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有人去醫院花錢,有人去醫院賺錢。

她是醫院的“導遊”,也是老年患者的“臨時子女”,更是年輕陌生病人最信賴的朋友。

她叫劉丹丹,是廣州的一名全職陪診師。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乍一看這個職業,會感覺十分新奇甚至難以了解。

前不久,網絡上鋪天蓋地流行起了一衆新型職業“陪診師”。

不要求門檻、不要求學曆,工作時間自由,最低二百,最高上千,光是陪伴病人看病就可月收入過萬。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這樣誘人的條件吸引着不少人跻身其中,但高薪的報酬背後實際上卻是一灘深不可測的“渾水”。

職業陪診師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人吃五谷雜糧,最難以避免的就是生病看病。

據統計,截止到2020年全國醫療總診療人次達77.4億人次,平均每個居民就診高達5.5次。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資訊來源:大衆網,連結已附文末

毫不誇張的說,現如今各種各樣疾病占據着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繼而出現了“陪診師”這樣的新型職業。

挂号、排隊、幫助看診取藥等等,這些都是陪診師所需要完成的工作。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27歲的劉丹丹是廣州的一名職業陪診師。

從2019年開始,劉丹丹踏入了這個新興行業,五年時間裡她陪伴的病人将近3000多個。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劉丹丹的背包中總是鼓鼓囊囊裝滿了東西。

但裡邊卻沒有一個她自己的東西。

在病人眼中,她的背包像一個百寶箱,一次性口罩、消毒濕巾、保溫杯、紙筆等等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夾層中還放着小餅幹、棒棒糖等零食,這些都是用來給空腹檢查患者食用的。

現如今,大多數陪診師的工作可分為三類,跑腿、陪診和代問診。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所謂陪診,就是單純的陪伴病人前往醫院就醫,這一類所面向的大多數是腿腳不友善的老年人或殘障人士。

穿刺、CT,對于這些醫院規定必須要求家屬陪同才能檢查的項目,陪診師的用處盡顯無疑。

但實際上,陪診師的工作遠不止這些。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臨時家人”

2022年12月10日,冬季的風刮的劉劉丹丹臉頰生疼,但她必須頂着寒風早早來到醫院。

7點不到,醫院許多診室還都沒有開門,劉丹丹就帶着自己的病人在門口排隊了。

這一次的病人是個80多歲的阿姨,因呼吸道感染引起哮喘需要及時打點滴。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但實際上,比病痛更折磨的是漫長的等待。

而這也是劉丹丹身為陪診師幾乎每次每次都要面臨的隐性問題。

她先拿出自己随身攜帶的折疊椅安置他腿腳不便的阿姨,自己則拿着病曆單四處奔波的為期排号。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但做到這些,在劉丹丹看來,也隻是初級陪診師的工作。

真正的陪診師,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跑腿,更重要的還有代替病人和醫生交流訴說病情。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一些年齡大的老人,在面對醫生的詢問和專業術語時,他們頭腦發蒙,病情說不清。

每當這時候,就是最為陪診師的劉丹丹主動出面的時刻。

從入行開始,劉丹丹接待每一個病人都會提前一個小時左右與其見面。

她需要幫對方捋清病情和身體狀況、病史和查詢與疾病相關的各種潛在風險等。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而這都是她見到醫生時,需要幫助病人叙述的。

久而久之,并不是醫學專業出身的劉丹丹對各種病症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并且,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劉丹丹明顯感覺自己的工作已經超負荷了。

最開始,一天隻接一個病人,到後來她幾乎每天都是五六個,甚至更多。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從早到晚,劉丹丹穿梭在廣州各大醫院之間。

對她來說,廣州各個醫院的樓梯分布和就診流程早就刻在腦子裡。

而對于大多數老年患者來講,細心的劉丹丹更像是他們的“臨時子女”。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不隻劉丹丹,實際上所有陪診師在一定程度上,都扮演着子女的角色。

對于大多數老年人來說,子女身在異鄉工作,無法陪伴。

這時候就是作為“臨時子女”的陪診師上線。

陪診,首先就是陪伴。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一個人看病”在大多數人眼中是最終極的孤獨。

是以陪診師的存在在某些程度來講,隻是想找個人陪伴自己而已。

傾聽者

和劉丹丹一樣,譚婷也是一名職業陪診師。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2022年長沙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急診室門,譚婷陪伴着一對母子急匆匆的走進診室。

