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遺歌聲響,民歌代代傳

作者:古城建水

五一期間

“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首屆雲南民歌大家唱”

讓世界聽見紅河·紅河專場

在美麗的石屏異龍湖畔激情唱響

來自千年臨安古城的建水小調

以獨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向世人展現了建水獨有的唱調

非遺歌聲響,民歌代代傳
非遺歌聲響,民歌代代傳

建水曆史悠久,人文荟萃,非物質文化遺産類型繁多、底蘊深厚,凝聚着各民族祖先千百年來的心血和智慧。而流傳于建水的小調,是建水的一張文化名片,也是中國傳統小調的一個重要分支,于2013年入選雲南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

非遺歌聲響,民歌代代傳

建水小調具有完整的音樂體系,以漢族小調為母體,在發展中吸收彜族四大腔、煙盒舞曲的唱詞格律和音樂元素,成為一種既有中原漢族小調元素,又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音樂藝術。小調内容廣泛,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反映出明清時期的建水彜漢群眾的喜怒哀樂及社會生活,成為彜漢文化高度融合的結晶。

非遺歌聲響,民歌代代傳
非遺歌聲響,民歌代代傳

40餘家媒體聚焦石屏縣異龍湖,領略紅河歌舞的魅力。建水小調聯唱在第四篇章《放歌天地間》中出場。演出中,《石榴花開紅彤彤》《阿咪郎踩合》《西鄉壩子一窩雀》《六穿花》,一首首旋律優美,風格濃郁且又耳熟能詳、脍炙人口的歌在異龍湖上空回蕩;小夥姑娘們手持扇子,崴着花燈翩翩起舞;又或是彈着煙盒,潇灑飄逸,輕快活潑......唱腔原汁原味,舞蹈樸實無華,無不展現出建水的邊地文化、民族風情和人間煙火,吟唱出千百年來的心靈歸屬,滋潤了人們的心靈。

守護千年建水臨安古城,留住古韻鄉愁

唱響建水方言民間小調,一抹鄉愁襲心頭

讓世界聽見建水聲音

體驗有一種叫建水的雲南生活

感受一段滇南最美鄉愁之旅

通訊員:黃忠貴、李汶錦

編輯:趙一錦

稽核:張壘

法律顧問:雲南毛榮芳律師事務所 毛榮芳律師 1380877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