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聲應“笑而不俗 噱而不厭”

作者:羅莊釋出

【舞台藝術衆家議】

“笑”是相聲的審美追求,也是它的藝術手段。“系包袱”“解包袱”“抖包袱”的組織創作過程隻有與“為何讓觀衆發笑”結合起來,才能确定審美效果,也才能使“包袱”既可笑,又能發人深思。

相聲作為重要的曲藝藝術形式之一,自誕生以來,以其風趣幽默、通俗易懂、意味隽永的藝術特性,帶給了觀衆無盡的歡樂和笑聲。時至今日,随着觀衆對相聲作品内容的要求越來越高,觀演一體的審美關系也在不斷演變,更需要相聲從業者體悟現實、了解現實、燭照現實,向時代要方向、向實踐要真理、向生活要笑聲。

相聲應有宏觀的時代視野。“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優秀的相聲作品從來都是緊扣時代脈搏,與時代同頻共振,或反映衆生百态,或諷刺不良現象,或贊頌文明風尚。《白骨精現形記》《帽子工廠》《如此照相》等經典名段的成功就在于其立時代潮頭,觀照彼時社會思潮和社會情緒,擷取了生活本身所蘊含的藝術魅力。

生活的點滴變化都與時代洪流息息相關,相聲作為“文藝輕騎兵”,不能自戀自閉,在恢宏的時代主旋律之外喃喃自語,而應從小視角、小切口入手,在紛蕪繁雜的事件中抽絲剝繭,發現與時代前進步伐的抵牾,把源于生活且具有典型意義的故事内容進行高于生活的創造,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實作宏大叙事的微觀表達。

時代視野、立足現實,不是否定曆史、否定傳統,相聲藝術通過長期的舞台實踐,留給世人豐厚的文化遺産,傳統相聲的結構手法、創作技巧、表演方式等内容,為了解相聲藝術屬性、錘煉技能、豐富創作提供了基礎性支撐。在當下相聲創演過程中,仍是可借鑒并需要遵循的規則。但“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相聲需要适應時代,需要不斷突破、創新、創造、發展,在遵守基本規律前提下,做到不為傳統所困、不為時尚所惑。

相聲應有豐厚的哲學意蘊。“笑而不俗,噱而不厭”,如同其他藝術樣式一樣,相聲在創演過程中,在組織結構、描述情節、編織包袱以及鋪平墊穩、三番四抖和頂刨撞蓋、瞪踹谝賣中更應注意虛實、多少、快慢、強弱等運用,注重對立與統一,呈現多樣性與普遍性,既播下通俗性的種子,又結出深刻性的果實。《夜行記》《關公戰秦瓊》《買猴兒》《五官争功》等作品中蘊含的豐富哲學思辨,皆閃耀着相聲獨特的智慧和光芒。

哲學是在人類生活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産生的,相聲應在實踐的深處探微,講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講求言簡意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笑”是相聲的審美追求,也是它的藝術表現手段。“系包袱”“解包袱”“抖包袱”的組織創作過程隻有與“為何讓觀衆發笑”結合起來,才能确定審美效果,也才能使“包袱”既可笑,又能發人深思。“笑的藝術”不是“可笑的藝術”,優秀的相聲作品還應具有深厚的人文關懷和悲憫意識,如在災難題材作品創作中,應充分考慮群眾對天人關系、生死态度、命運前途的價值觀念,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俗,利用相聲獨有的書寫内蘊,鼓舞士氣,撫慰心靈,重建精神家園。失去了人性的善,相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相聲應有濃郁的煙火氣息。優秀的相聲作品都是從最真實的生活出發,在平凡中發現偉大,從質樸中發現崇高,進而深刻提煉生活、生動表達生活、全景展現生活。《釣魚》《糾紛》《躲不開》《着急》等作品,通過诙諧幽默的語言,細緻描摹生活細節,生動刻畫作品人物,勾勒出一幅幅市井生活的圖景。

“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無”,鮮活的細節需要創作者在躬身前行中用心用情去體悟,需要走進廣袤大地、走進田野阡陌、走進勾欄瓦肆,把根深深紮進人民群衆的生活中去,讓筆觸抵達人民群衆的真情冷暖。生活是五顔六色的,文學藝術是生活的審美再現,是非真假、善惡美醜,都可以成為創作的素材。相聲可以表現假惡醜,但它的立場是求真、揚善、審美,而不是讓揭黑曝醜成為博人眼球的噱頭,“諷刺型”與“歌頌型”更不能成為定位相聲的标簽。相聲還應跳出套路化的蒼白叙事、類型化的人物塑造,用鮮活生動的生活經驗、經得起推敲的生活邏輯和真實牢靠的生活依據,提升與觀衆共情的能力。“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給了相聲實踐的土壤,也給了相聲再現生活的智慧。

不可否認,腳本粗鄙、缺少品位,照搬生活、缺少提煉,“包袱”稀松、缺少技巧,笑料低級、缺少格調,為笑而笑、缺少審美的相聲作品目前仍見諸舞台,優秀的相聲作品鳳毛麟角。除卻市場環境、演員素養等因素的影響,缺乏對時代、實踐、生活的深刻體悟是相聲進入相對創演困境的重要原因。

時代決定了相聲作品的高度。優秀的相聲作品都銘刻着所處時代的烙印,離開對時代的抒寫,相聲也就失去“發時代之先聲、開社會之先風、啟智慧之先河”的作用。實踐決定相聲作品的厚度。優秀的相聲作品在引人發笑的同時,必然具有教育啟發、批判矯正、審美引領的功能價值,缺少了對實踐的開掘,相聲也就失去了深沉的力量。生活決定了相聲作品的寬度。腳步丈量大地的距離,給予了相聲無盡的素材,缺少了生活的滋養,相聲也就失去了“笑”的能力。三者有機統一,缺一不可,構成相聲創演的三個向度。把握好三者在相聲創演中的作用,處理好三者在相聲創演中的關系,相聲才能再次迎來自己的滿園春色。

來源:光明日報

聲明:内容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