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人物

2024-05-11 09:22釋出于北京人物官方賬号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體重超重,并不是一個審美命題,而是一個健康問題。

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概念?根據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設定的适用于中國人群的标準,成年人BMI在24.0 kg/m2至27.9 kg/m2之間被定義為超重,而大于28.0 kg/m2則被視為肥胖症。中國的肥胖人群已經超過1.84億,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群體,許多肥胖患者生活在「負重之下」,他們中許多人并沒有正确意識到,肥胖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各種健康隐患。

當一個人體重超重或肥胖,身體許多名額容易亮起紅燈——膝關節承壓過重,走路會感到疼痛;過多的脂肪壓迫心髒和肺部,會感覺喘不上氣;晚上睡覺打呼噜,甚至呼吸暫停,把自己憋醒;肥胖影響人體的方方面面,骨骼、肌肉、心腦血管無一例外。

前不久,我們曾發起過一次關于「超重和肥胖」主題的征集,共收到400多份回複,大家的回答都很真誠,他們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出發,會細緻地描述超重和肥胖對自己的身體造成的全方位擠壓,也分享減重道路上那些反複和曲折。每一位曾經減重的人,都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艱辛。

本次征集比較特殊的一點是,很少見的能感覺到一種強烈的「群體感」,大家好像共享着一種相同的處境,許多人的感受和體悟形成了一種奇妙的互文,他們的回答像在對自己喊話,也像在對同路人喊話,有一種強烈的分享精神和鼓勵感。征集釋出後,我們還專門找到一位「具體的人」,和辯手顔如晶聊了聊她因肥胖帶來的健康問題和困擾,以及她今年決心減重100斤的由來。

今天是「世界防治肥胖日」,是一個呼籲大家認識肥胖,科學體重管理的日子。早在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将肥胖定義為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那些超重和肥胖的人,他們隻是陷入了健康危機,而不應該被歧視。「超重」和「減重」無疑是很辛苦的,希望這些「具體的人們」能夠更健康,更自信,也希望他們身處的環境能夠更友好。以下,是來自他們的故事——

文 | 梁宋

編輯 | 金石

當一個人體重開始超重時

當一個人體重開始超重時,可能會遭遇什麼?大家分享了很多具體的感受——比如睡覺的時候能感覺到自己的雙下巴;經常穿的牛仔褲大腿内側都磨出洞;每天都很疲憊,沒有精力。因為身體各個器官承擔了過多負累,疾病也随之而來。我們還發現,許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對超重和肥胖所帶來的健康隐患是欠缺覺知的,他們中許多人直到去醫院後才發現,原來太胖了是會生病的,再年輕也無法幸免。

@阿尚 45歲 男

中度脂肪肝,膝蓋疼痛,打呼噜,背疼。具體的感受就是坐在椅子上,永遠找不到合适的姿勢。

@滴滴 25歲 女

國小就80斤,國中140斤,學生時代被人調侃「多肉植物」。爬樓梯和上坡時真的要背過氣去,如影随形的高血壓仿佛永遠逃脫不了。

@狗哥 28歲 男

每天躺下睡覺後,醒來站起來,雙腳根本無力支撐,要靠攀扶。肚子出現肥胖紋的時候,專業知識告訴我這是皮膚纖維準備斷裂了,不是美觀的問題了。

@栗柯基 30歲 女

我現在190斤。這個體重我能明顯感受到重量對關節的壓力,我以前練過跆拳道,練過散打,現在爬一個樓梯都會氣喘籲籲。我還有腰椎間盤突出和脂肪肝。第一次腰突并不嚴重,短暫休息後就可以上班了。第二次腰突生不如死,誘因迄今為止不清楚,我整整在床上癱了三個星期,腰部以下完全不能動,下床得花十分鐘。人到中年,這樣的體重并不健康,非常危險。

@a 19歲 女

因為超重,久坐,天氣炎熱,快聯考了骶尾部感染在醫院治了兩周,每天跪在地上寫卷子,每天一睜眼看見醫院天花闆就很崩潰,感覺天都塌了,做手術半麻後趴在床上,動不了腿,第一次如此痛恨自己的肥胖。

@被重置 32歲 女

六年前因為高血壓住院了,醫生都很震驚,這麼年輕的小姑娘會高血壓,讓我調整作息和飲食習慣,減肥。那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太胖了是會生病的,病嚴重了會死。住院一周,期間外公生日,還是跟醫生請假寫了保證書才出去陪老人家吃了頓飯。

@小yeah 26歲 男

在我減肥成功之前,三高問題從來都沒有消失過,家裡人每次帶我去做體檢之後看我的體檢表都是膽戰心驚,在我初一還是初二的時候,有一次去做B超,因為脂肪太厚了,機器根本看不到我的肝......

