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6年老師說我是窮要飯的,不願教我,23年後他卻在我公司做保潔

作者:娛析

文:娛析

編輯:娛析

本文獨家釋出在今日頭條,已簽約維權騎士

本文為短篇小說,内容純屬虛構,理性觀看

○●

○●

我叫李愛明,是一家IT公司的老闆,說實話,我的出身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普通的貧困家庭。

小時候我們一家人租住在一個狹小的平房裡,家裡經濟拮據,父母經常為了維持生計而大吵大鬧。

作為家中獨子,我從小就被教育一定要刻苦讀書,将來才能改變現狀,過上好日子。

1996年那會兒我就讀于一所普通的國小,王老師們對我們這些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沒什麼興趣,經常敷衍了事。

有一次,我有一道題不會做,就在課堂上舉手提問,王老師并沒有如我想象中一樣為我解疑答惑。

而是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說:“李愛明,就你家的這種條件,将來肯定得出去要飯,學不學習對你來說沒多大用處!”

“像你這種家庭的人,将來出了社會,也是一個對社會無用的人,社會是不會接納你這種窮要飯的人的!”

“你這種人的存在,就像是社會的毒瘤一樣,沒有你們,社會說不定會更好。”

“你啊,就别想着學習了,有這時間還是琢磨琢磨怎麼去要飯吧!”

1996年老師說我是窮要飯的,不願教我,23年後他卻在我公司做保潔

王老師說完這些話,引的班裡的同學哄堂大笑,同學們知道了我家庭條件不好後也都紛紛嘲笑我。

可我又不知道該怎麼反駁他們,當時氣的我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我咬着牙使勁忍住,發誓一定不能被這種話給擊垮。

回到家後,我對我爸說了王老師說的話,我爸氣得不得了,說什麼都要第二天帶我去學校理論,最後硬生生被我媽給攔住了。

我媽知道,就算是我爸帶着我找到學校也沒什麼用,無非就是王老師被批評一頓,以後該教學還教學。

對于王老師來說幾句批評不痛不癢的,沒什麼影響,但是王老師對我說的那些話,卻深深的影響着我。

我媽說的對,與其我們跟王老師生氣,還不如把這口氣轉化成奮發圖強的志氣。

我們這種窮人家的孩子本來就是這麼容易遭人小觑和歧視,但正是這樣,我才要更加的努力學習。

總有一天我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改變現狀,讓那些瞧不起我的人好好看看!

1996年老師說我是窮要飯的,不願教我,23年後他卻在我公司做保潔

盡管王老師的那句話傷害了我,但我并沒有放棄讀書。我咬緊牙關,努力學習,終于考上了當地一所重點高中。

進入新環境後,我依然是個窮小子,操着一口道地的鄉音,穿着樸素的校服。

剛開學的時候我就遭到了一些同學的嘲笑和歧視,他們拿我的口音和衣着開涮,說我就是個徹頭徹尾的“鄉巴佬“。

這些我都默默忍受着,但内心的鬥志卻被熊熊燃起,看着操場上跑步的那些富家子弟,我暗下決心,總有一天我也要飛黃騰達,甩開他們的身影!

