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實用研人故事:離開一線大廠,成為了網際網路精英們的分水嶺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不少人覺得一線城市和網際網路大廠雖然薪資高,工作壓力大,總有人想嘗試逃離。但真要自己做決定的時候,總有各種理由說服自己。本文作者采訪的三位大廠用研人的故事,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真實用研人故事:離開一線大廠,成為了網際網路精英們的分水嶺

使用者研究、市場調研、管理咨詢,曾幾何時,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職位;TOP高校碩士畢業後,先是在乙方市場調研大廠(nielsen、益普索等)出道,潛心苦練幾年,獲得了對品牌、産品、使用者以及資料分析、理論模組化等方面的知識之後;

在2018年左右,趁着網際網路的東風,湧進網際網路大廠,成為各個網際網路大廠的使用者研究負責人。

這是最先獲得紅利受益者的真實寫照,也是目前很多阿裡/美團/京東等大廠用研上司們的真實工作過往。

但是進入了2021年之後,随着疫情的爆發和經濟的持續萎靡,一線網際網路大廠對于使用者研究、市場調研崗位的需求越來越少。

而且這些大廠,也縮減了對市場調研、使用者研究方面的預算。直接導緻了乙方,包括益普索或者尼爾森,以及包括國内的零點等,他們對于市場調研人員的需求量急劇下滑。

與此相應的是,很多一線城市大廠的使用者研究、市場調研的精英們紛紛開始回流,比較典型的是北京使用者研究、市場調研人員的回流。

真實用研人故事:離開一線大廠,成為了網際網路精英們的分水嶺

一線大廠使用者研究的回流,呈現了兩種趨勢,第一個我稱之為叫“北漂南下”,也就是很多北京的使用者研究,尤其是網際網路大廠的精英,他們開始下南方,比如去到上海、成都。或者說是到蘇州,甚至遠的話,直接就到了深圳和廣州。

這是因為在經濟更發達的南方,使用者研究和市場調研受到的影響并沒有像北方那麼大。此外,一線大廠經過專業訓練的使用者研究人員,在南方還是比較受歡迎的。

Ps:專業是指在使用者研究、市場調研行業工作時間在六年及以上,具有甲乙方複合經驗的使用者研究從業者,

第二個呢,就是回流到家鄉新一線、二線城市。比如很多北京使用者研究的精英們,他們可能回流到了當地的省會城市,回流到了西安,回流到了鄭州,回流到了濟南;或者說是回流到了一些新一線、二線城市,像甯波、青島、杭州或者南京這些城市。

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回流到新一線、二線城市,網際網路大廠使用者研究精英們,他們在當地的際遇如何?

分享的初心是想告訴大家,不要被在一線城市,所謂網際網路大廠的光環所迷幻,回歸到新一線、二線後,才是真正對每一個大廠使用者研究精英的分水嶺。

在這裡,如果你真的有能力的話,依然可以獨當一面,在當地貫徹最新使用者研究、市場發展理念,一樣可以如魚得水;但是如果說你缺乏某一個方面系統性的閉環知識,可能你的發展,就不是那麼樂觀。

每個分享的案例均是由真實人物的事件采訪而來,為了避免對當事人的影響,所有人物的稱呼均由A、B、C來表示。

01 心有不甘的大廠用研新星A

A怎麼也沒有想到,他會在2021年,以一種别樣的方式離開北京。在離開北京之前,A在北京使用者研究和市場調研行業,經過了8年專業而系統的訓練和學習。

A最初是在全球最大的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做了4年的全球使用者研究、市場洞察工作。随後,A加入了國内本土最大的一家調研公司,直接做了研究經理,在半年之内就獲得了六百萬的合同額以及200萬的回款,這直接讓A為部門貢獻了整個年度業績的50%。

随後,A轉身去了網際網路行業,然後在網際網路行業内一路跌跌撞撞做到了團油使用者研究負責人的職位。

彼時的團油已經是整個網際網路能源賽道的number one,網際網路能源賽道是一個萬億的市場,而且在2019年左右,團油的融資的速度可以說是飛速,曾經創下過一年融資接近20個億的規模。

