而當時,想要成為郵差并不容易,需要經過嚴格的選拔,且也要有一定的學曆,他們可享受十分豐厚的福利和高工資。

不過,自從21世紀電話、手機在農村的普及,再加上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遞物流網的完善,就很少能夠看到郵差們的身影。

而30年前讓人羨慕的“鐵飯碗”郵差,也被如今的快遞員所替代,但今天的快遞員可享受不了郵差的高終身俸待遇。

03、糧食站質檢員

新中國後,因大陸糧食供應緊缺,國家實行公社化運動,由糧管部門統一調配和儲備糧食。是以,人們需要按比例上交一部分糧食給國家,也就是“公糧”,還要用剩下的糧食換取糧票,以滿足食用需求。

40年前十分風光的8種“鐵飯碗”,今多數消失不見,幹過的都老了

而在那個年代,糧站質檢員可算是一份肥差,其工作十分穩定,且百姓們都會巴結,使得他們顯得“高人一等”。

當時,農民需要來到鎮上或鄉上的糧站繳納糧食,但糧食能否賣給國家,全靠品質好與壞。而決定品質好壞的,全靠質檢員的一雙眼睛,也就是說他們有權決定糧食是否過關。

每到糧食豐收的季節,糧站質檢員就會在糧食站門口,對每戶農民送來的糧食進行檢測,看看哪些品質符合标準,哪些又不合格。

有些農民,跑了幾十公裡來到糧站,排了幾天的隊,最終驗收不合格,又要将糧食帶回家重新晾曬。

而如果和糧站質檢員關系要好,就算上交的公糧品質差一些,也會符合驗收。可如果得罪了質檢員,就算品質符合标準,也會被找理由拒收。

為了能夠讨好質檢員,村民們對其都會十分尊敬,甚至提前送上禮品,隻為了讓質檢員不刁難自己。

40年前十分風光的8種“鐵飯碗”,今多數消失不見,幹過的都老了

可以說,那個時候的質檢員實在是威風,可自從90年代後,各地就逐漸取消繳納公糧,2006年農業稅被正式廢除,各地糧站撤銷,質檢員們也就此退出曆史舞台。

04、汽車駕駛員

如今,小轎車幾乎成為家家必備的标配,駕照也幾乎人手一本,汽車駕駛員已不再吃香。可在80年代前,汽車駕駛員可是一個技術活,且是國營機關職員,他們十分吃香,很多農民羨慕不已。

在那個年代,汽車駕駛證是非常難考的,需要嚴格的政審,且要求雙眼不近視,以保證行車安全。此外,司機還需要自行修理汽車。

而這些卡車司機,通常會全國各地跑,有機會接觸各地的風土人情,也能将外地的一些稀罕貨帶回家裡。

因合格的司機太少,使得那些汽車駕駛員很多機關搶着要,他們的工作待遇好,社會聲望高,備受人們尊敬,人人都會十分羨慕。

40年前十分風光的8種“鐵飯碗”,今多數消失不見,幹過的都老了

然而,随着社會的不斷發展,交通工具已經普及,擁有駕照已十分普遍,卡車司機的社會地位下滑,已成為普通職業的一種。

05、計生辦人員

在20世紀80年代,大陸實行了計劃生育的國策,計生辦就此成為十分重要的機構,它們擔負着計生政策的宣傳、監督、執行、處罰等職能。

計生辦人員每天都會走村串巷,挨家挨戶宣傳計劃生育政策,避免有人多生、超生。

但在那個年代,人們普遍有着“多子多福”的觀念,就算國家不讓生,很多家庭還是偷着生、躲着生。可如果一旦聽到計生辦的人來了,大家都會十分敬畏和擔憂。

被抓到了後,要麼隻能選擇“流産”,要麼隻能繳納“超生費”,而這都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

然而,2016年二胎政策實施,計生辦的職能大大削弱,開始退出曆史舞台,被整合到衛生健康部門。

40年前十分風光的8種“鐵飯碗”,今多數消失不見,幹過的都老了

而當初計劃生育的那一代人,如今已經結婚生子,但國家催生他們也不願意“生育”,各地都推出了獎補政策,可響應生育的人依舊不多,或許這就是因果循環吧。

06、公共汽車售票員

2021年時,公交行業标兵李素麗入選為“十大品牌女性”,她作為公共汽車售票員的代表,将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售票員這個崗位。

其實,在新中國之初,公共汽車售票員必不可少,他們承載着督促乘客買票、檢查月票以及維護秩序等的工作。

當時的公共汽車票就是一張薄紙,依據顔色不同而代表不同的價格,售票員詢問乘客目的地後計算出價格,再給出相應的車票。

客流高峰期時,售票員最為忙碌,需要快速收錢、找零、維護秩序,保證不漏掉每位乘客,避免有人趁機“逃票”。

在那個年代,售票員的任務艱巨,公共汽車司機對他們都十分尊重,而售票員也成為讓人羨慕的“鐵飯碗”,薪水待遇不錯,但想要獲得這一崗位需要一定的人脈才行。

40年前十分風光的8種“鐵飯碗”,今多數消失不見,幹過的都老了

不過,随着電子刷卡以及自主投币的普及,再加上監控系統的完善,售票員這一崗位陸續淘汰,北京早在1994年就開始無人售票。

07、公社播音員

在40年前,最讓人羨慕的職業之一就數播音員了,在那個年代資訊交流不通暢,人們隻能通過收音機得知外界發生的消息,而那些播音員就會将新聞大事、天氣預報等情況通過廣播傳播開來。

而在人民公社制度下,還衍生出了公社廣播員,他們通過有線廣播将資訊傳遞出去,成為農民了解外界資訊的主要管道。

那個時候,村村都有一台小喇叭,人們可用它收聽廣播,了解各種資訊。也正是以,人們對播音員十分尊重和羨慕。

而當時的播音員收入也是非常高的,勞工的月均收入為20-30元,而播音員卻可達到60元/月,成為人們羨慕的“鐵飯碗”。

40年前十分風光的8種“鐵飯碗”,今多數消失不見,幹過的都老了

但随着電視普及,播音員地位就開始一落千丈。而如今,手機、電腦更是讓人随時随地了解外界資訊,播音員更是逐漸消失在大衆面前。

08、電影放映員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看電影是十分簡單的事情,可在40年前卻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而在那個年代,農村的娛樂活動比較少,大家除了農耕就是聚在一起聊家常,最期待的就是電影下鄉,而電影放映員這個職業就此誕生。

當時的膠片放映裝置比較落後,需要放映員時刻監管,這些放映員每到一個村子,就會在空地上搭一個簡易的銀幕,架上放映儀,村民們就可以看到十分珍貴的影片。

記得小時候,孩子們為了搶個好位置,晚上不吃飯就去占位置,以更好的觀影。這些放映員進入村子裡備受村民們的尊重,好酒好菜招待他。

40年前十分風光的8種“鐵飯碗”,今多數消失不見,幹過的都老了

據了解,放映員播放一場電影可掙上10-20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但在當時,能夠成為放映員也不簡單,這需要人脈資源。

但改革開放後,國營制片廠要麼重組要麼沒落,再加上電視的普及和電影院的更新,電影放映員這一職業就此消失在曆史舞台。

以上這些職業,在40年前都是讓人風光的“鐵飯碗”,可如今不是消失不見就是淪為大衆化,幹過的都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