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機動車充電點投用,這裡的平房院居民告别飛線充電→

作者:北京東城

近日,東城區崇外街道在祈年大街西側、健康裡兩片平房院落中建立兩處非機動車集中充電點,解決了周邊50個院落80餘輛電動車的充電需求,平房院居民自此告别了飛線充電。

非機動車充電點投用,這裡的平房院居民告别飛線充電→

緊盯居民需求

推動“端菜”向“點菜”轉變

上午十點,家住戴家胡同五号院的居民舒女士走出家門兩三分鐘,便來到胡同口的充電點,此時小程式顯示電動車電瓶已充滿。拔掉電源,舒女士推出電動車準備去買菜,“以前大家都把電動車推到院兒裡飛線充電,老擔心會着火,遇上下雨天也沒個遮擋,現在是省事又安全。”

在祈年大街西側戴家胡同停車場入口處,記者看到,這處百餘平方米的天藍色車棚上方,标有“崇外街道平房區非機動車集中充電管理示範點”字樣,40個插座有序排開,攝像頭、滅火器、充電安全提示等一應俱全。崇西社群書記李佳航介紹,現在車輛都是“一車一碼”實名認證,崇西社群平房院的居民們隻需掃描充電位上的二維碼,即可安全充電。

非機動車充電點投用,這裡的平房院居民告别飛線充電→

一直以來,平房院落電動車充電難、停放難等問題困擾着不少居民,也是城市治理精細化過程中的一項難題。崇外街道以祈年大街西側、健康裡平房院落為試點,變“端菜”為“點菜”,疏堵結合破難題。通過開展民意調查,征求崇西、新景西社群50個院落常住居民意見,實地摸底統計居民停車充電需求80餘輛,最終選址在戴家胡同停車場、健康裡空餘區域建設集中充電示範點。

非機動車充電點投用,這裡的平房院居民告别飛線充電→

讓居民充電習慣

從“自由”向“自覺”轉變

“街道協助充電車棚營運公司為充電樁辦理民用電價電表,消除充電價格壁壘。”崇外街道城市管理辦二組組長李斌介紹,針對轄區居民,充電費用采取民用電價标準,免除服務費。

“為讓居民養成使用非機動車集中充電設施的習慣,我們制定了居民優惠價格準入機制。”西花市南裡西區社群書記蘇丹說,由社群居委會與居民簽訂《安全充電承諾書》,采取三證合一準入機制,即戶口本(居住證)、身份證、電動自行車行駛證,可享受全年優惠充電套餐。對于居民車輛采取“ 一車一碼”管理,居民持碼充電車輛可享受充電次數達标再二次優惠政策。

非機動車充電點投用,這裡的平房院居民告别飛線充電→

“我們采取安裝加密RFID标簽的方式給居民車輛和電池‘賦碼’,居民推車或拿電池進院時,院門口裝置檢測到居民RFID标簽上的‘碼’,會有相應的語音和勸導提示音;附帶短信提示車主為了大家的安全要到集中充電安全區域存放或充電。” 北京一通公司叢銘介紹,“目前我們這套系統已經在崇外街道國東社群試點,從技術手段上有效減少了居民上樓充電問題,下一步還将在其他平房區推廣試點。”

非機動車充電點投用,這裡的平房院居民告别飛線充電→

“電動車充電設施難點在‘建’,關鍵在‘管’。” 崇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雷鳴表示,街道将引入科技企業力量,針對電池入戶充電問題進一步疊代更新“一車一池一碼”全鍊條技防監管,為居民電動車充電上好一把“安全鎖”。

非機動車充電點投用,這裡的平房院居民告别飛線充電→

文字:李冬梅

圖檔:張維民 王貴彬 崇外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