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7年12月10日,他在天成山一棵100天大的紅樹林下發現了他19歲女兒的屍體。她的女兒和她一樣,用手槍穿過寺廟,和她的同學Daiju bao一樣死了。
女兒的名字叫艾新桂羅慧生,是她愛與愛心的結晶,身體流淌着清朝王室的血脈。
惠生曾想回到中國與戰犯父親團聚,她自學中文,甚至會說一句美麗的北京話,她讀過《清朝三百年史》、《共産黨宣言》等多部作品,她溫柔、容貌帥氣,是班上男學生認為最理想的妻子。
所有的美好都随着她的死亡而戛然而止。
這個案子有很多猜測,有人說兩人殉道,有人說惠生糾纏在大長治久之。
幾個月後,一封來自日本的信寄給了撫順戰争罪拘留中心。聽說女兒的人生設定在本該是最美的花季,愛新格雷羅傑登的時候像個孩子一樣哭泣。
那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失去親人的痛苦遠遠大于一個不屬于他的帝國的滅亡。
在被關押在撫順看守所作為戰犯之前,他以為妻子和女兒是他生活中能做的一切,也是他生存的希望。
現在,他生命的意義突然崩潰了一半,這個瘦弱的50歲男人無法抗拒命運的折磨,面對女兒的死亡,他忍不住,不得不從宿舍裡掉下來的豆子。
他代表了那個時代害羞、荒謬但柔軟的心。
1933年,東京電力第二産業黨日本陸軍學員學校成立。
學校裡有一個來自中國的學生,戴着厚框眼鏡,長得像斯文,絕不是一個勇敢而堅定的戰士,可以沖進戰場。
他身高1.64米,體重隻有50公斤,他幾乎無法完成所有的訓練。
他叫艾新歸路玉傑,是易毅的弟弟,也就是新成立的僞滿洲"皇兄"。
他來到日本陸軍學員學校學習,首先是因為他一直有成為一名士兵的夢想。1926年,他20歲。他在北京飯店遇到了年輕的英傑,張學良将軍。在他的回憶錄中,他後來寫道:
"後來我們成了好朋友。我對這位年輕的将軍非常欽佩,他的一舉一動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來來往往前後,受到人的尊敬,我羨慕,真的有一種"大老公不合适如是"的感覺。"
餘毅和餘傑合影
在見證了張學良的職業生涯和英國國術風格之後,翟傑被感動了,他想當兵。本來張學良把燕傑介紹到東北講堂學習,但張學良的"善意"卻被新桂羅家兩兄弟的愛所折服。1927年,占領北平的奉軍被迫撤軍,張學良在離開前給燕傑打了個電話,建議閻傑一家搬到天津租界避難。畢竟鳳羽祥在這裡,前清帝很危險。
康有為學生驕傲的許琴的兒子徐亮(後來成為中國)勸誡于傑:為什麼要給張學良的手下,直接到日本進入軍士學校有多好!"回家後,易毅遇到了哥哥也說:"我想當兵也不需要為張學良做事,我可以派你去日本學員學習。"易易想要複仇,他想要一支武裝力量掌握在他的心靈和心靈的手中,聃傑成為了他的大哥易易的一塊,但幸運的是,餘傑也在其中感到高興。
其實,在那樣的環境下,去日本留學并不是一件很丢臉的事情。因為當時,中國很多進階将領都是有血統的,包括蔡、江百利等我們熟知的人。
在日本學習了一年的語言後,他轉到了為日本貴族子女設立的學習機構,目标改變的原因是因為日軍暫時改變了流言蜚語,提出"所有學員學校,都必須由國民政府送出",餘傑等人都是易毅派來的, 但現在易毅隻能親自代表他。
在學院學習了4年後,他完全接受了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當時的日本人對他"平時彬彬有禮,恭維",他對日本也有感情。
日本還利用餘文生對中國的政治局勢産生微妙的影響。吉岡安子(後來日本在僞滿洲時代種下的釘子)偷偷說了一句話:
"回到天津,請告訴你哥哥,不要看張學良在東北做他想做的事,很快東北會發生什麼,是以哥哥前途遠大,希望他多照顧一下,等待機會的到來。
這對于顔傑兄弟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顔傑回到家後把這個消息放屁告訴了易毅。後來,在1931年7月29日,一位日裔華人給了于毅一把扇子,上面虔誠地寫了兩行:"天,不是空洞的練習;
