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 《三國演義》的 30 個冷知識

作者:趣說曆史

1. 劉備的編織手藝:劉備在早年間曾以編織草鞋和席子為生,這項手藝在當時為他提供了生計。

2. 關羽的胡須:關羽的胡須非常長,據說他極為珍惜,睡覺時都會用布囊包裹起來。

關于 《三國演義》的 30 個冷知識

3. 張飛的書法:張飛不僅勇猛善戰,還擅長書法,尤其是草書,這在曆史上較為罕見。

4.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是一種高效的運輸工具,用于在崎岖的山路上運送糧草。

5. 趙雲的忠誠:趙雲曾兩次單騎救主,分别是救劉備于長坂坡和救劉禅于亂軍之中。

關于 《三國演義》的 30 個冷知識

6. 孫權的箭術:孫權是一位箭術高手,曾親自射殺過老虎,顯示了他的勇猛和箭術。

7. 周瑜的音樂才華:周瑜不僅精通兵法,還擅長音律,據說他在飲酒三盅後,彈奏者隻要有些微的差錯,他都能覺察到,并會回頭看那個出錯者。

8. 呂布的轅門射戟:呂布曾在一百五十步外射中戟上的小枝,這一箭術展示了他的非凡實力。

關于 《三國演義》的 30 個冷知識

9. 黃蓋的苦肉計:在赤壁之戰前,黃蓋為了取得曹操的信任,故意裝作與周瑜不和,甚至被打得皮開肉綻,這就是著名的“苦肉計”。

10. 魏延的“反骨”:在《三國演義》中,魏延因腦後有一塊“反骨”而被視為不忠之人,但這一說法在正史中并無記載。

11. 貂蟬的出身:貂蟬并非真實曆史人物,而是《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其原型可能是王允家中的一名歌伎。

關于 《三國演義》的 30 個冷知識

12. 甘甯的“錦帆賊”:甘甯年輕時曾聚衆為寇,人稱“錦帆賊”,後歸附孫權,成為江東名将。

13. 許褚的裸衣鬥馬超:在潼關之戰中,許褚裸衣與馬超大戰數百回合,不分勝負,顯示了其勇猛無匹的戰鬥力。

14. 徐庶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在歸附曹操後,雖然得到重用,但始終未向曹操獻過一計,以示其“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忠誠。

關于 《三國演義》的 30 個冷知識

15. 曹沖稱象:曹沖是曹操的兒子,他利用浮力的原理,巧妙地稱出了大象的重量,顯示了他的聰明才智。

16. 黃承兒的“七歲神童”:黃承兒是東吳将領黃蓋之子,他七歲時就能背誦《孫子兵法》,被譽為“神童”。

17. 姜維的“繼諸葛之志”:姜維在歸附蜀漢後,深受諸葛亮器重,繼承了他的北伐之志,多次北伐曹魏。

關于 《三國演義》的 30 個冷知識

18. 陸遜的“火燒連營”:在夷陵之戰中,陸遜利用火攻大敗劉備的軍隊,這一戰被譽為“火燒連營”。

19. 甄宓的“洛神之美”:甄宓是袁紹的兒媳,後成為曹丕的皇後,她以美貌著稱,被譽為“洛神”。

20. 鄧艾的“偷渡陰平”:在魏滅蜀之戰中,鄧艾率領精兵偷渡陰平小道,直取成都,為曹魏滅蜀立下大功。

關于 《三國演義》的 30 個冷知識

21. 司馬懿的“忍術”:司馬懿以其深沉的城府和過人的忍耐力著稱,他能夠在關鍵時刻保持冷靜和理智。

22. 曹植的“七步詩”:曹植在七步之内吟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詩句,顯示了他的才華和機智。

23. 龐統的“連環計”:龐統在赤壁之戰前為周瑜獻上了“連環計”,使曹操的戰船被鐵鍊鎖住,為火攻創造了條件。

關于 《三國演義》的 30 個冷知識

24. 馬谡的“失街亭”:馬谡因不聽諸葛亮的勸告而失守街亭,導緻蜀漢北伐失敗,他也是以被斬首示衆。

25. 孫策的“小霸王”之稱:孫策因勇猛善戰而被譽為“小霸王”,他年輕時便打下了江東基業。

26. 曹丕的“文人皇帝”:曹丕不僅是曹魏的開國皇帝,還是一位文學家和詩人,他的《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詩。

關于 《三國演義》的 30 個冷知識

27. 呂布的“三姓家奴”:呂布因先後投靠丁原、董卓等人而被罵為“三姓家奴”,這一稱号反映了他的反複無常。

28. 孟獲的“七擒七縱”:諸葛亮在平定南蠻時曾七次擒獲孟獲又七次釋放他,最終使孟獲心服口服地歸降蜀漢。

29. 張角的“太平道”:張角是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領袖,他創立了“太平道”,并借此發動了起義。

關于 《三國演義》的 30 個冷知識

30. 貂蟬的“閉月”之美:貂蟬因美貌而被稱為“閉月”,傳說她出現時月亮都會因自愧不如而躲到雲層後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