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土地時代落幕了,地方财政隻會越來越緊張,但公職人員普遍不慌

作者:牛頭湖人

一座座城市,正在因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過長而停止新增住宅用地供應。這就像蛇打七寸,直接命中了地方營運多年的土地财政這個要害。

對于長久以來高度依賴土地出讓金的地方财政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在樓市低迷、土地溢價難求的當下,地方财政本已捉襟見肘、漸露破綻。而暫停新增住宅用地供應,則讓這一困局進一步更新為燃眉之急。

土地時代落幕了,地方财政隻會越來越緊張,但公職人員普遍不慌

舉個生動的例子,某縣2022年僅有7.02億元的财政收入,卻要在2023年拿出高達26.3億元的公務員工資預算。赤字之巨大,令人咂舌。而在更多基層地區,類似的懸殊收支差距早已司空見慣。

可是,盡管财政如此吃緊,公職人員們卻普遍表現出一副無欲無求、渾然無懼的姿态。不但缺乏危機意識,反而積極呼籲加薪漲福利。從統計資料到現實觀察,這一現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當我們冷靜思考這一現象時,不禁會産生疑惑:他們難道對眼下的财政困境渾然不知?還是早已習慣于這種特權地位,甚至開始理所當然?不管是哪一種,都令人感到歎息。

土地時代落幕了,地方财政隻會越來越緊張,但公職人員普遍不慌

細細追究,這一切實際上可以追溯到公權力運作模式中一種根深蒂固的利益導向思維:我賺錢養你,你就得唱我的調!

多年來,地方一直将發展經濟視為頭等大事,公權力運作也主要圍繞這一核心展開。在這種導向下,各級公務員機構無不竭盡全力為地方經濟建設貢獻綿薄之力,同時也自然而然地從中擷取了大量利益回報。

正是在這種利益輸送的驅使下,公務員隊伍不斷壯大,機構編制唯恐不及,福利待遇節節攀升。對于部分地區而言,公務員薪酬開支早已是财政收入的數倍之多。然而,官僚體系對此毫不在意,反而理直氣壯地呼籲進一步增加供給。

土地時代落幕了,地方财政隻會越來越緊張,但公職人員普遍不慌

這是一種徹底脫離了現實的嗜權心理,認為隻要自身利益得到滿足,外部環境如何變遷、财政收支如何失衡都與己無關。當局者無視規律,迷失了方向,固步自封于一草之園,最終隻會讓人民陷入水深火熱。

盡管上層和各地區也意識到了這一危機,并多次強調要壓減開支、遏制鋪張浪費之風,但實際操作層面卻力不從心。因為這中間還存在着諸多身份、利益和體制上的糾葛,使得降本增效舉步維艱。

而就在這種被動局面下,近來的房地産遇冷就成了一面鏡子,将地方财政的困境徹底暴露于明處。沒了土地财政這塊救命稻草,地方财政瘦死的威脅将更加迫在眉睫。而減薪、遣散、裁員,則勢必成為除困的一劑猛藥。

土地時代落幕了,地方财政隻會越來越緊張,但公職人員普遍不慌

但讓公務員階層自我減薪,卻又談何容易?這需要公權力運作模式上一場徹底反思和革新。舊有體制如不發生根本性變革,斷不會對這一關乎民生幸與不幸的問題遲疑不前。

目前看來,為緩解财政壓力,頂層或将出台相關政策,在全國範圍内統籌謀劃體制改革大計。地方财政隻有迎難而上、勠力同心,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才能真正為民謀福、走出困局。

土地時代落幕了,地方财政隻會越來越緊張,但公職人員普遍不慌

而公務員隊伍作為改革的領跑者,則更加肩負着堅持艱苦奮鬥、戒驕戒躁的曆史重任。隻有扔掉特權思維,敞開胸懷、放下身段,地方财政壓力才能真正緩解,各項民生事業發展才得以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