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釋出,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
繁華的廣州城内,生活優渥的周光英熱切期盼着能夠擺脫城市喧嚣,再次回到家鄉,去探訪闊别多載、内心盼念不已的87歲高齡母親。
回顧往昔,曾經那個純真可愛的小姑娘已随着歲月流逝逐漸步入了人生的花甲之年,雖然容顔略顯滄桑,但對母親的深深思念卻日益加深。
沿着記憶深處那條熟悉的小路,周光英邁步走進了母親居住的那座破舊房屋。然而,當她輕輕推開房門,眼前呈現出的竟是一幅讓人心碎的畫面——她的母親孤獨地躺在一間陰暗潮濕的小屋内,面色蒼白,形同枯槁。
目睹母親因營養不良而顯得面黃肌瘦的樣子,周光英心中的憤怒猶如火山噴發,淚水也忍不住奪眶而出。身為女兒,她的心情複雜萬分,無法想象母親在過去的兩年裡究竟承受了怎樣的痛苦折磨。
母親遭受如此虐待,其根源無疑要追溯到周光強年輕時期那段刻骨銘心的經曆。在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為了解決家庭生計問題,母親無奈之下隻能将年僅6歲的周光強遺棄在一戶陌生人家中。
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裡,周光強如同一隻被遺棄的小狗,忍受着無數的冷漠和欺辱。女主人時常無端地責備他,有時候甚至會動起手來。
每日他都必須承擔繁重的農活,飽受身心摧殘,卻得不到半點關愛。“為何母親要如此對待我?難道是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嗎?”在寂靜的長夜中,年少的他常常淚流滿面地質問自己。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盡管容貌已經發生了變化,但内心的創傷卻永遠難以愈合。周光強深信,正是他當年在農村付出的辛勤勞動和巨大犧牲,才換來了全家人今天的安甯富裕。
然而,母親從未向他表達過哪怕一絲的感恩之情,反而成為了他宣洩怨恨、緩解痛苦的對象。
照顧母親的這些年來,隻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罷了。周光強心中始終萦繞不去的,始終是那些被遺棄、被欺淩的痛苦回憶。掌控母親的終身俸,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所在。
在他扭曲的觀念中,既然母親當年狠心抛棄了他,那麼他便有理由“占有”母親的一切。
在時間的洗禮下,心中的仇恨猶如狂飙的野火,終于釀成長久以來的悲慘悲劇。周光強對待母親的惡劣行徑,令人發指!他動不動就施以拳腳相向,甚至将母親困鎖在陰森寒冷的地下室之中。
他對母親的虐待,實在讓人難以忍受,為之震驚!。
然而,當女兒勇敢地質疑他的行為時,他竟然厚顔無恥地自稱是“大孝子”。這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六歲的周光強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那天的情景。母親緊緊握着他稚嫩的雙手,帶着他走進了一個陌生的家庭。
“親愛的孩子,媽媽現在有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你暫時住在這裡幾年,等到以後,媽媽一定會回來接你回家”母親含淚說道。
于是,年僅六歲的周光強被迫離開了溫馨的家,開始了颠沛流離的生活。在這個陌生的家庭中,他每日都需承擔繁重的農活,饑寒交迫成了家常便飯。
更為令人心痛的是,女主人時常毫無理由地肆意侮辱、毆打他,視他為草芥,無論付出多少努力,也無法得到一絲一毫的善意回報。
在那個陰冷潮濕、如同牢籠般的角落裡,周光強的内心深處開始滋長出無盡的怨恨。“為何母親要如此對待我?難道是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嗎?”在漫長的夜晚,他常常獨自啜泣入眠,夢境中不斷重複着白天所受到的打擊和虐待。