于是,我放學後從不遊手好閑,要麼是呆在教室裡自習,要麼就是去學校圖書館鑽研。

除了應付正常的功課,我還要擠出時間提高自己一口一個道地農村腔的國語水準。

我們那個年代,家裡确實太窮了,上學也是件奢侈的事,每個星期我隻能在學校吃兩頓飯,其餘時間就靠在家裡啃鹹菜和幹馍馍勉強充饑。

有一次,我在圖書館自習到很晚,一直等到封閉才下樓,卻發現大門從裡面被反鎖了,隻能暴露在夜晚的冷風中。

我瑟瑟發抖地蹲在門口,幾個小時後才有人發現并将我放了進去。

從那以後,我學會了自己做飯,中午再也不去操場上逛了,而是在教室裡吃自己做的幹面包充饑。

1996年老師說我是窮要飯的,不願教我,23年後他卻在我公司做保潔

就這樣,我熬過了中學的每一天。功夫不負有心人,我以優異的成績被一所知名大學電子工程系錄取,離開了家鄉,踏上了通往成功的道路……

大學的生活比中學要自在多了,雖然這裡的生活費比家鄉要高出許多,但我靠着自己的勤工儉學加上家人的一點補貼,總算可以在這裡安頓下來。

大一那年,我依舊很節儉,住的是6人間的學生宿舍。

和我作伴的5個室友,個個都是家境不錯的孩子,他們上學無憂無慮,每月能從家裡領取可觀的生活費。

有幾次聚會,室友們會拿出家裡給的鈔票大肆炫耀,我看在眼裡,暗自覺得有些汗顔。

不過我從沒嫉妒過他們,因為我知道,隻要自己肯吃苦,總有一天我也能過上優渥的生活。

大二那年,我加入了學校的機器人創新實驗室,開始了新的科研生涯。

由于平時除了上課,其餘時間都泡在實驗室裡查閱資料、動手做實驗,我的生活費又減少了不少。

有一個雨夜,我在實驗室加班到很晚,肚子早就咕咕直叫了。

臨近關門時,我背着書包,冒着大雨飛奔去學校附近的一家小賣部,隻為了買一個5毛錢的面包充饑。

1996年老師說我是窮要飯的,不願教我,23年後他卻在我公司做保潔

那時的我是多麼渴望成功啊!我對室友說,将來賺了大錢,我一定要吃世界上最好的火腿,每天不重樣的。

室友們笑話我要求也太低了,但我真的是發自内心地這麼想。

轉眼間,四年的大學生涯結束了,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還拿到了保送到一家大公司工作的内部職位。

就這樣,我告别了貧困的大學生活,開啟了職場生涯。

沒過幾年,我就憑借自己的努力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公司,小有作為,買了首套屬于自己的房子,也結識了漂亮能幹的妻子。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美好,我幾乎已經遺忘了當年受盡的冷嘲熱諷。直到某一天,一個熟悉的身影狠狠撞擊了我的内心……

那是一個平凡的工作日,我像往常一樣早早就來到公司,為接下來一個會議做準備。

我剛一踏進辦公室,我就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在擦拭窗戶。

我定睛一看,直接驚呆了,那個拿着掃把的中年保潔員,面容疲憊但神情還是熟悉的讓人印象深刻,竟然是我當年辱罵我的國小王老師!

1996年老師說我是窮要飯的,不願教我,23年後他卻在我公司做保潔

23年過去了,他的頭發已經花白,身形也有些佝偻。而我卻從他口中那個“窮要飯“的成長為這家公司的老闆。

王老師顯然也認出了我,他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幾秒,然後匆匆低下了頭,垂手站在一邊不知所措。

我心想,他怎麼也沒料到,當年還因為家境嘲弄我“将來隻能出去要飯“的窮小子,如今竟已是他的老闆了。

我走上前,心裡說不出是什麼滋味,雖然已過去這麼多年,但那句殘酷的話卻依然像把無形的尖刀,插在我的心頭,伴随了我很長一段人生路。

“王王老師,好久不見啊!您現在是在我們公司做保潔工作嗎?”我笑着打招呼,但笑容卻有些勉強。

王老師沒有回答,隻是點了點頭,臉上寫滿了恐慌和沮喪,好像下一秒就會被我炒鱿魚一樣。

我歎了口氣,拍了拍他的肩膀:“王老師,這麼多年了,您還在為當年的那句話而自責嗎?”

他依舊低着頭,一聲不吭,我繼續對他說道:“當時的我的确很傷心,但我也明白那隻是您一時的無心之言。”

“其實,我還想要謝謝您,如果不是您當時的那些話,可能就不會有如今的我!”

