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過主将,卻因主将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

作者:朱前蹄後

三國亂世,群雄逐鹿,戰火連天。在戰場上,主将是指揮者,副将是輔佐者。一般情況下,副将的武功和謀略都不如主将。

三國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過主将,卻因主将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

然而,在三國亂世中,卻有三位副将,他們武藝超群,謀略過人,甚至比主将還要厲害。他們能力都超過了主将。

三國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過主将,卻因主将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

龐德:超越主将的英勇副将

龐德,字令明,是東漢末年西涼軍将領,原為馬超麾下副将,他勇武過人,曾在羌亂中立下赫赫戰功。後來,他投靠曹操,成為曹軍的一員大将。

三國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過主将,卻因主将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

公元219年,曹操率軍攻打襄樊,龐德作為于禁的副将,随軍出征。在攻打襄樊的戰鬥中,龐德大放異彩,曾與關羽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還一箭射中關羽左臂。

三國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過主将,卻因主将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

然而,他的主将于禁卻是個庸碌之輩,他不懂得用人,也不懂得戰争。他看不上龐德,認為龐德隻是個武夫,沒有謀略,還多次在關鍵時刻鳴金收兵。

在襄樊之戰中,龐德曾建議,将營地遷移至高地以避免被洪水淹沒,但是于禁不聽,執意在低窪處安營紮寨。結果,曹軍被關羽水淹,于禁七軍全軍覆沒,龐德也被關羽俘虜,最終被斬首。

三國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過主将,卻因主将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

王平:久經沙場,卻被馬谡輕視

王平,字子均,是蜀漢名将。他出身寒微,但卻有着過人的軍事才能。他曾在漢中之戰中,率領蜀軍擊敗曹軍,立下大功。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王平作為馬谡的副将,随軍出征。馬谡,字幼常,是諸葛亮的學生,但卻是一個書生武夫。他隻懂得讀書,不懂得打仗。

三國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過主将,卻因主将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

在街亭之戰中,王平深知街亭的戰略重要性,堅決反對馬谡在山上紮營,認為這違背了諸葛亮的初衷。

然而,馬谡自負地忽略了王平的建議,堅持在山上紮營,結果,魏軍派張郃率軍偷襲,蜀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最終導緻了街亭失守,馬谡被諸葛亮斬首,王平則被諸葛亮重用,成為蜀漢重臣。街亭失守,導緻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大好局面喪失,也是以成為了曆史的遺憾。

三國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過主将,卻因主将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

張郃:智勇雙全,卻被夏侯淵輕視

張郃,字儁乂,是曹魏名将。他武勇過人,又有一定的謀略。他曾多次率領曹軍,擊敗孫劉聯軍,立下大功。

三國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過主将,卻因主将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

公元218年,曹操率軍攻打漢中,張郃作為夏侯淵的副将,随軍出征。在夏侯淵麾下,張郃一直表現出超凡的謀略和軍事才能。

三國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過主将,卻因主将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

在漢中之戰中,張郃向夏侯淵建議,要謹慎對待蜀軍,警告夏侯淵不可輕敵,建議堅守而非輕率出戰,但夏侯淵卻不聽,一心想速戰速決。

夏侯淵的自負和急躁,導緻他忽視了張郃的忠告,最終在戰場上落入黃忠的埋伏,被斬殺。張郃的智慧和謀略未能被充分利用,成為了曆史的一大遺憾。

三國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過主将,卻因主将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
三國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過主将,卻因主将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
三國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過主将,卻因主将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
三國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過主将,卻因主将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