當時的A雄心勃勃,心裡想着以團作為起點、作為跳闆,然後在團油拼搏幾年,随後進行跳槽,進入新興資本投資的下一個能源公司。比如說是像阿裡或者騰訊他們投資的新興網際網路能源公司,同時薪資可能就會有一個躍遷,像很多網際網路大廠用研們跳槽一樣,薪資升幅增個百分之三十、四十,然後再下一跳的話,可能會做到了更高的位置,總監、進階總監或者VP。A給自己定的目标是:争取年薪達到七位數。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随着他的職位和收入越來越高的同時,他的身體也在一點一點透支,終于在2021年的時候,由于身體不舒服。A在結束了又一個不眠工作之後,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家,然後去醫院檢查,發現自己身體已經不太能适應高強度的網際網路工作。

随後A不得不在休養了三個月之後,黯然離開了北京,這個讓他在最有機會接近年薪7位數的時候,不得不離開了北京,回到了家鄉省會。

在家鄉省會,A發現,原來之前他接觸的那些系統而又比較缜密的市場調研或者使用者研究的方法和理論,很難在省會城市得以進行有效的落地。

因為省會城市畢竟是以制造業和新興的網際網路企業為主,這些網際網路企業們要麼處于當地的政府保護,要麼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态。他們對于量增速的渴望遠遠大于對質的要求,是以一些使用者研究或者市場調研的崗位比較少。

同時,乙方公司主要是一些傳統的市場調研公司,更偏重基本的執行環節,不需要研究能力。或者說即使有一些研究公司,也是一些比較小的當地研究公司,他們開出的薪水遠遠不能滿足A的需求。

A在經曆了最初的旅遊、放肆享受生活之後,工作第一站,想的是去網際網路公司,畢竟之前都是在網際網路公司嘛,想着說可以去找一個比較好的公司,然後稍微薪資降一點。

但是讓A沒有想到的是,剛開始接觸的幾家網際網路公司,也不能算網際網路公司吧,就是省會中的一些帶有網際網路性質的公司,可以稱之為電商公司。然而這種公司給到的薪水比較低,遠遠超出了A的心理預期,甚至可能就是北京的百分之五十、六十這樣。

在看機會的同時,A也看了乙方公司,就是市場調研行業中的一些職位。但沒有想到更是,讓他直接跌破了下線。其中有一個招研究總監的公司,A去聊了,聊了半天雙方發現很契合,最後一聊薪資,答應隻給到12K。

開出的這個薪資直接讓A破防了,為什麼?因為可能很多小夥伴兒不知道,在二線城市,很多公司,包括所謂的網際網路公司,他們交五險一金的時候都是按照基數最低。

而且雙休都是特别的福利,大部分都是大小周,或者直接就是單休。什麼叫大小周呢?大周就是一周工作六天,小周就是一周工作五天。

後來呢,A索性就放開了,他把每一次面試當做了教育本地老闆、公司們的一個曆練場所。

後續A在面試每一個使用者研究、市場調研崗位的時候,都擺出很激進的姿态。比如他會教育當地的網際網路公司們,說真正的使用者研究是做什麼的。

從使用者研究的本質,包括它的名稱、原理、起源,一直講到使用者研究涵蓋範圍,包括使用者,市場、品牌、産品、管道等,其中還有什麼什麼樣的一些模型、比如像使用者需求挖掘模型,5W1H模型,還有包括品牌診斷模型啊、品牌形象、品牌培育等,還有産品研究中的包裝測試、價格測試、可用性測試等等。