@Junqi  27歲 男

五年前突然有一天腳腫得下不了床。當時還在大學,上床下桌,一覺睡醒後發現腳沒法動了。去醫院拍片子後醫生說沒有扭傷和骨折啊,怎麼會沒法走路呢?他好像突然靈光一現,帶着「總不可能是這個吧」的表情請我去查尿酸,測出來的值是正常值最高限的兩倍。醫生非常驚訝地對我說,「從沒想過一個22歲的學生會痛風發作」。

我很難過,我沒想到肥胖帶來的各項問題居然在我這麼年輕就出現了。後來,我體檢檢查出高血壓、脂肪肝,在工作一年多後突發腰間盤突出。

@桐桐 22歲 女

胰島素抵抗,脂肪肝,甲減。甲減表現為怕冷。以前的我一直都以扛凍,不是和其他人一個季節而出名,但三月時,突然出門,覺得好冷,手套羽絨服口罩必備,還需要戴帽子。有天去快遞站領快遞,老闆說今天那麼熱我還兜帽子,我很驚訝,說我覺得冷。

@玲娜小姐 32歲 女

前幾年剛結婚不想要孩子,胡吃海玩兒,從去年開始想要孩子卻一直懷不上,直到這個月檢查出來是因為我肥胖,内分泌紊亂,導緻有多囊傾向,導緻稀發性排卵,是以才一直懷不上孩子,那一刻真的特别無力。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圖源電影《熱辣滾燙》

開始減重,他們都是勇敢者

普通人減重不是爽文,經曆複胖,經曆失敗,才是大多數和常态。每一位曾經減重或正在減重的人,都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艱辛。在這次來稿中,有人嘗試了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減重方式,有人甚至想過切胃,永遠不要低估一個人想要減重的決心。無論現在體重如何,減重成果如何,能夠認識到肥胖的危害,努力開始減重的,都是勇敢者。

@SR 38歲 女

從青春期就開始減,越減越怕。市面上有過的所有方式都嘗試過,節食、針灸、電動、生酮、健身,減肥夏令營等等等。

@Michelle 31歲 女

曾經減到180斤,又複胖到220斤,再減到200斤,疫情過去三年後一稱264斤。這個月去檢查身體各方面亮紅燈,現在又開始新的一輪減肥。

@栗柯基 30歲 女

我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嘗試了一次不要命的減肥,就是單純的絕食。事實證明,這樣的效果并不好。我在餓得頭暈眼花的同時,脾氣非常的暴躁,尤其是在期末趕作業的時候,非常的痛苦。當時從150斤瘦到了135斤,是我人生中最瘦的時候,但是因為我開始考研,是以體重又漲了回來,再加上高壓學習期間非常喜歡吃高油高鹽的食物,導緻我一度胖到了170斤。是以,不管再怎麼減肥,不要節食,不要搞壞自己的身體,要好好吃飯。

@槿 24歲 女

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我對減肥熟練到市面上常見的食物看一眼我就知道它100g的熱量是多少,精度在十位數。從國小開始就知道自己超重,試着減肥,高中減掉了人生的第一個十斤,大學運動加節食克制了半年,最低的BMI來到了24.7 kg/m2,那是我離正常最近的一次。但總是一次又一次地胖回來,或許是因為所謂「體重錨點」 又或許是因為,食物是我攝入安全感的唯一途徑,沒替代品。