時光荏苒,記憶或許會逐漸淡忘,但那份深埋心底的怨恨之種卻在他年幼的心靈土壤中悄然萌芽、紮根、茁壯生長。從最初的迷茫困惑,到後來的怒火中燒,再到如今的複仇之心,周光強對母親的情感已然徹底扭曲變形。
少年時期所承受的折磨,成為了他與母親之間的障礙,也是他今日囚禁虐待母親的根本原因。盡管母親同樣是環境和曆史的受害者,但在周光強眼中,她卻成了最不值得寬恕的罪人。
這段飽受欺淩和摧殘的記憶,成為了周光強與母親關系的阻礙,也是他虐待母親、囚禁母親的根源所在。
是以,這場關于母親歸屬的激烈論戰在全家上下得以全面展開!“我親手照顧母親這麼多年,你們又有何權利對我進行指責?”周光強大聲嘶吼,同時抖開了一本厚實的賬本,裡面詳盡地羅列了過去幾年來他照顧母親所付出的金錢代價。
“即使資金不夠充裕,也不能讓母親承受如此沉重的壓力吧?英勇的兄弟姐妹們,我們何不再一次共同承擔呢?”年逾花甲的周光英無奈地回答,她深知母親僅有的兩千元終身俸理論上應能滿足日常所需。
此刻,盡管身體已經衰老,母親依然努力舉起手臂,反複懇請兒女們停止這場無休止的争吵。的确,母親的未來何去何從?面對緊張的形勢,一個深思熟慮的聲音傳入耳際:“就讓母親自行作出抉擇吧!”。
所有人瞬間陷入沉默,仿佛這是最為公正且合理的解決方案。
此言一出,現場氣氛頓時變得莊嚴肅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這位生命即将走到盡頭的老人發表意見。母親慢慢睜開雙眼,用微弱的聲音說道:“我想……跟随英子前往廣州生活。”
“我想……跟随英子前往廣州生活。”
母親無力的話語如同一記重拳,深深地打在周光強的心頭。他的面部肌肉微微顫抖,似乎正在極力壓制内心的痛苦與憤怒。
而周光英和弟弟則欣喜若狂,立刻将母親從病榻上扶起,準備離開這個令人心寒的地方。
然而,就在此時,周光強卻突然橫亘在他們面前,嘴角露出一抹冷酷的笑容。
“什麼養老儲備費?難道僅僅是那幾千元的終身俸嗎?你未免太過貪婪了!”周光明怒不可遏地大聲斥責。
然而,周光強并未理會弟弟的指責,反而緊緊盯住母親,咬牙切齒地低語:“那些都是您辛辛苦苦賺取的血汗錢啊,如果我不妥善保管,将來恐怕連個栖身之所都找不到。
母親緊鎖眉頭,似乎正在痛苦地權衡利弊。經過漫長的思考,她最終緩緩開口:“那份錢……就留給光強兒子吧。”
聽聞此事,周光強面露喜色,連聲緻謝。雖然周光英及其胞弟心中百般不滿,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因為此時此刻,他們再也無暇顧及任何紛争。
行将離去之際,母親再次投以深情的目光凝望着周光強生活的那間陰暗的屋舍,眼中充滿了凄涼。淚水無聲地在眼眶中打轉,她清楚地聽出了兒子話語中的怨憤,那是母愛的自私和傷害多年前種下的苦果。
家族大廈搖搖欲墜,母親的目光停留在那個陰冷潮濕的房間内。她懷揣着“葉落歸根”的願景,重返這片撫育過她的故土,不曾想竟被兒子軟禁并備受折磨,如今終将要在此離世。
的确,母親期待的是能夠在這片生長之土安享晚年。然而,歸來後她所目睹的卻是一幕幕令人心碎的家庭悲劇。長子對她恨意重重,對她進行囚禁和毆打時毫無憐憫之心;次子與小女兒對兄長的行為心存芥蒂,一家人反目成仇,互相怨恨。
追根溯源,所有的不幸皆源于母親當年的一個決定。為了事業,她不得不将年幼的長子抛諸腦後,進而埋下了這場親情悲劇的種子。
如今重返故土,她自然渴望彌補這個遺憾,重建立立與長子之間的感情紐帶。
然而,讓她痛心疾首的是,長子始終無法放下那段刻骨銘心的傷痕。盡管母親反複解釋當年的無奈,兒子卻固執己見,将所有責任歸咎于母親的自私自利。
多年的怨恨在他心底積壓已久,已經扭曲了他對母親的真實情感。
或許,從某種角度來看,母親确實虧欠了長子太多。而将那份終身俸留給他,便是她最後的一份心意和補償。
她期望這份禮物可以化解兒子心中的怨氣,讓他不再對親人懷有如此深沉的仇恨。
然而,母親終究還是舍不得離開這裡。這裡不僅僅是她的故鄉,更是她最深的牽挂。或許她早已預料到,如果前往女兒處,将很難再見到兩個兒子。
在汽車緩緩離去的那一刹那,她那雙閃爍着淚光的眼睛,依然深深地凝望着那個逐漸消失在視線中的故鄉。落葉歸根的期盼,終究還是停留在了這裡。
母親深知,自己将不得不離開這個充滿深情厚意的土地,離開自己心愛的兩個兒子,去開始全新的人生旅程然而,回歸故裡的心願,恐怕已經成為了永久的遺憾。