但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置之于死地而後生。

在思考清楚,想着教育當地的市場,然後重新回到一線的時候,沒想到有一個公司的老闆被A折服了。他們看到了A與衆不同的一面。

其實後續A複盤的時候,告訴我說,當時也算是一個巧合,因為面他進的這個公司也是一個網際網路電商公司,剛好這個公司已經進行了D輪融資,在上市IPO的階段。是以他們公司既有錢,也有相應的預算,他們背後的投資方都是來自一線資本甚至國家隊,他們眼光會更為長遠和開闊。他們當時給的薪資的還可以,整體來講,相當于A在北京薪資的八折。

事實證明,A進去之後确實也給該公司帶來了一些全新的理念和相應的市場增長。

A運用他所學到的使用者研究和市場調研知識,包含在乙方公司Nielsen中學到的品牌診斷、管道營銷研究等,在公司積極内推廣使用者體驗文化,實施NPS機制。,确實給公司發現了一些新的産品賽道.

比如說他結合了當時比較熱的一些露營場景,進行新産品、新場景的開發,給公司帶來了接近上千萬營業額的增長。

真實用研人故事:離開一線大廠,成為了網際網路精英們的分水嶺

我和A在訪談中,最直覺的一點,也是最為感觸最深的就是:A擁有整個全系統的,包括市場調研和使用者研究的豐富理論和大量經驗。

因為之前在尼爾森的時候,他是同時能帶六個項目,這六個項目而且是屬于不同類型,是以他有數量足夠豐富的項目經驗。是以他在乙方公司,獨擋一面的時候,可以輕松勝任各種項目類型。

A給我說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他每次遇到老闆提需求的時候,腦海裡就會立刻浮現出來3個同類型的項目經曆。

我說怎麼會同時這麼多,他說比如說老闆告訴我說要做一個使用者需求挖掘,

我就會想到我在尼爾森做到一個年輕群體使用者需求挖掘;

又想到在尼爾森又做過一個對于新興未來市場使用者需求挖掘;

或者我之前在滴滴,做過的一些新品類市場進入的需求挖掘項目。

是以我可能會跟老闆聊的更細,告訴老闆說你這個需求,使用者需求到底是想做什麼、主打什麼人群,做什麼樣市場,還是做什麼樣的産品。是以我們聊出來之後,老闆會比較認可我的方法,認可我的理論。

從這一面就能看出,A是典型的既有很好的理論功底,而且又剛好碰到一個好的機會,是以在離開了一線城市北京後,依然可以獨擋一面,搭建自己的團隊,繼續做自己熱愛的使用者研究工作。

02 黯然失色的“外企+大廠”用研人B

B是在我采訪完A之後,A幫我介紹的一位他身邊的同僚和朋友。B和A的經曆也是特别的像。先從外企調研TOP公司接受系統性的曆練,B所在的外企調研公司也是和尼爾森差不多級别的公司。

但離開市場調研圈後,B當時的起點相對A來講更好,因為B直接去了京東,要知道在2018、19年的時候,京東招人是比較嚴苛的。

B在去完京東之後,他的職場路線,從履歷上來說,可以說是近乎完美。

京東之後是作業幫,而且都很每個時間都很穩定。在Nielsen幹了六年。京東幹了2、3年,在作業幫幹了2、3年。從履歷上來說,B幾乎說是經得起任何的背調,抗打又抗造。

同樣也是在2021年,線上教育遇到國家“雙減”政策後,整個線上教育行業對于使用者研究、市場調研的崗位急劇縮水。

崗位縮水并不是說你本身不優秀,而是由于整個市場的遇冷,減少了對該崗位的需求。

就會好比很多年前,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的無線電技術一樣,由于市場環境的變化,直接導緻了對該類型技術人才需求的減少。

B在大環境預冷之下,也離開了北京。但和A不同的是,B去了新一線城市重慶。他認為就經濟活力而言,重慶比他老家省會更為旺盛,而且距離他的家鄉也比較近。

回到了重慶之後,由于B已經工作了很多年,過往在北京的薪水也是比較可觀,是以回到當地,對薪資的預期也不低。

但正如大家所想的那樣,你領的高薪水,那你負責的工作範圍更廣、垂直更深。

重慶當地公司要求B負責全部的使用者研究和市場調研工作。也包括需要重新去給老闆普及使用者研究、市場調研的重要性,在公司内宣講使用者研究理念,同時搭建自己使用者研究的團隊。進而在公司内做一些持續性、創造性的使用者價值輸出。