@等路人喂的貓 30歲 女

從8月1号開始,改變了自己所有的飲食習慣,家裡炒菜的油換成了牛油果噴霧,早晨再也不吃機關食堂的稀飯小菜,改成了全麥吐司配低脂雞胸肉片的三明治加酸奶,中午也不在食堂吃,改成自己帶飯,總的來說就是減少外食,少吃外面的油,喜歡喝的奶茶也改成了一個月隻喝一次,一個月隻跟朋友出去吃一次飯,躲不了的應酬也盡量少夾幾次菜。以前是個不怎麼喜歡喝水的人,現在天天哐哐喝,也改掉了熬夜的壞毛病,現在早的時候八點多就已經躺下了哈哈。

@Michelle 31歲 女

剛剛走完橢圓儀,在五分鐘的時候就開始出現想結束的想法,然後我用各種方法走完了半個小時。雖然對于很多人這個運動量隻是一個熱身運動,但是我依然很為自己驕傲,在每一個打退堂鼓後又堅持下來的瞬間。

@Zach 37歲 女

真正促使我開始對抗這些日常的還是健康問題,月經周期終于從35天、37天,拖延到有一個月停經了。守衛激素平衡的決心終于把我帶出家門,坐在了婦科内分泌失調的診室裡。我甚至還沒開始說話,醫生就斷言:胰島素抵抗。簡單吃藥後就是常見的運動、配餐。

我不相信任何「減肥法」,我列出了20幾樣愛吃的肉菜蛋,分别标出它們的百克熱量,記住它們一百克看上去的體積和樣子。現在我的眼睛就是精确的熱量秤。

我決心就像捍衛激素平衡那樣捍衛我的意志力和快樂。隻要穿上了運動服,就在月曆上給自己畫一顆星,隻要動起來,就再畫一顆。心率手表隻要顯示心率達标我就坐下來喘氣,數字低于110再開始。稱體重,測體脂,記錄臂圍腿圍,給自己制造盡可能多的能看到數字變化驚喜的機會。

終于我也成了那個,一有空就興高采烈去跑步、撸鐵的人。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圖源電影《瘦身男女》

肥胖不僅擠壓身體,還擠壓心靈

體重超重,不僅給人的身體造成負累和擠壓,也會影響心理健康。許多人因為肥胖自卑、自厭,吃東西有着強烈負罪感。覺得低人一等,覺得自己「油膩」。那些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允許自己掙紮着減重的過程,充滿了淚水和汗水。

@姚老師 45歲 女

吃了油條,非常自責。

@陳陳 32歲 女

喝了一口九珍果汁,罪惡地哭了。

@豆豆 34歲 女

對我而言最大的健康問題是心理健康,自卑、敏感、容易暴怒……很讨厭那個時候的自己,對生活有一種無力感,非常想改變卻因為自身懶惰實施不起來,于是更加讨厭自己。

@念念 27歲 女

最胖的時候180斤,24歲。嚴重的内分泌失調,半年沒有月經,脖子上會長出黑棘皮。抑郁導緻暴食,暴食又導緻負罪感和羞恥。情緒和生理都嚴重失調,見到太陽都覺得自己不配擁有。

@慕葭 29歲 女

作為一個5.11出生,且剛減肥近15kg的橋本甲減+多囊+脂肪肝+糖尿病前期+胰島素抵抗Buff疊滿的「都市隸人」,看到這則征集真是百感交集。想想去年現在就好像夢一樣,姨媽扒在身上三個月不走,因為凝血功能差左右鼻孔輪流出血,每天都筋疲力盡,整個人腫得可怕,休息日不想出門隻想躺着,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都活在負面情緒裡,覺得活着真的好累,有時甚至想着一了百了算了。

@舀子 20歲 男

我因為超重感覺每天非常疲勞。轉氨酶過高,肝髒脂肪浸潤。感覺隐約左上腹會疼痛,但最難受的感覺還是自己不再自信,不再愛說愛笑,特别是過年回家會被judge。

@鍋鍋 31歲 女

我體重90公斤以後,基本月經就是一年來一次了,有脂肪肝,胰島素抵抗和黑棘皮以及腰間盤突出,基本不能長時間站立或走動,會非常累。可能因為月經不調,激素分泌有問題,不光是身體,心理也比一般人更焦慮。身心從未感覺過放松。

