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商隐的兩首七絕,出語精妙,堪為千古名篇

作者:談詩論詞

讀到一首好詩,仿佛暢飲了一杯甘醇,又似邂逅了一位知己,忽然感覺自己的心與作者貼得如此之近。那些詩行裡洋溢的情感,也都會深深地印刻在腦海裡,并讓人久久難以平靜。

那麼有人就一定會問,到底什麼樣的作品才是好詩?劉勰曾說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要創作出傳世佳作,必須底蘊深厚、厚積薄發,同時還要善于取材、精于立意,并掌握高超的表現技法,才能創作出讓人贊賞的優秀作品。下面分享李商隐的兩首七絕,文從字順,出語精妙,不愧為千古名篇。

李商隐的兩首七絕,出語精妙,堪為千古名篇

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這首詩創作于作者在桂州刺史鄭亞幕府行走期間,當時詩人的妻子已經去世,自己又升遷無望,義山當時覺得生無可戀,唯有典籍和美酒可以解憂。

詩人有一次翻閱資料,發現漢書中記載了一段故事:漢文帝曾在夜半之時,于未央殿前宣召賈誼,二人見面後,皇上因為感懷鬼神之事,于是便問鬼神之本。賈誼回答之後,文帝歎息地說,“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李商隐的兩首七絕,出語精妙,堪為千古名篇

一般人看完這段曆史,或許隻會贊美賈誼的才華,李商隐卻獨具慧眼,從中細細熔裁,創作出一首極其精辟的諷寓詩,并深受後世稱贊,可謂卓越不凡。

讀者對這首詩的大意都很清楚:漢文帝求賢若渴,親自在未央宮的前殿,召見被貶的臣子。雖然賈誼的才華無人能及,可惜文帝半夜裡與賈誼談話,并未詢問百姓們的疾苦,卻隻關心那些鬼神之事。

李商隐的兩首七絕,出語精妙,堪為千古名篇

當初賈誼曾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後來又被召還京,他本以為皇帝會重用自己,可惜這一次他又看走了眼。李商隐一直沉淪下僚,其坎坷身世與賈誼極其相似,不免引發思古之幽情。

晚唐的帝王崇道佞佛,求仙服藥,以此殒命者大有人在。詩人借古諷今,刺漢規唐,既是詠史,又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同時,詩人投身南荒,羁旅艱難,心中懷有不遇之恨,于是便以賈生自況。全詩詠史、議論、抒情互相融合,渾然一體,令人感慨後人難望項背!

李商隐的兩首七絕,出語精妙,堪為千古名篇

宮妓

珠箔輕明拂玉墀,披香新殿鬥腰支。

不須看盡魚龍戲,終遣君王怒偃師。

李商隐喜歡讀書,博學多才,他可以将一些曆史故事、傳奇典故加以概括和提煉,并熟練地運用于自己的作品中。是以要看懂義山的詩篇,首先必須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

李商隐的兩首七絕,出語精妙,堪為千古名篇

《列子・湯問》中記載了一段話:周穆王從昆侖山狩獵歸還,偃師(制作和表演木偶的宮匠)被召到宮裡,為大王表演木偶戲。大王看見木偶在他的手裡千變萬化,看得入神,還以為是真人在表演。

節目快要結束時,木偶忽然與大王旁邊的嫔妃們眉目傳情,大王震怒,呼喚武士欲誅殺偃師。偃師趕緊過來拆解木偶,大王這才息怒。

這首詩的大意是:輕巧透明的珠簾,輕拂着潔白的玉墀(台階)。很多能歌善舞的美人,正在慶善宮的披香殿上扭動着腰肢。君王等不及看完宮妓們新穎變幻的舞姿,就開始對極富心機的偃師感到憤怒。

李商隐的兩首七絕,出語精妙,堪為千古名篇

李商隐借助描寫宮妓的歌舞,諷刺侍臣們鈎心鬥角,自逞機變。“偃師”的典故,是了解這首詩的關鍵。首句點題,表明宮妓們正在競相争寵;次句一語雙關,出語微妙,既表明表演極其精彩,又傳達出互相争奪的激烈程度。

後兩句表明戲法終将拆穿,結果隻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須、終遣”兩個虛詞,充分刻畫出詩人對此輩的痛恨情緒。全文頗見匠心,作者不加一句評論,隻是從旁觀者的角度進行描寫。如此高超的立意,讓人遐想不盡,後人更會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