1996年老師說我是窮要飯的,不願教我,23年後他卻在我公司做保潔

“正是您當年的那句話反而成了我努力奮鬥的最大動力。”

“當時我就下定決心我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如今我終于熬出了,你看,現在我們兩個都活成了當年想都不敢想的模樣啊。”

王老師擡起頭,用那深邃的眼睛注視着我,眼眶微微泛紅。

“愛明啊,你現在真是讓我刮目相看!當年的我真的很可惡,說了很多不該說的話,也做了太多對不起你們這些孩子的事!”

“你靠自己的勤奮和堅持,超越了所有人,我真的發自内心的為你高興!”

接着他深深地歎了口氣,把許多年來的慚愧和遭遇都吐露了出來。

原來,就在我畢業不久後,王老師就因為素質問題,被學校多次記過,最後被學校開除了。

就在他被學校開除後他才醒悟過來,當年對我們這些窮學生是多麼尖酸刻薄,說着他掩面哭了起來。

我連忙拉住他的手,誠懇地說:“王老師,人非聖賢,誰都會說一些傷人的話,您已為人師表多年,功過是非,您最有發言權!”

“而我也早就釋然了,更何況您如今的處境,我也不會再與您計較您當年所說的那些話。”

1996年老師說我是窮要飯的,不願教我,23年後他卻在我公司做保潔

就在這時,我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也趕了過來,看到這一幕,他有些詫異地對我說:“老闆,您認識這個保潔?”

“對,這位是我以前的一位恩師。”我一邊回答一邊扶着王老師,“他年紀已大,以前在教育界也做出過不小的貢獻。”

“不如這樣吧,我們公司正缺一位後勤主管,就讓他擔任後勤主管吧,給他安排一些輕松的工作。”

人力資源經理看了看我,很快會意過來,點頭示意沒問題。

就這樣,王老師從一名普通的清潔工,開始在我公司做後勤主管工作。

雖然薪酬待遇沒有多高,但至少可以讓他晚年不再那麼操勞,也有個更體面的工作場所。

起初,王老師的表現确實不太理想,溝通能力、計算機操作都很生疵。

但我知道,他隻是需要一個新的環境來重新開始。

于是,我親自給他做了幾次教育訓練,傳授了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令我欣慰的是,盡管年紀已大,但老人的學習能力卻出乎意料的好,漸漸就上手了。

有一天,我路過後勤部時,看到王老師正在積極熱情的幫助職員們做事,我心裡很是高興。

1996年老師說我是窮要飯的,不願教我,23年後他卻在我公司做保潔

就在我想上前打個招呼時,卻聽到一名員工在附近嘀咕道:“我們老闆怎麼雇了個這麼老的人來當後勤主管啊,看着好蔫兒啊……”

聽到這話,我當時就有些惱火。不過,一轉念一想,這難道不正是當年那些瞧不起我的人對我的态度嗎?

我走過去,拍了拍那員工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所有人都年輕過,将來也難免會變老。你不應該用這種目光看待他人,尤其是對一位幾十年如一日為教育事業奮鬥的老人。”

“其實,隻要你用心點,就會發現這位老人身上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閃光點……”

就這樣,在我的倡導下,公司裡漸漸有了更多人尊重和愛戴王老師。

盡管隻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但對于他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已經足夠讓他重拾尊嚴和自豪了。

有時,我也會特意過去和王老師聊聊天,聽他講一些曾經的往事。

1996年老師說我是窮要飯的,不願教我,23年後他卻在我公司做保潔

聽着聽着,我也會反思起自己的為人處世,是否也像當年的他那樣,曾對他人的人生經曆視而不見、妄加評判過。

每每這個時候,我都會暗暗希望,無論是我還是别人,都應該用更開放、包容的心态與世界相處。

隻有以同理心對待他人,我們才能過上更有意義、更受尊重的人生。

就這樣,王老師以一個全新的姿态,平凡而有尊嚴地在我的公司工作着。有時我們見面也會會心一笑,對視一眼,共同享受着人生最後的快樂時光。

免責聲明:文章故事純屬虛構,圖檔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