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則天死前才醒悟,最可怕的人一直在身邊,殺光李唐子孫也沒用!

作者:百味說史

武則天的野心,艱難的奪權上位路;

武則天死前才醒悟,最可怕的人一直在身邊,殺光李唐子孫也沒用!

武則天

公元637年,武則天剛滿14歲,唐太宗李世民聽說她儀容舉止嬌美,便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号“武媚”,世人都稱她“武媚娘”。

五品“才人”是後宮裡級别最低的内官,是以武則天隻能照顧李世民生活起居,卻無法獲得他的寵幸。

有一次,西域使臣向李世民晉獻一匹寶馬,名為“獅子骢”,此馬長得高大威猛,神駿異常,據說能“日行千裡而不乏”。

李世民看到後很是高興,便讓馴馬官騎上去,跑幾圈讓自己看看。

誰知馴馬官剛騎上去,這匹“獅子骢”就一聲長嘶,然後四蹄騰空,把馴馬官狠狠的摔到地上。

李世民見這匹寶馬如此暴躁易怒,便問:“你們誰能馴服這匹‘獅子骢’?朕重賞白銀一千兩。”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隻見前前後後共有十來位,在戰場上征殺多年的武将上場,但都被“獅子骢”幾下子就甩下馬背。

這時一衆文武官員,誰也不敢再出來騎馬,李世民看到後心裡很是着急。

正在這時,武則天站了出來,對着李世民說道:“陛下,臣妾能治服它,請讓臣妾一試!”

李世民大吃一驚:“你一個文弱女子,如何能降服烈馬?這肯定不行!”

武則天死前才醒悟,最可怕的人一直在身邊,殺光李唐子孫也沒用!

武則天馴馬

武則天說:“我隻要三件東西,鐵鞭、鐵錘和匕首。它要是不聽話,就用鞭子抽它;還不聽話,用鐵錘敲它的頭;再不聽話,就用匕首砍斷它的脖子。”

李世民聽了武則天的話立刻大吃一驚,隻覺得眼前這個女人既聰明又可怕。

表面上連連誇贊武則天好有手段馴服烈馬,實則心裡對武則天如此殘忍的手段感到深深的害怕。

因為李世民在武則天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當年在“玄武門政變”時的刀光劍影,心中頓覺不寒而栗。

于是便将其冷落後宮,一連12年也未寵幸她,武則天也是以一直當了12年的五品“才人”。

公元649年,50歲的李世民染上了“痢疾”,由于當時醫術有限,李世民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要知道“痢疾”這種病,在我們現代不算啥大病,但是在古代可是要人命的病!

武則天死前才醒悟,最可怕的人一直在身邊,殺光李唐子孫也沒用!

李世民和武則天

皇帝龍體欠安,武則天便日夜陪在李世民身邊照料,而太子李治也一同陪着照顧李世民。

敏銳的武則天深知自己想要“鹹魚番身”,必須要抓住太子李治這顆“救命稻草”。

武則天絞盡腦汁博得李治的好感,而李治在貌美如花的武則天誘惑下,很快就成了“石榴裙下的俘虜”。

接下來武則天和李治背着李世民,終于擦出了不倫不類的愛情火花。

然而世事難料,就在武則天的命運即将出現轉機時,老天爺又跟武則天又開了個大大的玩笑。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享年52歲,太子李治繼承皇位,是為唐高宗。

由于李世民在臨死前唯恐武則天對李唐江山不利,便把她下放到感業寺為尼。

武媚娘本以為自己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伴随着青燈古佛,直到老去。

但武則天心中對李治仍然是有感情的,她不停的思念着李治,期盼着李治能接她回宮。

在思念中寫就一首《如意娘》送給李治,表達了自己的愛意,還随詩捎過去一條自己穿的石榴裙。

小編給大家解讀一下武則天《如意娘》含義:

眼看着春天的花兒都謝了,夏天的樹兒也綠了,想念您的人啊,身瘦了,心也碎了。

自從我倆上次幽會親熱分别之後,我在這裡,整日以淚洗面,淚濕衣衫,淚灑裙裾,如果您不信,就來打開我的衣箱,看看那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吧。

朋友們,武則天這首情詩寫的真好,不知道大家如何?反正小編是被感動了。

武則天死前才醒悟,最可怕的人一直在身邊,殺光李唐子孫也沒用!

