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淨利"兩增兩減",上市期貨公司業績分化

作者:國際金融報

行至5月,A股上市期貨公司2023年年報和2024年一季報均已全部揭曉。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南華期貨、弘業期貨、瑞達期貨、永安期貨4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2023年合計實作營業總收入329.39億元,合計實作歸屬于上述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總額為13.83億元。

淨利"兩增兩減",上市期貨公司業績分化

從一季報來看,4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一季度合計實作營業總收入57.89億元,合計實作歸屬于上述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總額為2.23億元。

展望2024年全年,期貨公司将有怎樣的表現?又該如何在激烈的同業競争中脫穎而出?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2024年期貨業要平穩渡過轉型更新的“陣痛期”,擺脫同質化、實作業務模式和盈利能力的差異化或将成為目前期貨公司加快布局的重點。

幾家歡喜幾家愁

A股上市期貨公司均已交出2023年業績“答卷”。

總的來看,A股期貨公司業績分化嚴重,馬太效應凸顯。據記者統計,南華期貨、弘業期貨、瑞達期貨、永安期貨4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2023年合計實作營業總收入329.39億元,相較2022年的452.32億元下降超百億元;合計實作歸屬于上述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總額為13.83億元,相較2022年的12.24億元有些許提升。

淨利"兩增兩減",上市期貨公司業績分化

資料來源:各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2023年年報 制表:陸怡雯

營收方面,4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中,僅南華期貨2023年營業收入同比實作正增長,大漲27.2%。從營收額來看,“期貨龍頭”永安期貨2023年營業收入雖同比下降31.5%,但仍以238.23億元的營業總收入位居第一。南華期貨、弘業期貨分别以62.47億元和19.43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居第二和第三,瑞達期貨則以9.26億元的營業收入相對墊底。

淨利潤方面,永安期貨和南華期貨雙雙報喜,2023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實作正增長。其中,永安期貨以7.29億元的淨利潤位居第一,緊随其後的是南華期貨和瑞達期貨,歸母淨利潤分别為4.02億元和2.44億元。4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中,僅弘業期貨的淨利未能跻身“億元俱樂部”,且同比下滑最為嚴重。

關于業績同比下滑的原因,弘業期貨與瑞達期貨分别在年報中作出了回應。瑞達期貨表示,因市場行情不及預期、手續費競争日趨激烈、風險管理業務規模縮減、資産管理業務、基金銷售業務受底層資産行情影響業績表現乏力等因素綜合影響,公司業績出現下降。

弘業期貨表示,本公司期貨業務依賴并受益于大陸的經濟增長及大陸資本市場的發展及表現,受經濟環境、監管政策、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以及國際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影響。2023年度,因金融市場行情等宏觀因素的影響,本集團經營業績出現一定的下降。

對于期貨公司的業績分化,财經評論員郭施亮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主要原因是期貨公司的競争壓力增加、創新意識不強,客戶資源或競争優勢更傾向于頭部化、專業化。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期貨是屬于高風險的專業金融交易領域,如果缺少足夠的資金實力和專業能力,就隻能從事低收益的業務,是以越是資源豐富的期貨公司越可能吸引更多資金、客戶和專業人員,也就越容易形成競争優勢。

行業增産不增收

受國内外經濟形勢影響,全國期貨公司去年整體都面臨着巨大的業績挑戰。

中國期貨業協會釋出的資料顯示,2023年全國期貨公司累計實作營業收入400.9億元,同比下滑0.17%;手續費收入234.65億元,同比下降4.85%;營業利潤130.36億元,同比下降7.75%;淨利潤為99.03億元,降幅為9.88%,是繼2022年後行業再次出現淨利潤下降。同時,2023年國内期貨市場交易額568.15萬億元,同比增長6.43%;國内期貨市場交易量87.76億手,同比增長近30%。

總的來看,2023年大陸期貨行業交易規模仍然是上升态勢,但行業的淨利潤下滑明顯。可以說,期貨行業出現了“增産不增收”的經營局面。受訪人士普遍認為,這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導緻。

一是目前期貨公司收入結構仍然比較單一。方正中期研究院院長王駿向記者表示,期貨公司對傳統經紀業務的依賴性較高,近幾年期貨行業競争激烈,手續費收入下降明顯。

“淨利潤下滑并非受限于市場規模增速,傳統業務盈利能力逐漸下降等因素才是導緻期貨公司淨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可以說期貨市場正在經曆轉型更新‘陣痛期’。”中天期貨副總經理兼投資咨詢部經理于青分析稱。

二是整體經濟大環境影響下,利息收入也呈現下滑态勢。于青指出,受留存手續費費率、交易所返還比例和利率下行,市場競争加劇、營運成本上升,以及政策環境和監管架構變化等因素影響,期貨公司經營普遍面臨考驗,整個行業或加速洗牌。

王駿表示,除了經濟大環境所帶來的壓力、傳統期貨經紀業務收入下降之外,目前期貨公司還面臨同質化競争,以及創新業務發展所帶來的壓力。

業績或進一步分化

步入2024年,期貨公司目前業績表現如何?

