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不靠譜。”
經常從上了年紀的人的口中聽到這句話,以前我對此嗤之以鼻:什麼不靠譜?提前做好選購攻略,多看看實物測評不就行了嗎?
但事實證明我錯了!
3種冰箱問題,是無論你做多少功課、看多少視訊都發現不了的。隻有當我們看到實物後才能發現——如果你非要網購不可,也建議先去線下看看再下單。
-外殼-
外殼的品質隻看照片和視訊根本看不出來,雖然同樣是塑膠面闆搭配金屬側闆,但材質好壞真的對外觀質感影響特别大:
品質差的外殼,看起來輕飄飄的。
我當初買過一台冰箱,拆箱的時候用手扶着面闆探身去拿東西。再起身後竟然發現面闆上已經被我按下去了一個坑!
除了外殼以外,還有裡面的隔闆——
隔闆看起來都一樣,但薄厚也有不同。就我前面說的按出一個坑的冰箱,裡面的隔闆也是軟趴趴的。隔闆上放了幾瓶飲料,瞬間就變彎了。
越寬的冰箱,越要注意隔闆的品質。
此外,網上還經常出現一些冰箱材質上的噱頭。比如大理石面闆、實木面闆等等。這些名字聽起來高大上,但買回家就傻眼了:
所謂“大理石、實木”僅僅指的是花紋而已,并不是整個面闆都是用這種材質做的。
但如果你去線下看過實物,就能一眼看出其中的門道。
-布局-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精細化分區”這個詞成了賣點。似乎所有人都認為,冰箱裡面的小抽屜、小隔斷越多,就代表品質越好。
可事實呢?
分區數量越多,會導緻單一分區的尺寸越小。說白了就是大一點的食材就放不進去:你不可能滿冰箱都是小罐可樂吧,那像大蔥、芹菜這種不規則還很大的食材怎麼儲存呢?
是以分區不能貪多,重要的是合理!
我家現在用的這款冰箱就不太合理:冰箱門上的置物架又窄又深,兩瓶飲料放不進去,一瓶飲料又會來回晃。
沒有根據常見食品包裝尺寸設計儲物空間尺寸,就會産生這種後果。
當然還有更過分的——分區細節。
我買冰箱的時候看了無數個産品,都沒有提到隔闆能否移動。于是就亂買了一個,買回家後發現,它的冷藏室隔闆是固定的,無法上下調節。
高一點的食材放不下去,矮一點的又會浪費空間。
類似的分區細節不會有冰箱特别标注出來,是以就導緻我們在購買時無法判斷。但如果是線上下看到實物的話,就可以輕松分辨啦~
-電機-
壓縮機是冰箱的靈魂,它的優劣我們一定要關注。當然,哪怕到了線下,哪怕冰箱送到家了,我們依然看不到壓縮機。但不代表不能判斷壓縮機品質的好壞:
通過噪音就可以。
冰箱噪音值測試
壓縮機工作時都會産生噪音,品質越好産生的噪音就越平穩,就是低沉的嗡嗡聲。但品質差的壓縮機,在工作時則會産生雜音——
有的是偶爾出現的水聲,有的像是砂礫卡進去了的咯嘣聲……
但這些聲音是無法通過參數形容出來的,是以隻看商品詳情頁無法發現。商品詳情頁上隻有一個參數叫“噪音值”:
但劣質壓縮機的噪音值,有可能比優質的還低。
冰箱側壁散熱溫度
此外壓縮機的制冷效率也有不同,有的冰箱買回家發現24小時了還沒停過機,有的卻隻需要四五個小時就停機了——很明顯,前者的制冷效率低。
對于網購冰箱來說,很難在使用前知道結果。
但如果是線下購買,我們隻需要打開冰箱門就能知道答案:制冷效率高的冰箱,出風口處會吹出來很涼的風,手放在出風口都會感覺冷。
出風口位置
是以還是那句話:冰箱不是不能網購,而是不推薦直接網上下單。哪怕你在網上看好了某一型号,也建議先去線下看過實物後再決定要不要買。
小淵丨文
自攝+網絡(侵删)丨圖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