@霜降 22歲 男

在一個宿舍同學生日的晚上,突然發現也是自己生日,哭着吃了一個小面包,很委屈也很愧疚沒有好好愛自己。

@蔣歡 24歲 女

第三次減肥瘦到140斤,早上稱重拍給媽媽照片。當時已經在新疆居家3個月了,打電話和媽媽嚎啕大哭,我說媽媽我以為我再也瘦不下來了。

@G 31歲 男

在這些年,面對體重,每一次都有這樣一種最難忘的心情——一開始,我将體重視為一生之敵,不死不休;随着練習逐漸深入,從潰不成軍到逐漸習慣,我終究能看到勝利;到最後,有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我以戰勝國的姿态握手言和,等待着體重下一次的入侵和腐化。周而複始,無窮盡也。

@嘟邦尼  30歲 女

每次情緒反撲,狀态不對,我就會大量進食,沒到暴飲暴食那種誇張的地步,但是每次都會覺得自己在發瘋一樣,好想告訴自己,「It’s just food not love」。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圖源電影《大餓》

一個具體的人

顔如晶是一位辯手、吃播部落客,也是一個超重到肥胖的人(她的體重超過200斤)。今年年初,顔如晶有3個多月的時間一直在生病,多次就醫後,她意識到,肥胖不僅僅是一個外形問題,更是嚴重危害到自己的健康問題。

4月初,她宣布,将花一年的時間減去半個自己,将體重從200多斤減到100斤。我們記錄顔如晶的故事,想完整地呈現一個肥胖的人的心路曆程,她為何做出了減重這個決定?以下,是她的回答——

我從小就胖,國小三四年級,對食物興趣很大,體重「啪」一下子漲到100斤,之後又一直穩定持續地增長,胖到現在,成年之後我體重最低的應該是150斤,今年年初超過了200斤。

體重過重給我帶來最直覺的身體上的困擾就是膝蓋的疼痛,腰間盤突出,加上肥胖紋很多,雙腿容易磨到自己,這些都是一直有的。随着年紀增加,我的體檢結果變得很不健康,包括血脂、心髒血管的風險都很高。

我睡眠也很不好,打呼喘氣,因為胖第一個影響的就是呼吸道,加上人疲累,會變得很難集中精力,會有莫名其妙的乏力感。其實就是血糖太高了,因為體重基數比較大的人,他的血糖是忽高忽低的,血糖一飙升整個人就會犯困,我有一些胖的朋友,嚴重的時候坐着開會突然犯困,就開始打呼,他自己都控制不住的。

當我體重150斤的時候,覺得自己隻是一個稍微比較胖的人,那時候我運動表現其實還行,會稍微笨重一點,但是整體上胖感不是很大,肥而不膩。今年是我30幾年來第一次體重真的到200斤,我能明顯感覺到自己很「油」,油膩感很重,肚子特别大,普通人站起來低頭,能直接看到自己的腳趾,但是當你200斤的時候,是看不到的。

更可怕的是我的身體已經完全承受不了這個體重了。以前因為肥胖,每次去醫院看醫生,醫生肯定會帶一句「要減肥」,都會這麼一說。但今年,我在沒有運動,沒有做任何過激事情的情況之下,突然間腰突了,我隻是蹲下把衣服放進洗衣機之後就站不起來了,這是一個很吓人的事情。當時我第一時間去看醫生,醫生的判斷就是,因為體重已經超标了,身體已經無法承受我這個體重了,是以才會出現這個反應,然後說,一定要減肥,不減肥的話腰突沒辦法治。

另外一個是,今年我從過年開始,就一直持續性感染,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沒完沒了,怎麼都好不了。2024年前三個月,我基本上每個月都在去醫院,其實也沒有說具體是哪一個病症,而是整個免疫力和健康水準都在往下走。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圖源顔如晶微網誌

那段日子我能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機能的衰弱,是時候要減肥了,再這樣下去不行了,我開始很認真地去考慮,要擺脫肥胖這個問題,專業的醫生也和我說,一定要減重,不然我的身體好不了。