從一季報來看,4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一季度合計實作營業總收入57.89億元,合計實作歸屬于上述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總額為2.23億元。

淨利"兩增兩減",上市期貨公司業績分化

資料來源:各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2024年一季報 制表:陸怡雯

從營業收入來看,僅弘業期貨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南華期貨、永安期貨、瑞達期貨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從營業收入額來看,永安期貨以43.38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居第一,排在之後的分别是南華期貨、瑞達期貨和弘業期貨。

從歸母淨利潤來看,4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兩正兩負”,南華期貨、瑞達期貨淨利潤同比增長均超30%,永安期貨和弘業期貨淨利潤同比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弘業期貨第一季度出現虧損,歸母淨利潤共計虧損1326.7萬元,同比下滑327.56%。

展望2024年全年,預計期貨業整體業績表現将如何演繹?

于青認為,雖然期貨公司将繼續面臨盈利能力的考驗,但2024年期貨行業仍有望将在“陣痛中”繼續發展。随着繼續擴充更多符合中國特色的期貨期權品種,加大國際化品種開放力度等支援政策出台,以及交易機制進一步優化,将提高期貨市場運作品質,有望帶動更多的中長期資金參與到衍生品市場中。

于青進一步指出,傳統業務盈利能力逐漸下降的背景下,期貨公司或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方面不斷強化,風險管理、資産管理和交易咨詢等業務或激發更豐富的發展空間,期貨公司或逐漸實作“差異化”經營格局。同時,期貨公司業績表現或進一步分化。

王駿向記者表示,2024年大陸期貨公司仍将“負重前行”,因為期貨公司最近幾年加大了資訊技術、人力資源、專業營運、數字化轉型、風控結算系統的大量投入或硬體建設,成本壓力較大。期貨全行業經營成本和投入保持較高增長的同時,各項主營業務包括創新業務仍需要更長時間來發力,同時期貨行業轉型更新的過程還需要用時間換空間。

建構差異化競争優勢

2024年,在激烈的同業競争中,各期貨公司該如何進行業務布局?哪些業務有望成為經營資料的增長主力或新增長點?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2024年要平穩渡過轉型更新的陣痛期,擺脫同質化、實作業務模式和盈利能力的差異化或将成為目前期貨公司加快布局的重點。

王駿指出,近年來,風險管理業務、境外期貨經紀業務、交易咨詢業務、财富管理業務均有巨大發展空間和增長空間,既是客戶需求多元化的展現,也是期貨公司自我革新發展模式的需要。比如,境外期貨經紀業務在2023年實際上出現了難得的大發展,國際投資者和機構參與大陸期貨市場的積極性提升,推動了相關期貨公司此項業務的大發展。

于青分析稱,頭部公司在“差異化”發展上展現得更加明顯,例如,通過金融科技手段有效實作金融産品與服務的差異化,全方位、多場景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品質和效能;重點加強新能源闆塊品種研究,協助推進碳排放權期貨、天氣指數期貨等品種的研發,專攻深化綠色金融發展;依托公司的産業資源及專業優勢,助力産業鍊上下遊資源整合,為客戶提供更加精準、深度的一體化服務等。

中小型期貨公司又該如何應對風險出清和行業進一步轉型更新的過渡年?于青認為,中小型期貨公司需穩中求進,把控好經營風險的同時,深刻領會新政指引,在過渡中求新、求變,以新的業态模式帶動業務轉型,進一步尋找自身在行業中的定位。

郭施亮表示,對期貨公司來說,一方面需要利用上市地位靈活利用好上市資源;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服務品質,更好留住客戶。

“目前期貨公司的創新業務在整體收入中的占比有所下降,創新業務利潤率仍保持低位水準成為近幾年期貨行業仍未‘破局’大發展的原因。展望未來,如果衍生品交易業務、做市業務能夠回歸期貨公司開展,則有望成為部分大中型期貨公司的業績增長點。”王駿分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