李治和武則天

李治看着善解人意的武則天,心裡激動得不得了,立刻趕到感業寺相見武則天。

兩人先是默默無言兩行淚,接着耳邊響起哭泣聲,最後緊緊的相擁在一起。

李治回到皇宮後很是思念武則天,但是他又不能把武則天接回來,畢竟她曾經是父皇的妃嫔。

當時由于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後長年無子,而蕭淑妃卻連産三子,頗受李治寵愛,皇後地位已然岌岌可危。

王皇後便想将武則天拉到自己的陣營來,一起對付蕭淑妃。

武則天死前才醒悟,最可怕的人一直在身邊,殺光李唐子孫也沒用!

王皇後和蕭淑妃

于是便勸說李治将武則天納入後宮,李治大喜過望,立刻就同意了。

于是,28歲的武則天再度入宮,此時武則天已身懷有孕,入宮後便生下了與李治的第一個兒子李弘。

李治很高興,封武則天為“昭儀”,“昭儀”又是個什麼級别呢?

“昭儀”是皇帝妃嫔的封号之一,為九嫔之首,屬于正二品。

武則天入宮後,果然不負王皇後衆望,二人一起聯手,将蕭淑妃扳倒。

武則天反而卻越來越獲得唐高宗李治的寵愛,這使得王皇後及蕭淑妃很氣憤。

接下來王皇後及蕭淑妃便共同打擊诋毀武則天,但李治并不理會,反而對武則天越發的寵愛。

武則天先是打壓蕭淑妃,将蕭淑妃廢掉後,斷去手足,又扔進酒缸中浸泡數日,最後慘死。

接下來又對付王皇後,公元653年,武則天又再度懷孕産下一女,即安定思公主。

據《新唐書》記載:

昭儀生女,……‘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後意。

另據《資治通鑒》記載:

會昭儀生女,……“後殺吾女!”……,上由是有廢立之志。

再據《唐會要》記載:

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後殺之,上遂有廢立之意。

王皇後很喜愛安定思公主,經常前去探望,有一天王皇後又來看小公主,在逗弄一會後,便回宮去了。

随後武則天趁着沒人注意,便将安定思小公主掐死,之後又蓋上了被子。

最後武則天跑到李治那裡哭訴王皇後殺死小公主,李治這才下定決心廢掉王皇後。

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下令,廢掉原配王皇後,改立武則天為皇後。就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廢王立武”事件。

武則天為稱帝,對兒子的狠辣程度令人望而生畏;

武則天死前才醒悟,最可怕的人一直在身邊,殺光李唐子孫也沒用!

武則天

接下來武則天又把目光對準了太子,因為太子也是自己稱帝路上的障礙。

當時太子是李忠,他是李治剛被立為太子時與妃嫔劉氏所生的長子。

李忠性格軟弱,而且自知其位不保,便主動提出放棄太子之位。

随後李治又把和武則天生的長子李弘立為太子。

公元675年4月,就在李弘當上太子不久,便得了肺結核病去世。

但據《新唐書》和《舊唐書》均有記載:

天後方圖臨朝,乃鸩殺孝敬。

根據史記可以看出,李弘是非正常死亡,應該是被武則天所毒殺的。

李弘病逝之後,李治和武則天的次子李賢繼任太子。

但是李賢和武則天政見不和,被武則天廢掉太子之位,貶去巴州。

最後武則天授意酷吏丘神勣,逼迫李賢自盡。

接下來李治和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李顯又繼任太子。

公元683年12月27日晚,唐高宗李治在東都貞觀殿去世,終年56歲。

李治臨死前頒下遺诏:

皇太子于靈柩前即位;由宰相裴炎輔政;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後進止。

接下來武則天臨朝稱制,為稱帝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

公元684年,李顯不甘為傀儡,企圖對抗母親武則天,結果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并貶出長安。

公元684年2月,武則天又改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而她自己也從幕後走向台前,正式開始臨朝稱制,掌控朝堂一切政事。

李旦不久就被武則天軟禁于皇宮之中,徹底淪為了傀儡皇帝。

690年9月9日,武則天廢掉唐睿宗李旦,自己即皇帝位,改國号為“周”,定都洛陽。

武則天鞏固皇權,瘋狂屠殺李唐子孫;

武則天死前才醒悟,最可怕的人一直在身邊,殺光李唐子孫也沒用!

