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美差距又拉大了!第一季度中國GDP降至美國的60%?背後是何原因?

作者:末世Talk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2024年,作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的美國和中國第一季度的經濟表現已經出爐,然而兩國的GDP資料卻相差的越來越多。

中國的GDP增速達到了5.3%,高于市場預期。

但美國的GDP資料依舊在通脹和高利率的加持下顯得相當強勁。

在這背後,全球通脹、匯率波動、美國的貨币政策等一系列複雜因素交織在一起,直接影響了中美兩國的GDP表現。

中美差距又拉大了!第一季度中國GDP降至美國的60%?背後是何原因?

通脹的雙重效應:誰在“吃虧”?

從GDP的實際增速來看,中國今年一季度的5.3%無疑是一份亮眼的答卷。

然而,進一步觀察GDP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的關系,我們發現了一個令人警醒的現象。

通常情況下,名義增速應該高于實際增速,因為名義增速中包含了物價上漲的因素。

但今年一季度中國的名義增速反而低于實際增速,僅為4.18%。

中美差距又拉大了!第一季度中國GDP降至美國的60%?背後是何原因?

這意味着物價不僅沒有上漲,反而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1-3月CPI漲幅分别為下降0.8%、上漲0.7%和上漲0.1%,物價增速依然低迷。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一季度的通脹水準。

美國今年一季度的CPI漲幅保持在3%左右,而核心通脹名額更是高達3.8%。

中美差距又拉大了!第一季度中國GDP降至美國的60%?背後是何原因?

美國較高的通脹率推動了其名義GDP的增長,使得GDP資料看起來更為“繁榮”。

這種現象對比出中國經濟的通縮壓力,這也正是中國GDP在名義增速上“吃虧”的原因之一。

匯率的波動:GDP“縮水”的背後

另一重要因素是匯率問題。

美元在高利率政策的支撐下,持續保持強勢,導緻亞洲貨币普遍走弱。

中美差距又拉大了!第一季度中國GDP降至美國的60%?背後是何原因?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對美元匯率貶值明顯,使得中國的GDP在換算成美元後“縮水”。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中國GDP為29.63萬億元人民币。

按平均匯率計算相當于4.17萬億美元,而美國的GDP則為6.93萬億美元。由此計算,中國的GDP已經降至美國的60%。

美國的高利率政策:虛假的繁榮?

高通脹和高利率的疊加使得美國的GDP資料看起來相當“繁榮”,但這種狀态顯然無法長期維持。

中美差距又拉大了!第一季度中國GDP降至美國的60%?背後是何原因?

高利率政策直接推高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嚴重打擊了美國國内的經濟活動。

今年以來,美國已多次出現銀行倒閉的情況。

近期共和銀行宣布破産,成為今年首家倒閉的銀行。

這種現象表明美國金融體系正受到高利率的反噬效應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銀行難以承受高利率環境下的經營壓力。

中美差距又拉大了!第一季度中國GDP降至美國的60%?背後是何原因?

中國的應對之策:在轉型中尋求新突破

面對美國高利率政策和通脹的雙重壓力,中國需要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

首先,在貨币政策上,中國央行已經采取了穩健寬松的政策。

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在通脹方面,由于國内物價增速低迷,适度的刺激政策可能有助于提振消費。

中美差距又拉大了!第一季度中國GDP降至美國的60%?背後是何原因?

中美兩國經濟在一季度的表現各有千秋,但在通脹、匯率、貿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GDP的實際差距也在不斷拉大。

對于中國而言,經濟結構的轉型、消費的提振、貨币政策的調整都将是未來挑戰與機遇并存的關鍵。

與此同時,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确定性也在不斷增加,我們需要做好應對準備。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