但B有一個小小的缺陷,就是B之前的時候,由于側重點不同,他對于使用者研究分析的基本功不是太好,是以他在面對一些項目落地細節的時候,很難做到一個完整性的閉環。

什麼叫基本功?一些在一線TOP市場調研公司,或者網際網路大廠使用者研究的同學肯定會知道。比如我們在做品牌診斷項目的時候,你可能知道品牌KPI,品牌形象,或者說是品牌資産指數。但是具體的品牌形象對應分析圖怎麼模組化處理,品牌資産指數模型裡面計算方法是什麼。可能很多人,如果沒有經過實操,或者自己對這方面沒有很深興趣的話,他是不太可能花時間去鑽研;他隻能說出來理論,具體在做的時候,得到的資料結果,可能會有點差距。

是以B在剛開始入職第一個公司之後,沒有打開局面。

B後來和A電話聊天時說:他之前當慣了“螺絲釘”,這也是為什麼,他缺乏系統性的思維,以及一些具體落地細節的原因。

在離開了第一家公司之後,B又去了後面一個公司,但還是不能很好的把整個使用者研究、市場調研的理念和方法進行落地,因為他缺少系統性知識的閉環。

03 幾經波折的阿裡用研人C

在離開北京之前,C是整個網際網路大廠用研圈的佼佼者,即BAT中的A,阿裡出來的使用者研究。

C說當時的整個網際網路用研圈兒,阿裡出來的使用者研究人,幾乎可以說是橫着走。

換個說法,如果你有面試進阿裡的能力,那你可以在整個網際網路用研圈兒,面試收offer收到手軟。而且,就算你從阿裡出來之後,去别的大廠,别的公司也會高看你一眼,他們會自然而然的給你帶上一個光環。

C離開北京,也是在2021年左右。

C離開的原因是:因為她的孩子要上學,由于沒有北京戶口,再加上多年的北漂,她也産生了疲倦。迫切希望有一個更好的生活品質,深思熟慮後,C回到了自己家鄉的省會。

C回到自己家鄉省會的第一站,面試進了京東-京喜,當時京喜的業務還沒有萎縮,在全國一些省會城市還有保留。

離開阿裡的時候,C的級别是P6+,馬上就要晉升P7了。進入京喜,确實是個驚喜,因為京東-驚喜,給到她的年度薪資總包來看。和她之前在北京阿裡時,年度總包差不多的。而且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他們全額繳納五險一金。

是以當時剛拿到京東-京喜offer的C整個人意氣風發,她一口氣給自己買了好幾身衣服,想着自己要重新換一個面貌,重新去享受生活,然後去享受一個比較精緻的生活。因為在她的家鄉省會城市,消費相對來說比較低,但是她收入,又幾乎和北京持平。是以整個當時的生活,對于C來說,全都是一片光明。

但讓C沒有想到的是,她去了第一天就吐槽。

C告訴我說,你能想象的到,我第一天進入整個我們這個組,發現20多個人的整個大團隊(使用者研究,加上資料分析的團隊,還有一些營運組的同學)裡面隻有三個女生,我就是那第三個女生。

我說這是為什麼呀?

