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獨木不成林,再能打的将軍身邊也得有一群出謀劃策的智囊,而這種傳統也早已經流傳千年。民國時期有很多事物很大程度上不過是新瓶裝舊酒,在南京國民政府當家人蔣介石的身邊也有一個龐大智囊團,這就是著名的侍從室。
民國軍機處
侍從室最早在1933年,蔣介石在南昌指揮江西剿共時就已成立。該機構最初僅負責随蔣奔走的參謀、秘書與譯電人員的工作,處理各類函件公文。然而,随着蔣介石權力的增長,侍從室的人員群組織也逐漸擴大。
等到1940年代,侍從室已經擴編為三個處和侍衛長室、參事室。其中,侍一處負責軍事和情報業務;侍二處則主要處理黨務和政治業務;侍三處則負責人事調查和考核業務。同時,侍衛長室作為蔣中正的警衛機關,而參事室則負責研究專門性内政外交問題,以供蔣參考,類似于智囊團的組織。
随着蔣介石擔任中國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務,兼任黨政軍三系統之主官,他身邊的侍從室對于戰時中國軍事、政治、外交、黨務、人事等事項的審定和意見非常重視。甚至可以說,侍從室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哪些情報需要上呈給蔣中正,以及他對人事的提拔和罷免。是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和委員長侍從室的出現往往被視為蔣介石權力具體化的表征之一,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中國政治軍事化的結果。
抗戰勝利後,随着軍事委員會的撤銷和國防部的成立,侍從室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原本的侍一處被改組為參軍處警衛室,繼續履行其職責;而侍二處和侍三處則被整合并入了國民政府的文官處,以适應新的組織架構。同時,原本的侍衛力量也進行了改編,轉變為國民政府警衛總隊,統一由軍務局長俞濟時指揮和管制,繼續執行侍衛和警衛的任務,確定政府機構的安全與穩定。
空中将軍周至柔
在侍從室一室中,有一位獨特的人物,他就是周至柔,他不僅在此機構中扮演重要角色,更是中國空軍的創始者。
1937年7月,國民黨在航空委員會下新設前敵總指揮部,專門負責空軍的作戰事宜。在這個關鍵時刻,周至柔被任命為總指揮,毛邦初則擔任副總指揮。為了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民心士氣,打亂其戰役部署和作戰計劃,進而削弱其作戰實力,中國空軍在周至柔的英明指揮下,多次出動轟炸機,對日本本土和日占台灣機場等戰略目标進行了遠端奔襲。
抗戰爆發後,周至柔兼任空軍前敵司令部總指揮,他不僅指揮中國空軍,還協同蘇聯空軍志願隊以及美國志願航空隊,共同對日作戰。在這些戰役中,從“八一四”空戰中殲滅敵機6架,到“二一八”“四二九”“五三一”大空戰,周至柔和他的團隊給日寇以沉重打擊,極大地鼓舞了全國對日抗戰的士氣。
周至柔将軍一生對航空教育抱有極高的重視,他的著作多與空軍相關,留下了寶貴的軍事理論遺産。其著作如《空軍指揮及運用》、《國防與航空》等,這些著作不僅展現了他深厚的軍事學識,也反映了他對中國空軍發展的深遠思考。
民國文膽陳布雷
在侍從室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民國文膽陳布雷。 陳布雷是一位在民國時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名人,他因才華出衆而享有盛譽。在抗戰時期,他積極投身于民族救亡運動,用如椽之筆寫下了多篇激昂人心的文章,激發了廣大群眾的愛國熱情。是以,他被視為國民黨的“領袖文膽”和“總裁智囊”,深受蔣介石器重。
然而,這些聲譽的背後卻是陳布雷深深地無奈。盡管在民族大義上國共兩黨可以團結禦辱,但它們之間仍然存在不可調和的階級沖突。陳布雷作為蔣介石的“禦用”筆杆子,在國民黨政權中擔任重要職務,負責文化輿論宣傳方面的工作。他的角色和立場也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複雜性和多變性。
蔣介石的侍從室可以說是人才彙聚,濟濟一堂。但是就像是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輪船,輪船的馬力再強,方向跑錯了的話都是無濟于事。可惜侍從室滿堂精英卻最終淪為了政治工具,可悲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