對于易氏兄弟來說,這幾乎表明日本将支援他們。沒過多久,九一事件就爆發了,易毅此前做了周密的準備,沒過多久,就成為了僞滿洲國的執政者。
回到日本繼續學習,聶傑,遇到了一件讓他一輩子羞愧的事情。當時,在東京,每天都有滿載士兵的軍車開往我國東北部,日本市民和學生迷戀街頭,派出這些侵略軍。自然學院的同學們也想組織參加,有一天日本學生拉彥傑到車站送行,于傑當時有一點良知,覺得中國人派日本兵去中國真的有點過分了,日本學生七口又傑說: "你們是滿洲國,漢族人是你們的敵人,我們去東北就是要找你們滿洲張軍閥的頭。如果你去看你有什麼關系?"餘傑想着,去送那些屠殺他劊子手的人,他後來每一次記憶都後悔了。
1933年3月,他從科學院高等研究所畢業,随後在日本陸軍服役四個月,然後正式進入日本陸軍學員學院學習軍事。
這位26歲的年輕人終于可以開始自己的軍旅生涯了,他滿懷熱情地加入了軍校生活,他知道僞滿洲迫切需要一批下級軍官,他知道作為"皇兄",他肩負着"恢複清朝"的神聖任務。
盡管他熱情洋溢,但翟傑的訓練成績實在是很難讓人滿意。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讓他太辛苦了,以至于他太慢了,跟不上快節奏,是以他不得不提前十分鐘起床,在那裡等待軍隊響起。"如果我這樣做了,如果我換了日本學生,我會被别人嘲笑,"他後來說。
在理論學習上,翟傑很難跟上。绯傑說,這些"戰術課程"、"武器"、"城市建設"對他來說都是迷茫的,既無聊,又真的很難了解。對他來說更痛苦的是練習課,他歪歪扭扭地背着背包,還有一雙近視的眼睛,柱子訓練要麼不整潔,要麼壞了。有些高難度的動作對他來說是很困難的,身體不是強壯的人,比如在訓練中走過一座木橋,他經常搖搖晃晃,差點摔倒,畢竟這是皇兄,在訓練中意外可是壞事,隊長沒有放過他,但燕傑還是堅持了下來,最終赢得了同學們的一緻好評。
在野營訓練中,翟傑更加艱難。翟傑身高1.64米,而38型步槍長1.695米,比别人還高,他體重隻有50公斤,卻背着一個15公斤重的背包一口氣跑了2公裡,這讓他"實在是夠累了"。有一次在神戶附近的實戰演習中,周圍的人看到熱鬧起來,他們看到這小狼兵忽然笑了起來,諷刺地說:"你不快,打敗戰争!"
在訓練的某一時刻,他有機會指導同學,但最終他笑了起來。他吩咐大家走路,因為他不能喊出密碼,是以他不知所措地吩咐大家。他還擔任隊長,帶領大家進入陣型,雖然開拓者沖上去,但要把隊伍帶到哪裡,怎麼打,他不知所措,無以莫名。但他自己也表示,他對這些活動非常認真,"是以學生們跟着我這麼迷茫的訓練,毫無怨言。畢竟他是弟弟,日本人或多或少給了一些面子。
1935年6月底,他結束了在陸軍學員學校的學業,盡管他的許多項目被絆倒了,但他還是獲得了日本陸軍大臣頒發的"優異成績"銀表和僞滿洲大使的軍刀。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翟傑前往長春,與具有僞軍中尉資格的餘毅見面。
畢竟翟傑不是天才,更何況能扭轉清代巨星的命運。
他充其量隻能是一個溫柔的普通人。
後來郝在無助的情況下,在基根等人的策劃下遇見了我。沒有想到我和郝一見鐘情,我同意郝為妻。原本這是一對日本關東軍精心策劃和包辦的婚姻,卻造就了我們一生的痛苦和共同的、團結相聯系的夫妻,幾十年來,我們倆經常感歎是誰把我們帶到了一起,卻從未分開過?這太不可思議了。總之,不管怎樣,我和郝的結合,都不能否認她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我忘不了,我艱難的前半生給她帶來了一連串的痛苦。我和她的組合,在我現在的記憶中,我永遠不會忘記。"--愛上新桂郎玉傑的翟傑自傳
翟傑和郝郝的結合,其實是政治上的包辦婚姻。日本人想通過俞傑和郝浩的結合來實作"日常善意"的政治目标,作為棋子,虞傑隻能默默忍受,畢竟他的哥哥是貴得上"皇帝",也是受日本人的。
男女在約會前看照片,在那個沒有美感的時代,這是互相了解的第一步。
绯傑看到郝昊的照片時,感覺女孩溫柔、美麗、安靜,顔值甚至有點像翟傑非常喜歡的寶玉劇場裡的紅星草笛介子。