C告訴我說,她當時隻是感覺到了奇怪,但是沒有發現有什麼異樣。後來她才發現,那是因為一般的女生在裡面待不下去,真的實在是加班太太太多了,加班的強度絲毫不弱于她之前在北京,而且比她在北京加班的程度更是有過之而不及。

而且C告訴我說,你能想象的到我們開大會,屋裡面那些男生在抽煙嗎?為什麼都是男生呀?因為男生扛得住,他們為什麼抽煙呀,因為老加班兒,他們不抽煙就沒有精神。

C說他離開京東-京喜的時候幾乎是哭着走的。我說為什麼呀?她說一是這個工資給的薪資待遇比較好,二是實在是累,把她累怕了,累哭了。

離開了京東之後的C重新再找當地的使用者研究職位,但是C所在的省會網際網路公司,确切說需要使用者研究、市場調研的崗位比較稀缺。

可能當時也和疫情期間,本身崗位就少相關。C找了一圈後,發現使用者研究的需求更少,幾經周折後,C找了一個相對還可以的崗位,是在一家醫療美容行業裡面做使用者研究工作,當時給的薪資直接就是在京東-京喜的基礎之上,進行了腰斬。

C告訴我說,她當初進這個醫療美容做使用者研究的時候,心裡想着說我下一個工作一定要找一個比較輕松點的,哪怕掙錢不多。

C說我沒想到錢是掙的不多,但是,工作是真的一點不少。

因為在老闆們的眼裡邊來看,不論你掙多少,你是掙5K、10K、15K,還是20K、30K、50K,對他們來講,那你就應該把全部的時間,甚至是包括你一些加班時間,都必須奉獻給公司,而且你的強度是一刻不能松懈的。

是以在這裡給很多小夥伴兒分享一下,在找工作的時候,一定不要想着希望這個工作少賺點錢,就會比較輕松。現實不是那樣的,任何一個老闆,他們在招聘你進來這個公司的時候,他已經預設為你全部的時間、全部的精力都應該奉投入在這個崗位上。

同樣的道理,如果說将來有一天你做了老闆,開了公司進行創業之後,那你對員工肯定也是這樣的,因為你會覺得我給你這個薪資完全是你同意的,那你同意了之後,你應該在崗位上投入100%的精力,甚至150%的精力,一刻都不能停,在工作忙的時候,你必須要加班,甚至要加班到比較晚。

由于新公司内有使用者研究團隊,且有一個leader,是以C是被作為一個小組長的角色招聘進去的。

原來的使用者研究負責人是當地土生土長培育起來的,也就是跟着老闆做了很多年,後來去負責了使用者研究這一塊兒。

使用者研究的負責人時不時的還會對她PUA。是以C說,她經常會被他們的負責人叫過去,問她“這個問題你怎麼做,你什麼看法”;然後C說完之後。

負責人就會就說“啊,你這個看法存在123456等等,各種各樣的錯誤”。

C說其實都不是錯誤,她就是故意這麼說,就是為了彰顯上司自己。

最後還不忘加一句,“嗯,從北京回來的,這不也不怎麼樣嘛,你還有很多東西需要繼續去學習.”

平時這個用研負責人,還會号召他們學習北京權威使用者研究公司的理論,C說就是當初在北京她看不上的一些二流的使用者研究/市場調研公司。但是新的醫療美容公司卻把這樣的公司當做了一個比較高大上的企業,動辄就說:我們從北京請來的什麼什麼公司,C心裡想說:之前,我在北京,那都是我看不上的,或者說是我不樂意去的公司。

由于在新公司過的不太愉快,不太高興,而且工作強度也不低,是以C在幹了一年之後還是決定放棄,重新開始找工作。

04 截至發文前夕

A去了新的公司,依然每天給老闆灌輸使用者研究創造價值的理念,而且又組建了自己新的團隊,信心滿滿。

B依然在埋頭分析使用者研究理論/方法的實操細節。

C到了新公司,坐上了實際的用研負責人職位,而且馬上就要晉升了。

*本文講述者資訊有模糊

*應講述者要求,ABC為化名

專欄作家

使用者在左 體驗在右,公衆号:使用者在左 體驗在右,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管理學碩士,10年+市場洞察和體驗管理經驗,谙熟市場洞察和使用者體驗管理的結合。在品牌診斷與定位、産品設計開發、使用者需求挖掘、體驗管理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研究領域涉及金融、網際網路、電子産品、快速消費品等多個行業。

本文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