孩子高燒好幾天不退,媽媽為了照顧孩子也累的病倒了。

焦急無助中,譚婷的到來幫他們解決了很大的麻煩。

挂号、排隊、測核酸檢查等等,譚婷一步不敢馬虎,直到半夜11點多才幫助孩子母親一起挂上點滴。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北京的小吳女士進入陪診師行業應有大半年了。

在此之前她是一名會計,在會計的崗位上她從事了将近15年。

但就在一年前,企業經營不善導緻她下崗徹底失去了工作。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陷入了迷茫和焦慮。

她開過網約車、找過銷售等,但人到中年上遊老下有小,花費太大,都不足以支撐她的生活。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資訊來源:人民日報,連結已附文末

偶然一次機會她接觸到了陪診師,想着既能幫助别人也能賺錢,于是小吳進入了這個新興行業。

剛開始她找不來客源,但她逐漸摸索陪診的方法到後來開拓自己的客戶。

小吳一步步走來,如今也成為了一名專業合格的陪診師。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在她看來,陪診不僅僅幫助跑腿,更多的還要給客戶提供心理按摩和疏導工作。

而這也是作為陪診師必不可缺的一項技能。

大多數時候,陪診師所擔任的角色更像是“傾聽者”。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大多數人面對疾病或未知的狀況,心裡不安和焦慮是必然的。

每當這時候,陪診師的安危和陪伴在極大程度上能緩解他們的緊張心情。

對于一些年輕患者來講,一個人身處異地打工上班,本身精神上就是孤獨的。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資訊來源:杭州日報,連結已附文末

而對于老人,他們缺少陪伴,而這也是衆多老人的普遍現狀。

這個時候,最重要最難以觸及的部分,就是來自陪診師心靈的撫慰。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在病人眼中,找陪診不一定是為了節省世界,更多的事尋找安全感,哪怕這份安全感是明碼标價的。

現如今,随着陪診師的行業發展逐漸擴大,更是衍生出來了許多行業和軟體。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市面上大多數陪診師定價都在200至400一天。

一些資深陪診師的報酬可能會達到上千元,收費高的確定服務品質更加優質。

其中還分有半天價和全天價。

成都小王最為自身陪診師,他曾像記者透露過自己最高的時候可以月收入達到2.7萬。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平時大多數正常情況下就是1.5萬左右。

杭州的小戴,原本是某國際航空公司的空姐,後來辭職轉入陪診師,她的收入也基本維持在一萬多。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不過并不是所有陪診師都能做到月入上萬。

很多陪診師會面臨坐吃山空的狀态,接不到單子,沒有客源。

有需求,沒市場,是陪診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遊走在灰色地帶的陪診師,實際上所面臨的困境依然很多。

随着時代發展,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北京徐秋霞陪診市場正在被逐漸釋放。

龐大使得需求和廣闊的背景讓更多年輕人朝這方面就業。

但沒有門檻,實際上就是最高門檻。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資訊來源:上遊新聞,連結已附文末

行業内各形各色的人群魚龍混雜,并且現如今許多社交軟體和二手交易平台都推出陪診服務。

除此之外,随着陪診師職業的興起,也有人說這不就是黃牛嗎?

但實際而這并不能劃上等号。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黃牛倒票加價賣資訊差,陪診師就是為患者跑腿賺點辛苦費,去幫客戶挂号”

作為陪診師,他們所擔任的角色是臨時子女,是親人是朋友,更是傾聽者。

他們存在的意義也是患者就醫道路上的向導,是架起患者和醫院之間的橋梁。

95後空姐轉行做陪診師,扮演家屬月入過萬,表面光鮮背後水很深

參考資料:

1.人民日報:《陪診師的一天:在繁忙瑣碎中感受人與人的溫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3928629504829624&wfr=spider&for=pc

2. 大衆網:《“職業陪診師”走紅網絡:花錢請人來陪伴,能否解決“看病難”?》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97664982251143693/?channel=&source=search_tab

3.上遊新聞:《我在醫院當患者“臨時家屬”:沒有月入過萬,客戶會“貨比三家”》

https://www.cqcb.com/shishijingwei/2024-05-04/5561372_pc.html

4. 中華網:《我在醫院當患者“臨時家屬” 職業陪診師的酸甜苦辣(2)》

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40504/46464213_1.html

5.杭州日報:《「杭州π·青年小傳」李偉:一半是服務,一半是“家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8137085863085630&wfr=spider&for=pc

喜歡本期節目,請您點選“關注”,不錯過下期分享。

[免責聲明]文章内容、圖檔來源于網絡,此文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