對于郝來說,拒絕這樁婚事就是扭轉關東軍,他家沒有好果子吃。她很郁悶,但當郝郝看到翟傑的照片時,她覺得戴着軍帽的年輕人太不像軍人了,更像是學者或文盲。她覺得傑伊的眼睛明亮明亮,露出一種難以形容的美麗。她有些滿足感,拿着雜志上餘傑的照片,問自己:"如果讓你嫁給他,你覺得你會幸福嗎?""她的蜜自然不知道政治婚姻,是以她講了實話:'漂亮,能和他一起住就很好了!"他說服自己,"如果他是一個有魅力的人,國籍就不會是一個大問題。"
雙方于1937年1月18日在他祖父的家中會面。燕傑穿着直筒軍裝出席,發現這座豪宅的大廳門上擺放着一對藍色的獅子,非常醒目。他立刻認出那是頤和園的某種東西。後來他才知道,是被日本士兵拿走的,三下五到這個家庭的手裡。
收起一點尴尬,桌上翟傑坐着,經常一句話也不說,他不知道該說什麼,隻好偷偷看了一眼未來妻子的樣子。绯傑發現可愛的女孩穿着繡有百合花的桃色連衣裙,羞澀地坐着低頭,他覺得這比照片中看到的更迷人。幾十年後,他能夠回憶起他們相遇的第一次晚餐,并将這一幕寫在他的回憶錄中。
吉岡中尾喋喋不休地談論着無味的笑話,兩個年輕人一句話也不說,但心中卻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震驚。
晚飯後,日本人問他對郝的看法,他誠實地說了兩個字:"很好。郝的家人也覺得餘傑彬彬有禮,體貼,他們去問郝的想法,郝羞愧臉紅地說:"一切求你。"
害羞的年輕人說兩個字,讓婚姻如此安定,從此就是海誓山聯盟,哪怕天天兩邊,那愛也難退,那愛很難消除。
兩人于1937年4月3日正式結婚,在婚禮當天,郝郝穿着一件由中國紅色材料制成的雲印鳥襯衫,外面有一件粉紅色的和服。而餘傑則穿着滿洲禮服。
兩人留下了一張路過的照片,照片上兩個人長得像個斯文,很安靜,很比對。
按照日本人習慣,取老公的姓氏,也許我們可以改名愛郝真十郎,或者郝太太。他和郝太太在日本度過了短暫而美好的一生,在他們的自傳中,他說:
"我現在回想起那個時期的新生活,安靜,簡單,甜蜜,就像我每天看到細微的海浪拍打海岸一樣。海浪輕輕拍打着,奔向岸邊,悄悄地往後退去,留下一些五顔六色的貝殼,躺在沙灘上撿起來。這單薄的生命是我為之禱告的,也是我所祈求的。"
然而,現實的嚴重性仍然太重了。
這對夫婦結婚僅三個月後,7月7日事件在該國爆發,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全面侵略戰争。對于一對中日夫婦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尴尬的話題,但兩人還是有一定的共識。
郝太太憑良心覺得入侵是"日本錯了",她甚至覺得"作為日本人,我為自己感到痛苦,如果可能的話,我想做一個中國人,和他們一起罵日本人",但是,畢竟郝是日本人,"民族的血是無法改變的, 我不能這樣做。"
翟傑也喃喃自語,他的一位日軍學員同學在上海被槍殺,他記得同學教他打底褲、擦槍等生活中的一件溫馨瑣事,他不禁傷心,心裡默默地問道:"山本,你到底是為誰而死的?但他是滿洲的皇室兄弟,嫁給了日本華人,覺得自己配得上同一時間,大多數時候不得不保持沉默。
同時,他心中依然懷揣着恢複清朝的夢想和日常的善意,他終于漂回了自己的祖籍,參加了這場邪惡的侵略戰争。餘傑也是有罪的,傀儡的戰争罪行對日本人來說是不可否認的,是相當醜陋的。
日本人還把這塊石頭埋在僞滿洲的心髒地帶,埋下了威脅整個中國局勢的定時炸彈。
1938年3月1日,《僞滿洲繼承法》簽署生效,暴露了關東軍隊的野心。
衆所周知,易易是"無能"和無能的,按照王位繼承法,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是他的哥哥。而餘傑的妻子是日裔華人,當郝夫人懷孕時,如果生了一個男嬰,那麼未來的僞滿洲裡就會有混血的"皇帝"繼承,簡直就是天要塌下來了。易毅甚至一輩子都在懷疑郝郝是不是日本人派來的間諜。
是以,易毅很難到廣袤的地方,吃的時候就累了歪歪扭扭,不想嘗到嫂子做的飯菜。好在一年後生了一個女嬰,名叫慧生,餘毅和餘傑都大大松了一口氣。後來,易毅特别喜歡這個孩子,曾經羨慕弟弟俞傑的家庭生活,對俞傑的面子說:"你真是個快樂的人!"
