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發挑戰賽#
康熙朝的奪嫡風波已經成為了曆史長河中的一個小插曲,如今看來也不過是塵封的過往。乾隆四十三年,皇帝下令恢複了八叔、九叔的宗室身份,并給予了子孫們恩賜。
其中,皇八子胤祀的一生可謂坎坷。受到父親奪嫡的影響,他始終未能有所作為。雖然有三個孫子,但永類夭折,肅英額一生碌碌無為。即使在乾隆四十三年正常恢複宗室身份的時候,肅英額也已經過了五旬之年,隻能領取一份閑散宗室的俸祿過日子。于是,胤祀的幼孫永明額成了受益者。
永明額22歲開始仕途,被授予了七品筆帖式的小官,相當于六部中的秘書。他經曆了16年的禦史生涯,後來又被任命為阿克蘇辦事大臣,一路升至正二品的領侍衛内大臣。
而在永明額之後,道光朝來了個新人,綿森。他出生于嘉慶元年,一直待在父輩恢複宗室身份後的懷抱中。道光十年,他開始步入仕途,雖然宗室身份為他開了些許友善,但也隻能從七品筆帖式做起。不過,憑借着父親在朝廷的關系,綿森逐漸在朝堂上站穩了腳跟。
從七品筆帖式開始,一路晉升,終于到了正二品的地步。他曆任六部主事、宗人府副理事官、光祿寺少卿、太仆寺少卿,直到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官居從二品。在地方上,他也不斷晉升,從馬蘭鎮總兵到督察院左都禦史,再到工部尚書和禮部尚書,官居正一品。
然而,綿森的一生并非一帆風順。他有四個兒子,但長子奕固、次子奕遐和三子奕松都夭折了,隻有四子奕沆長大成人。綿森在朝廷做官的同時,也肩負起了做父親的責任。
綿森,一位朝堂上的明星,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宗室子弟,在他的一生中,不僅書寫了自己的輝煌篇章,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曆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