這幾個月我也一直在做心理建設,因為我給自己的目标是,這一次減肥,不再是一個階段性減肥,階段性減肥我做過上百次,就是為了一些目标減個5公斤、 10 公斤,或者是去嘗試一些比較熱門的流行的減肥方法。但是這一次,我希望是長遠的,我希望以後的我是一個55公斤的健康的人。

我在網絡上宣布了我要減肥的消息,從4月初到現在,我開始積極地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堅持自己做飯,健康飲食,加強鍛煉,基本是每天6點半就起床,按計劃進行有氧和功能性訓練。

雖然隻減重了一個多月,我現在的生活方式明顯更健康了。從前我的生活方式可以享受到一種放縱的快樂,盡情喝啤酒,每天無所顧忌地吃東西,家裡恨不得擺了個超市,但是我知道,那樣的生活是不可持續的,我經常擔心自己哪天會猝死。現在的生活雖然很累,但有一種很踏實的感覺,是一種自律的快樂吧。

我知道減肥的路還很長,我現在雖然不會因為減肥而不快樂,但還是會有一點焦慮,我會擔心,明天體重的數字不下降。每一天會想,今天是不是這口肉吃多了?或是今天是不是碳水沒有達标?減重之前我焦慮自己不健康,減重的時候其實焦慮感還是在的,你會焦慮自己的減重效果。

減重第一個月,我給自己打80分吧,離設定的減重目标還差4斤。這期間,我發燒了3天,手和脖子都受過傷,因為運動的酸痛和身體200斤的體重,恢複體能還是會有一點負擔,晚上睡覺的時候全身都疼,一周起碼得去兩次放松按摩。我也擔心之後會卡平台期,有人卡一天,有人卡一年,到後面會不會崩盤?這也是我很擔憂的。

但我還是準備做下去。可能大家不知道吧,我其實一直是一個很愛運動的人,很多人可能看我胖胖的,就覺得是我很懶、不動,才這樣,其實我很多年來每天都會運動一個小時以上,隻是這幾年做吃播和賣貨,這是我的工作,是以又胖了幾十斤。

我最理想的體重是110斤,但上一次我體重這麼輕,還是國小。我也很期待,一年後的顔如晶是什麼樣子。我想挑戰一下,除了可愛版的顔如晶,我還可以做哪一種形态的顔如晶?我幾乎沒有穿過裙子,甚至家裡沒有敢買過一張全身鏡,我去海南玩過很多次,幾乎沒有拍過任何一張照片,好朋友辦婚禮的時候我沒敢做伴娘,甚至每天運動看人家穿瑜伽褲,我都沒有穿過任何一條瑜伽褲。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健康地、無所顧忌地去嘗試這一切。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圖源顔如晶微網誌

同路人,我想對你說

體重超重甚至肥胖,是一個嚴肅的健康問題,也是一個需要大家用更加善意的眼光去看待的問題,希望大家能夠在這些話語中獲得支援、鼓勵和力量,一起建造一個更加健康而友善的世界。一個溫馨提示:看醫生真的很重要,「不要管别人怎麼看怎麼建議(除了醫生)」。

@Michelle 31歲 女

這次看醫生的時候醫生說,我每次吃東西的時候,我的胰島就使勁地工作為了産生胰島素。我頓時很感動,在我都不愛自己不關心自己健康的時候,我的胰島,我的心髒,我的膝蓋,我的各個器官仍然在拼命地為了我而工作着。人們總是在期待别人來拯救自己,愛自己。事實上,我的身體在時時刻刻無條件地在支援着我,直到她累死的那一刻。我這一次不想辜負我的器官們,我想證明我是值得他們如此忠誠的主人。

@王太白 32歲 女

保持健康的體重,适當的體育鍛煉,是一生都要做好的功課,減肥是一個生活化的事情,沒有必要的場合就盡量簡單自己的飲食,出去吃也嘗嘗味道就算啦,不要大吃大喝,身體一直在保護你,你也要為它做點什麼呀!