武則天

據大陸現代著名作家、學者、語言學家林語堂先生在《武則天正傳》中記載:

武則天一生共謀殺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連的親屬)。

其中她自己的親人二十三人,李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文臣武将三十六人(不包括其部屬)。

武則天認為自己出身卑微,而且李唐皇室目前還擁有強大的政治勢力和影響力,對自己還存在很大的潛在威脅。

是以武則天在執政前、後期,為穩固帝王統治,也是給自己的子孫後代掃平道路。

便下定決心鏟除一切可能威脅到自己帝位的人,對李唐皇室大肆殺戮,必除之而後快。

其中被武則天殺戮的李治子孫有:

燕王李忠:李治庶長子,被賜死;

太子李弘:武則天長子,被毒殺;

太子李賢:武則天次子,被逼自盡;

安樂郡王李光順:李賢長子、武則天的親孫子,被鞭殺;

永安郡王李守義:李賢次子、武則天的親孫子,被杖殺;

懿德太子李重潤:武則天三子李顯的長子、武則天的親孫子,被杖殺;

永泰公主李仙蕙:李顯第七女、武則天的親孫女,被毒殺;

杞王李上金:李治第3子,被誣謀反罪自缢而死;

杞王李上金諸子:李義珍、李義玫、李義璋、李義環、李義瑾、李義璲在流放途中一起被殺;

許王李素節:李治第4子,被誣謀反,在押解途中被暗殺;

許王李素節13子中:李璟、李瑛、李琪、李琬、李瓒、李玚、李瑗、李琛、李琎等9子全被誅殺 ,其餘4子由于年幼,幸免于難,被長期囚禁在雷州;

其中被武則天殺戮的李世民子孫有:

武則天死前才醒悟,最可怕的人一直在身邊,殺光李唐子孫也沒用!

武則天

蔣王李炜:李世民第7子、蔣王李恽之子,被誅殺;

越王李貞:李世民第8子,兵敗自殺;

琅琊郡王李沖:李貞長子,兵敗被殺;

常山公李蔳:李貞第3子,兵敗被殺;

沈國公李溫:李貞第4子,流放緻死;

紀王李慎:李世民第10子,流放緻死;

紀王李慎諸子:義陽王李琮、楚國公李璿、襄陽郡公李琇、廣化郡公李瓛、建平郡公李玖,一起遇害。

曹王李明:李世民第14子,被逼自殺;

曹王李明二子:長子零陵王李俊、次子黎國公李傑,被誅殺;

嗣恒山郡王李厥:李世民嫡長子、李承乾的第2子,被誅殺;

廣都郡王李疇:李世民第6子、李愔長子,被誅殺;

蜀王李璠:李世民第6子、李愔第3子,被流放緻死;

濮王李欣:李世民第4子、李泰長子,被酷吏陷害貶至昭州任刺史,被陷害緻死。

其中被武則天殺戮的李淵其他子孫有:

長樂王李循琦兄弟6人:唐高祖李淵第22子滕王李元嬰之子,一同被迫害死在獄中;

霍王李元軌:李淵第14子,流放途中被殺;

江都王李緒:李元軌之子,被殺;

韓王李元嘉:李淵第11子,被逼自殺;

上黨郡公李谌:李元嘉第3子,連罪至死;

黃國公李撰:李元嘉第4子,連罪至死;

魯王李靈夔:李淵第19子,被逼自殺;

範陽郡王李藹:李靈夔次子,被誅殺;

東莞郡公李融:李淵第15子、虢王李鳳第5子,被誅殺;

常樂公主:李淵第19女,被誅殺;

舒王李元名:李淵第18子,被酷吏丘神績構陷誅殺;

豫章王李亶:李元名之子,被酷吏丘神績誣陷誅殺;

嗣鄭王李璥:李淵第13子鄭王李元懿之子,被誅殺;

汶山郡公李蓁:唐高祖李淵第10子徐王李元禮的第3子,被誅殺;

廣漢郡公李谧:李淵第16子道王李元慶的第5子,被誅殺;

鄱陽郡公李諲:李淵第16子道王李元慶的第6子,被誅殺;

南安王李穎:李淵第21子密王李元曉的曾孫,被誅殺;

另外,武則天還殺掉很多與李唐皇室宗親血統關系稍遠的宗親貴族:

如:李玄、李英、李玄貞、李直、李敞、李志業、李知言、李然、李勳、李策、李越、李黯等人。

其中被武則天殺戮的朝廷重臣有36人: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太尉長孫無忌:唐高宗的親舅舅、托孤重臣;

秘書郎上官儀:上官婉兒的祖父;

右領軍衛中郎将程務挺:唐初名将程名振之子;

英國公李敬業:唐初名将、開國元勳司空李勣的孫子、梓州刺史李震之子;

唐朝宰相:褚遂良、韓瑗、來濟、柳奭、裴炎等;

唐朝名将:王方翼、黑齒常之、李孝逸、張虔勖等;

武則天身邊那個最可怕的人;

武則天死前才醒悟,最可怕的人一直在身邊,殺光李唐子孫也沒用!