女兒的出生和成長給大傑的壓力帶來了很大的緩解,慧晟從年輕時聰明,她能唱歌跳舞,能畫畫寫字,她是愛新吉羅家的心靈和靈魂寶貝,從出生到死亡,一直都是。回生死存亡,餘傑留下了一幅畫,畫的是她畫的《酒魚》靜物在日本,每次看到什麼,都會想起人。
1943年秋天,他被送到日本陸軍大學學習,他的家人在那裡度過了兩年。在此期間,甚至經曆了日本東京轟炸。那天,易毅作為士兵參加防空演習不能離開警衛隊,一家人隻留下了郝和兩個女兒,他不禁擔心。郝後來說,他是在抱怨丈夫為什麼沒有回來,好在強勢的郝太太帶着孩子東躲藏,幸運地活了下來。
燕傑看到東京大火,無數平民流離失所,他首先想到的是中國:"這個出生我養育了我的土地,此刻不是也遭受了這些災難嗎?這已經八年了。"(正如他在回憶錄中所寫,作者有理由懷疑何傑有美化自己的嫌疑)
1945年2月,豫傑夫人和郝夫人以及他們的二女兒餘生飛往中國,惠生因為要上國小而留在日本。
哨聲已經打破了一個腸子,從世界盡頭孤獨的旅。
當他再次見到惠生時,面對的不再是那個安靜可愛的小女孩,而是帶着一盒冰冷的灰燼。
這是缗傑和家人第一次分手,但也不是最後一次。在他的回憶錄中,他描述了這次的差異:
"天哪!誰知道這次離别是我和惠生永恒的告别?因為不久之後,我開始了戰争的生活和随之而來的戰犯,而惠生後來在一次與愛情有關的事故中喪生,現在如果回憶起惠生,隻能回憶起她童年天真可愛的笑容,以及機場模糊的告别笑容。"
随着戰争形式的轉變,日本法西斯勢力越來越壞,回到中國後,餘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尴尬"。然後是僞滿洲的崩潰,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他生命中悲慘的一天"。
這時,他覺得日本的潮流已經走了,甚至想過戰後自己能做些什麼工作,少了幾年的定罪。其實翟傑并沒有沾滿同胞的鮮血,他隻是一塊用過的棋子。在僞滿洲多年,他的身份隻是衛隊首領,上尉軍銜圍繞着易毅。每天訓練,一次上戰場都沒上過,"土匪"等"髒活累活"他也沒做過。
蘇聯對日宣戰後,日本關東軍被摧毀。。燕傑不禁大吃一驚,全都想到了灰色,他甚至曾經想過自殺,好說,隻是被郝太太氣餒了。
1945年8月18日淩晨1點.m,滿洲解體,易毅退位。一群年輕人哭泣着,決定飛往日本逃跑,這似乎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他們打算分批逃亡,第一個坐在僞滿洲裡曾經最核心的親戚,包括易傑兩個人。婉容王後和郝郝等女性親屬計劃在第二批中退出中國。
1945年8月22日,飛機起飛,翟傑看着送他離開的妻子,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悲傷。出乎意料的是,兩人再次相遇,但16年後。
飛機一降落,易毅等人就發現,蘇紅軍幾乎同時到達,他們立刻成為俘虜,随後在蘇聯度過了五年的戰俘生活。然後,他在撫順看守所度過了11年。
郝和他的小女兒餘晟沒有上飛機,在陸地上,在此期間郝被當作間諜對待,特工們一再被關進監獄,她甚至動了"殺于生,然後自殺"的念頭。但對丈夫和女兒的愛使這位傳統的東方女人如此強烈,以至于他們花了将近一年半的時間才回到他們的祖國日本。
兩個人是以每天每邊,每個人都堅強地生活。
1961年5月12日,中國廣州。
這位54歲的老人站在廣州火車站的站台上等候和期待,他瘦得像年輕時一樣,眼神中充滿了少年的光輝。
這是期待愛情的樣子。
當他看到一個穿着黑色旗袍的中年婦女從馬車上下來時,他的心跳得很厲害。
即使歲月流逝到她的臉上,餘傑依然能認出這個溫柔的女人,就是他抱着靈魂的妻子——郝太太。
16年後,他們一眼認出對方,他們看着對方,讀着對方臉上滄桑的故事:顔傑更瘦了,額頭很高,已經感謝了,郝太太也是中年人,青春的外表抵擋不住皺紋的侵襲,心中滿是千言萬語,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傾訴。
第一個發言的是郝太太,她抱着女兒惠生的骨灰。她微微虧了自己,對丈夫說:"對不起你......"