@不願透露姓名的momo女士 27歲 女

我應該是比較少見的特大基數的超重者,也是一個靠投機取巧而減重成功的不那麼令人敬佩的反面教材,但我還是想建議如我一般的特大基數人群,如果身體條件已讓你承受不住了,那麼不要管别人怎麼看怎麼建議(除了醫生)。

我身邊每一個人都是建議我管住嘴邁開腿,但是他們了解不了我心裡的壓力,他們也不知道我的身體有哪些令我羞于啟齒的狀況,我從不會告訴我的朋友們,每次和他們出去吃飯,哪怕隻是路程遠了一點在地鐵上站了半個小時,第二天我的腳腕就會痛得讓我下不來床,更别說去運動了。

這個時候你能聽的隻有醫生,去大醫院挂個減重科,把你所有的身體上的問題、心理的問題全都告訴醫生,他會給你最好的建議。

@G 31歲 男

我是一名雙相患者,從2019年到現在,每天都是早上一把藥晚上一把藥,我努力地嘗試去控制我的體重,因為我的上司、同僚、同學、朋友,即便在知道病情的情況下,也會對我不夠自律的外形提出建議、忠告或是批評。

一開始我還寄希望于解釋,而後則是時不時在朋友圈曬出自己最瘦時的照片,再往後,這事兒就像一塊老繭,麻木又厚重。現如今我也會堅持一些輕量的運動,譬如是switch的有氧拳擊,或是頻率很低的遊泳。這麼多年減掉的重量加起來,也快有一個成年男性那麼多了,而如今,我仍舊是一個胖子,麻木又厚重。

我沒有什麼建議、忠告或是批評可以給到希望減重的各位,我隻是在想,什麼時候,一個人,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不再為是胖子而羞恥,可以不再為是精神疾病患者而羞恥,可以不再為本就無法避免的标簽而羞恥,或許這個,是我減重這麼多年,最想要分享的感受。

@豆子 23歲 女

有時候不是我們不想減,是有各種各種的事情讓我減不下來,藥物影響和代謝慢真的是緻命傷。看到這裡的朋友,希望你們不要取笑和暗暗讨論那些身形過胖的人,他們可能也有他們的苦衷,并不是單純的「懶」。

@小胖 32歲 男

在減了45斤的時候給了自己一個文身作為獎勵和記錄,它是一個睡在貝殼裡的小人,寓意是,我們的脂肪是在經曆了社會情緒一切的壓力之後,身體被迫演化出的保護自己柔軟的屏障,但是減重、運動是我在一點一點把脂肪汗水重新鑄造成更堅固更美麗的殼,希望大家都能擁有這樣堅固美麗的殼吧。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圖源電影《百元之戀》

最後,這是一位醫生的建議

為了能讓大家更科學地認識「超重」「肥胖」和「減重」,我們決定附上專業醫生的回答,以下,是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内分泌科主任曲伸教授給出的科普和建議——

1、什麼樣的人算「肥胖」?

WHO(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标準是BMI(身體品質指數)在25.0 kg/m2及以上是超重,在30.0 kg/m2以上是肥胖。因為亞洲人體型和歐洲人不一樣,我們國家的診斷标準是BMI在24.0 kg/m2至27.9 kg/m2之間被定義為超重,超過28.0 kg/m2則是肥胖。

但在臨床上,我們還需要更多元度的評判。比如,如果有人來看病,第一我會先看胖不胖,BMI是一方面,還要看這個人的腰圍,男性腰圍如果超過90cm,女性超過85cm,也是正常體重的代謝性肥胖。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指征,比如有些人已經出現代謝紊亂,出現和肥胖相關的脂肪肝、糖尿病、肝功能異常等,這其實也是肥胖的表現。

2、肥胖的人都需要就醫和治療嗎?

其實,醫學上對于肥胖的認知是非常清晰的,早在1997年,美國臨床内分泌醫師學會(AACE)/美國内分泌學會(ACE)即提出,肥胖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疾病,治療目标應為控制肥胖及其并發症。因為肥胖會帶來很多代謝異常,比如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高血脂,以及精神心理問題,甚至多種器官功能障礙,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成人生育能力也有影響。

據我們保守統計,中國的肥胖人群已經超過1億。在河北、東北、内蒙這些地方肥胖患者非常多,很多的人其實都沒到醫院來看病,因為這些人沒認識到自己已經必須減重了,沒認識到TA其實已經是肥胖症的患者了,是以說其實肥胖的醫療化或者說醫學幹預的理念在中國目前為止大家都還不太重視。