狄仁傑

其實武則天身邊最可怕的人就是狄仁傑,為什麼這樣說呢?

就是因為他為武則天推薦的,後來成為宰相的張柬之,後來成了武則天的掘墓人。

狄仁傑可以說是武則天一手提拔起來的,也是武則天自認為的嫡系親随。

而狄仁傑在骨子裡一直堅持着李唐正統的追随,他沒有忘記,江山是李唐打下的。

在武則天之後,江山自然要還給李唐子孫,而且他也一直堅定地認為,李顯就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選。

是以狄仁傑也一直在等,在等着一個合适的機會、合适的人出現。

因為狄仁傑心裡明白,隻有這樣才不會辜負武則天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更不會違背自己心中的初衷。

當武則天到了晚年,因為立武家人還是立李家人為太子而糾結不止、左右為難時。

狄仁傑得知武則天想要傳位給侄子,把武三思立為皇太子時,心裡甚是焦急,适時的及時用巧妙話語說服武則天還政給李唐家族。

狄仁傑說:“侄子和兒子誰更親近呢?如果立兒子,後世便可在宗廟享受供奉,而立侄子的話,那就不一樣了,世上沒有哪個侄子會在自己宗廟供奉自己姑姑的!”

狄仁傑是武則天的心腹兼知己,武則天為很尊重狄仁傑的建議,也就更加堅定了要立自己兒子李顯為太子的決心。

接着狄仁傑又做出了一個最為關鍵的決定,最終将武則天趕下皇位。

武則天死前才醒悟,最可怕的人一直在身邊,殺光李唐子孫也沒用!

張柬之

狄仁傑在告老還鄉前為武則天推薦一位新宰相,這個人就是荊州長史張柬之。

但武則天認為張柬之年齡太大,就沒有重用他,隻是讓他擔任洛州司馬。

當武則天再次讓狄仁傑為她舉薦人才時,狄仁傑又極力推薦張柬之。

并且狄仁傑鄭重的告訴武則天:“此人能擔任宰相之職,而不是隻做一個司馬,未免大材小用了!”

武則天見狄仁傑如此堅持自己的意見,便任命張柬之為宰相。

看來狄仁傑堅決的扶持張柬之上位,他這麼做的理由隻有一個:那就是張柬之和自己志同道合,想借張柬之的手,完成李唐複辟大業。

公元705年,也就是狄仁傑病逝後的第5年,當武則天病重之時,張柬之聯合崔玄暐等衆多大臣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并還政于李顯。

武則天死前才醒悟,最可怕的人一直在身邊,殺光李唐子孫也沒用!

武則天

直到武則天在病重臨死之前,才幡然醒悟,狄仁傑才是自己身邊那個最可怕的人。

而那些李唐子孫隻是被自己冤殺罷了,就算殺光了他們也沒用,但此時後悔已晚矣。

武則天同時也意識到,狄仁傑當初為什麼堅持向自己舉薦張柬之?原來就是因為他們這些李唐舊臣,一直都心系着李唐江山。

估計武則天在臨死前,一定在痛恨狄仁傑和懊鬧自己,最可怕的人竟然一直就在自己身邊,并且與自己日日相伴,自己還把最大的信任都給了他。

最終武則天放下了一切,留下了“去帝号,稱則天大聖皇後”的遺诏。

她告訴世人,江山一直都是李唐家族的,而自己的身份也始終是李家的媳婦。

也正是因為這個遺诏,讓武家得以保全,更讓武則天與李治合葬一起,尊享太廟。

結語:

武則天雖身為女子,卻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攀上權力巅峰,但其折騰了一生,到最後就連最信任的知己狄仁傑都不認可自己,更何況天下人呢?

狄仁傑歸根到底還是為了天下百姓,為了自己的初心,就在那談笑間,輕而易舉地搞垮了武周王朝,不得不令世人佩服狄仁傑的大智大勇!

《鄭重聲明:本作品僅為今日頭條原創首發,并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作者允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轉載、盜用、搬運,侵權必究!》

史料參考:

《唐會要》

《新唐書》

《舊唐書》

《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