這是兩人16年後說的第一句話,安迪的感情交織在一起,安慰着妻子"你什麼都不想說......"他把女兒的骨灰盒抱在懷裡,就像對待他五六歲的兒子一樣。餘生在一旁叫了父親,打斷了翟傑的思緒,從二女兒的身上,他看到了可愛的慧生的樣子。
一家人終于團聚了。
這一幕被戲谑了無數次。
他甚至心懷不好,想去北韓打仗,被美軍俘虜,這樣他就可以和親人團聚。1951年,他甚至因太想念妻子和女兒而受到批評。他有時傷心到極點,希望自己早日被判刑,這樣郝可以和他離婚,顔傑覺得自己不配被愛,想讓郝逍遙法外,這樣郝可以和别人組成一個新的家庭。
但他也幻想日本會像中國一樣成為一個人民民主國家,他的妻子郝已經改變了"貴婦人"的生活方式,這樣他們就可以生活在一起而不會疏遠。
他也低估了傳統東方女性所能做到的極限。傳統東方女人的内在道德是丈夫的教女,從頭到尾。我們現在自然有更多的自由選擇,但堅持傳統、無所畏懼的犧牲的高貴,也是一種無與倫比的高貴。
1954年秋天,他收到了女兒中國人的來信。年輕時在日本自學成才的惠生直接給周恩來總理寫了一封信,說他"希望成為中日友誼的橋梁",并要求周恩來總理将這封信連同照片一起轉發給于傑。
愛新吉羅惠生
看完信後,他忍不住哭了出來,内心的想象是自己可愛的女兒,也想象着要教這樣一個乖巧懂事的女兒郝的妻子,他忽然驚慌失措,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對妻子的感激之情,曾經那些想讓妻子給他找幸福想法的人突然消失了。
他隻想見見他的妻子和女兒。
從那時起,戰犯隻被允許與家人聯系。這項政策的來源是她女兒的一封信。
1961年2月,經周恩來總理和艾新桂羅一家的同意,翟先生決定将郝夫人帶回中國,郝夫人心中想着他。他淚流滿面地給妻子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我們現在有一個偉大的共産黨,有了周總理,我們可以重聚。你回來了!弟弟妹妹們期待着兄弟姐妹的團聚,我也期待着夫妻團聚。我已經等了十六年,就算等白頭,我也會等你回來,把破碎的家庭重建成幸福的新家庭。等待您的答案!"
1961年5月,郝夫人帶着惠生的骨灰和二女兒餘生從香港回到北京,餘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來到中國的日本人,但郝夫人經常對别人說:"我是中國人。
此後,周總理同意加入中國國籍,餘勝因為習慣不同而想回日本,這也得到了周總理和這對夫婦的認可。
1967年 餘傑夫婦、餘毅女士
翟傑仿佛又回到了青春期,他和郝郝身邊有一個兩個人的甯靜世界,這是他們一生向往的。他做過政協文化史專員的工作,當時他的工資高達100元,這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他的妻子郝也享受了同樣的待遇,這是非常罕見的。這種說法顯然與一些人,特别是當時的日本人散布的"餘傑晚年生活很窮"的謠言不符。
1980年春,郝夫人患上了腎病,病情逐漸惡化。在通路期間,他甚至被送往急診室,在那裡他每周接受三次透析。郝自覺地永葆,留下了最後一句話:"我死後,我的一半骨灰留在了我婆婆的家裡——中國,一半送回了我的婆婆日本,讓我和我的孩子在一起吧!""
兩人去了女兒惠生的墳墓。這位19歲的年輕人已經離開他們23年了,兩人對着女兒的墳墓哭泣。
1987年6月20日.m 7點50分,郝浩結束了他的旅程,"流浪公主"在北京去世。9天後,在告别儀式上,妻子耳邊的餘傑低聲說:"我的皓!我的昊!"但沒有任何回應。
一個過去的場景浮現在腦海中,安迪問自己:"失去的你,我将如何生活?"
1994年2月28日,這位87歲的老人去世了。他的骨灰和他妻子的骨灰一樣:一半埋在日本,一半埋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