特别想提醒大家,如果符合以下幾種情況,還是建議能夠盡快就醫:

第一,體重快速增加的。疫情期間确實碰到很多這種患者,本來體重沒問題,但一年增加了10公斤、20公斤,而且還減不下去,那就可能是内分泌出問題了。

第二,體重持續增加,而且每年都增加,這種也要引起重視。

第三,肚子越來越大。其實我們醫生很怕這種「肚子越來越大」的肥胖,可能胳膊和腿都越來越細,但肚子卻越來越大,這種情況就很容易出現代謝問題,比如脂肪肝,可能還有肝功能異常。除此之外,心髒也開始有負擔,睡覺時打呼噜,打着打着突然不打了,這叫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還有的人因為肚子大,走路時關節也會出問題。

第四,遺傳性肥胖。從小就胖,父母也胖,這種情況要及時就醫,及早管理和控制,千萬不要等因為肥胖得了糖尿病才來醫院。

第五,代謝異常。例如體重正常的代謝性肥胖,雖然BMI處于正常範圍,但身體卻已經存在代謝異常了,這就屬于「隐性」肥胖。

3、肥胖的治療目前一般采取什麼方式?

肥胖治療經常有「新的招」出來,例如生酮飲食、低卡路裡飲食、16+8飲食等,但我認為其實肥胖的治療真的沒有絕招,沒有一招鮮,必須采用各種方法進行個體化治療,主要針對發病的病因去幹預,再加上其他能夠起輔助作用的方法,像「管住嘴邁開腿」都是輔助。

例如,我們對那種總覺得吃不飽的人,就要想辦法讓他不想吃,這是主要的治療。對那種從來不運動的患者,就想辦法讓他加強運動,但是要讓他運動愉悅,而不是逼迫。針對激素不夠的人,補充好激素,自然而然就瘦了。

是以,一定要到醫院評估,一系列檢查做完再設計治療方案,一般的治療要3-6個月,不是一個月減20斤就結束了,一個月減20斤是很可怕的,因為三個月以後可能又會長回30斤。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和患者交流的曲伸醫生

4、在性别上,男性和女性對于肥胖這一問題有什麼差別?

我們在一線面臨的情況是,很多該減重的人不來醫院,不該來看的又很積極。其實肥胖人群中,男性比女性多,但是現在到門診的患者中女性比男性多。我每天要打發很多不該減重的人——比如愛美的女性,年輕的姑娘其實并不肥胖也想減重,更年期的女性随着年齡增長開始發福,想要回到18歲的體重,這也是比較難的事情。

5、作為專業醫生,你自己都如何管理體重?你有哪些日常管理體重的建議給大家?

管理體重要貫徹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拿我自己舉例,我很注意監測體重,幾乎每天稱體重,就和吃飯一樣日常。比如說,最近出去旅遊了一趟,亂吃亂喝後回來胖了,我就會騎自行車,或者多走路,我現在一個星期就開一次車,就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步行時間和運動時間。

吃東西上均衡飲食,注意營養。少吃那些加工食品,少喝加工的複合高碳酸飲料,以及少鹽。鹽攝入的問題特别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因為現在高血壓的發病率高了,原來我們講健康飲食金字塔,現在我們講究均衡飲食,谷物蔬菜水果肉蛋奶,哪一個都很重要。 

還有就是可持續性。有些人為了減重限時飲食、晚上不吃飯,這其實一般人都做不到的,做一個月、兩個月可以,做半年就很費勁,更不要說做一輩子了,長期堅持其實是很困難的,是以管理體重還是要選自己相對能适應的生活方式,才可以日常化和持續化,最好是能堅持一輩子的,這樣對自己的身體,對自己的健康才是最有效,也最負責任。

最後,如果已經到達了肥胖的标準,還是希望大家應該去醫院,尋求專業的幫助,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合理地減重。

能夠科學地認識肥胖,能夠科學地管理體重和并發症風險因素,就都是勇敢者。這是一個長期管理的過程,希望大家都能堅持下來,擁有更健康的身體。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圖源電影《熱辣滾燙》

檢視原圖 33K

  •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 沒有人可以胖得很健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